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布莱尔:亚太魅影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1日17:11 南风窗

  布莱尔的魅影投注在新兴的中国,是一幅难得而耐人寻味的图景。

  本刊记者 谢奕秋

  7月中下旬,英国首相布莱尔在美国东部和东亚六个城市(华盛顿、东京、汉城、北京、上海、香港)之间穿梭访问,适逢“伊拉克情报门”关键人物戴维·凯利尸陈绿野,向星条
旗看齐的米字旗也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如此,布莱尔还是坚持把一周的访问行程“进行到底”,可见他对这次亚太四国行最后一站中国的重视。

  唐宁街风雨如晦,布莱尔的魅影犹在亚太翩跹,这从一个侧面显示英国局势仍处在工党政府的操控之下,并未脱离司法解决的轨道。同时,布莱尔接连落脚在与朝核危机相关的国家,以及凯利猝死引起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也说明,英国倚恃其昔日治理“日不落帝国”的经验,凭借自身军事和金融实力以及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仍能够发挥当今世界数二数三的政治影响力,这一点甚至是有德国殿后的法国所无法企及的。

  7月17日,当布莱尔的波音777专机飞离伦敦前往华盛顿时,媒体报道称,他至少可以短时间逃避国内烦恼事,免遭因为涉嫌夸大情报内容、用以向伊拉克宣战而受到的无休止责难。这一转移民众视线之举,跟美军在伊拉克搜捕萨达姆及寻找违禁武器不顺之时,布什花六天时间走访非洲五国有异曲同工之处,说不定还是从美前总统克林顿受拉链门事件困扰之际离开华盛顿四处“卖乖”的经验那里学来的。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布莱尔出访的这几天里,布什“铀门”风波倒是渐渐平息了,可是凯利之死的风暴却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英国国防部、英国广播公司(BBC)互相推卸责任的过程中一波三折,愈演愈烈,说不定最终要布莱尔“损失”个别爱将。当然,布莱尔本人是可以“稳坐钓鱼台”的。最新民意测验显示,保守党并没有因为工党的支持率下降而获益,而且工党选民对布莱尔的支持率仍然高达75%。

  “两布”互相撑腰

  布莱尔在华盛顿实际上只呆了七个小时。他被请到美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演讲,据说获得31次热烈的掌声,议员们19次起立欢呼,礼遇程度甚至超过了撒切尔夫人1985年访美时同样在这个讲台上获得的殊荣。美众议院6月份还曾通过辩论决定授予布莱尔“国会金奖”,颁奖仪式就安排在他17日国会演讲前后举行,但布莱尔考虑到该荣誉先前只授予了丘吉尔、曼德拉等三位伟人,自己不够格,故暂未接受。

  在华盛顿,布莱尔还与包括切尼、鲍威尔、赖斯在内的众卿会晤,又“亲密”地与布什共进晚餐。就在饭桌上,布莱尔成功地说服布什对目前关押在古巴关塔那摩湾美国海军基地的两名英籍战俘“手下留情”,从而遂了访美前的一大心愿。而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布莱尔也曾提议在访问北京时与胡锦涛夫妇共进私人晚宴,但中方的安排是,胡锦涛在正式晚宴上与其会面,午宴由温家宝总理设宴款待。

  对于伊拉克战争之后第四次“双布会”,媒体关注最多的是这一对“情报门”风浪中的难兄难弟如何能躲过劈面骤雨,渡过急流险滩。“两布”同病相怜,彼此帮衬,互相护短,美国民主党费了半天劲,抓住的“铀门”只是布什的一条“小辫子”,而且布什在这个问题上松了口,在另一个要害即关于萨达姆拥有违禁武器的情报上却“咬定青山”,坚称后一情报是可靠的,假以时日肯定会被证实。这跟布莱尔的说法恰好形成“互补”。布莱尔早已将“寻找萨达姆消失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面加上了“项目”这两个字,但17日晚在美国会山发表演讲时,布莱尔再退一步,称就算将来美英无法找到萨达姆与恐怖主义和违禁武器的联系,“历史也会原谅我们”,因为“我们摧毁了一个至少要对非人道屠杀和痛苦负责的政权威胁”。而对于铀情报,布莱尔则称英国的判断并非基于已被证伪的来自意大利的文件,而是有着此外多个独立的情报来源。

