京城孤残卖唱女安童:父亲你该站出来了(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1日13:09 新华网 | ||||||
昨天,记者一进门就看见一屋子小孩,安童正打着拍子,4个女孩脆生生地唱着《卖报歌》: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去卖报,一面跑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 两个男孩扮演报童,胳膊底下夹着一叠报纸,手里扬着一份,高呼“卖报啦!卖报啦!”另一个男孩跑出来,“小孩!我买信报!全买了!”说罢,扔地上10块钱就去抢报纸。3个男孩你争我抢,女孩子们也不唱歌了笑作一团。 好好的歌舞剧顿时变成了闹剧。安童坐在地上也跟着乐,乐了一阵想起自己是“老师”,赶紧站起身,正了正脸色使劲拍了几下手“你们怎么乱演呀﹖陈健你为什么把钱扔地上﹖还抢﹖有你这么买报纸的吗﹖”叫陈健的男孩理直气壮“我演大人那样扔钱能显得我有钱”记者本能地追问一句“为什么买信报﹖”小男孩想都不想“信报帮助安童姐姐这两天我们家这边都买不着《信报》。给我……”话没说完接着抢报纸。“别闹了”安童只好一蹦一蹦地维持秩序。 乱了一阵,孩子们要求安童弹琴给他们听。安童弹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并让孩子们中年纪最小的、8岁的女孩小倩来唱。当着很多人的面,小倩有点腼腆。安童一边用琴声鼓励小倩,一边冲小倩挤挤眼睛,“想想姐姐教你的‘秘诀’。”小倩深吸了一口气,声音一下子放开了。曲毕,记者问安童什么秘诀。安童冲小倩笑了一下,小倩伸开双臂,做了一个“迎接太阳的”的姿势,朗声道:“辽阔的大草原,有一朵美丽的马兰花!”安童在一边解释,这句话是一个特别好的练声方式,这个姿势也可以让人振奋精神,放开心胸。不知道在乐理上能否讲得通,但看小倩的样子,这法子好像挺管用。 临走的时候,记者发现安童床上的毛绒玩具中多了一个穿粉色靴子的“流氓兔”。“流氓兔”的裤口袋里还装着他们每人写给安童的一封信。问为什么选择这个礼物,孩子们得意地笑了。看到《信报》上说安童姐姐只有一双鞋,孩子们想送安童一双鞋,因为不了解尺码,只好买了一个穿鞋的玩具。 新时代捐助安童松竹精神 “两万元不多,但它是我们企业的一片心意。”新时代集团北京新时代燕北科贸公司副总滕燕华女士表示,除了学费,剩下5000元给安童改善生活用。 新时代不仅捐助了安童。记者了解到,就在6月份他们还救助了一个患尿毒症的小男孩。滕总说,首先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就凝结了社会责任。其次,新时代相信信报。。 “那天送产品给安童的员工,是我们的骄傲。她理解了新时代的企业精神——新时代是个大家庭,所有的人都应该享受温情。”滕总说,新时代的松花粉保健产品取材于松和竹,所以企业崇尚松竹品格。她说,好的产品不但应该有益于身体健康,更应该鼓舞人的精神意志。而安童的坚强向上,恰恰是松竹的人性化身。“我们关心孤苦,同时我们更尊敬在逆境中奋斗。” 在把支票交给安童的时候,滕总特别提醒:希望信报帮助安童支配这些钱。她提议,有地方接收安童读书时,最好能够一次性交给学校15000元的学费,以免发生意外。有关生活费的使用,滕总也希望能够分期给到安童手中。 滕总说,因为我们相信信报的报道,相信安童是个好孩子,才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滕总说,松花粉系列产品对调整人体机能很有帮助,以后新时代将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安童身体康复。 近日,信报不断接到读者的电话和来信。一位在法制日报值勤的武警战士来信说:“安童,我愿意接着帮助你。我想让你知道,你的武警哥哥们没有走,只要你需要,我们永远在你身边。”此外,一位来自石家庄的打工仔也给安童写来了信,并随信寄来了10元钱。 昨天,新思力医院院长魏新华把为安童买来的按摩器送到信报。该院办公室主任李爽说,魏院长是个文人,他准备跟安童做一次深入的交流,他愿意为安童写本书。 安童的出路在哪里 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 邱懿 我采访过好多人,只有安童让我放不下。我睡觉的时候会想,童童的床没有我的舒服;吃东西的时候就会想起童童看见桃子的样子——眼睛都是亮的!我们在醒非家拍片的时候,童童抓起桌上的一个桃子就往嘴里塞。醒非说:“一桌子菜呢,你吃桃子干吗?”童童嘴里咬着桃子,眼睛盯着桌上的竹笋炖肉。“我吃完桃子也能吃得下这碗肉。”跟拍了几天,我发现安童最常吃的只有方便面。 我们都在尽力让安童摆脱目前的境遇。她的哥哥姐姐为了她都付出很多,但他们自己的问题都还没有处理得很好。恐怕照顾好安童,也是有心无力。 安童未来重要的是,她得独立,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她得学会不依赖任何人地活下去。这对一个16岁的女孩来说肯定有难度,但我觉得安童能行。她有一种一般女孩没有的顽强和韧性。 安童需要什么 安童名义上的监护人 张醒非 安童对人提起我的时候,总是说“我监护人如何如何”。口气很牛,像是说“我律师”或“我经纪人”。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有监护人,但安童没有。 我喜欢安童为音乐痴狂的样子;喜欢她一听到好听的旋律就心痒难耐,手脚没处放,嘴里哼着,浑身都跟着节奏动;喜欢她跟孩子们在一起嘻嘻哈哈,无忧无虑;喜欢她像所有16岁的女孩一样馋嘴,臭美,爱表现,而不必被压抑成过于“懂事”的样子。 那天,在《信报》和《诗刊》共同举办的诗歌朗诵的现场会上,安童拄着拐上台了。我捏了一把汗。 她却一点不怯阵,哑着嗓子还挺有煽动性地说了句:“请你们给我一点掌声!谢谢!”台下掌声如潮。那一刻,她是美丽的、自信的、骄傲的!而不再是什么见鬼的私生子,小可怜儿。 安童想要的其实很简单:有饭吃,有学上;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让她不断汲取艺术的养分,让她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收益,让她有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再觉得自己累赘多余。 父亲,你该站出来了 信报记者 李将健 写安童,是因为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爱与无奈。追踪安童治病求学,是因为信报要关注人的生存,要给坚强持续的掌声。 如何呈现完整的安童?当初我只是想关注她对生命的认真和社会给她的爱心。不提、少提私生女、混血儿。我相信我们的读者爱这个孩子,绝不是为了窥视隐私和猎奇。 但是与安童相处十多天来,有些想法越来越沉重。到底谁该为安童今天的处境负责?安童的未来在哪里?于是,身世之谜变得无法回避。安童生母或许已经去了,安童的生父为何不露面。 可遗憾的是,最知情的人遮遮掩掩。 但读者需要真相,爱心不容亵渎。我们只能就我们自己掌握的材料原始呈现。从《信报》报道安童卖唱以来,越来越多的读者加入了我们的爱心行列。大家有个共识:我们需要努力把自己能给安童的东西给她,帮她治病,帮她读书,帮她争取一个光明的未来。 当安童流着泪说想离开“哥哥们”时,我们懂得了有些伤口不是社会力量能够缝合的。这时需要有人站出来,抛开所谓的难言之隐,赤裸地站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但愿安童的生父能够看到我们的文字,能够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弥合安童缺失的爱。 对安童的追踪报道,引起的共鸣值得我们欣慰。毛兰所在的关爱中心说,让安童来这里吧;出租车司机说,我们收入不多,但我们比安童条件好,我们也想周济一下安童;就读于精诚小学的易超然说,我省下来100元钱,给安童买点吃的吧。 关注我们报道的人,不只这些。但以上所说的,都是《信报》曾报道的需要帮助的人们啊。 从中,我们看到了爱心的互动。(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