  对于布莱尔充当布什“跟班”的批评,《文汇报》国际部主任卢宝康指出,其实英国人自己并不这么认为,英国人始终觉得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政策。卢宝康举例说,“远一点可追溯到丘吉尔当年的铁幕演说,丘吉尔1946年在密苏里的富尔敦发表演说,敦促美国不要放弃欧洲,要抵御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再近一点,也可说到撒切尔夫人在里根总统上台后,敦促里根要对苏联的新一轮扩张强硬点,实行新遏制战略。最近,可以发现布莱尔在17日的美国演说中,有两句话和前面几位的思想如出一辙,一是历史赋予美国伟大的责任,美国应该担当起领导世界的责任;二是呼吁、敦促美国不要放弃欧洲。包括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许多人指出,如果没有布莱尔坚持要一个联合国的动武决议,美国可能早就撒手单干了。”社科院欧洲所《欧洲研究》杂志主编陈志瑞赞同上述观点,并补充道,布莱尔对布什在环境(退出《京都议定书》)、贸易(对进口钢材征收高额关税、增加对农产品的补贴)以及巴以和平问题上的政策立场,都不甚满意。就在几周前,布莱尔还断然拒绝了布什和沙龙提出的忽视并孤立阿拉法特的要求。

  布莱尔当政已经六年,小布什才两年半;布莱尔提出了风靡欧陆的“第三条道路”,小布什的“先发制人”仅仅得到日本、澳大利亚等寥寥数国的效仿;布莱尔没有连任的压力,小布什却必须应付民主党出于选战目的而制造的“三重门”(9·11情报失察、安然公司丑闻、铀情报错误)……形势对比让布莱尔觉得有必要帮小布什一把,使美国的对外政策不再那么咄咄逼人;通过架设美国与欧盟的桥梁,英国也能增进自身的利益。再说,布什的很多观点是布莱尔原本就有的,就在出访前三天,布莱尔还在英国主持召开的“中左政府首脑会议”上对“人权高于主权”论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最近,在驻伊美军伤亡数字不断攀升,而德、法、印、巴等国都表示赴伊维和军队只听从联合国调拨的情况下,布莱尔想帮助布什说服国会右翼议员让联合国“出来工作”,所以在17日晚的国会演讲中,布莱尔还向主张单边主义的议员发出呼吁,希望美英能更多地和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其欧洲诸多盟友联手,只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放手单干。布什闻此大悦,正在寻求连任的他将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和内政上,不太管对外事务,这就给右翼势力以可乘之机。前众议院发言人金里奇刚在《外交政策》双月刊7~8月号上大骂美国务院游手好闲,“支持程序、礼貌和一味迁就的立场”,“纵容腐败行为,无视秘密警察部队”。而许多右翼议员对伊拉克局势的看法依然是,仅仅依靠训练一支主要由前伊军士兵组成的非官方的安全部队,来负责输油管道、政府大楼等上百个目标的安全工作,就足够“腾出”更多的美军部队清剿萨达姆残余了,实在没必要乞求外国出兵。现在,布莱尔这么说一是替鲍威尔讲句公道话,二是替布什把思想工作做到位。

  当媒体挑战政府

  话说回来,“筹款高手”布什的日子要比“大律师”布莱尔好过得多,毕竟,尽管一跌再跌,布什起码还有59%的民意在那里,犹太大亨还都指望着他收拾哈马斯呢。美国的大小媒体不敢拿自己的市场份额开玩笑,太过放肆地攻击他。

  通常情况下,倘若将美国全国性严肃报纸按左倾立场排列,则丑化布什的《洛杉矶时报》首当其冲,因为洛杉矶所在的加州是民主党的大本营,也是自由派艺术家和IT愤青的天堂;可是最近加州遭遇预算危机,民主党州长的宝座受到共和党富翁的觊觎,7月20日,《洛杉矶时报》仿照越战期间“枪毙越共”的历史照片,弄出一个寓意为“政治枪毙布什”的漫画,也就让人看不懂了。其次,要属中间偏左的《纽约时报》,它会时不时地挑布什政府的刺;因前一阶段曝出假新闻事件,它的公信力已大不如前。

  除了加州和纽约这两个民主党堡垒办出来的报纸,布什还真没什么好怕的。《华盛顿邮报》因身处共和党盘踞的首都,虽然收罗反方观点,但倾向于赞同政府;《华尔街日报》、《华盛顿时报》分别是新保守派和共和党右翼的言论阵地,专为布什抬轿子、吹喇叭,自然不肯渲染“铀门事件”。有着将“水门事件”和“五角大楼情报事件”曝光传统的报纸尚且如此“软骨”,CNN、ABC、NBC、CBS这四大电视台就更不用说了。它们原本多多少少有点左倾,但在“9·11”后纷纷改弦易辙,爱惜羽毛,免得一言不慎被后来居上、以反映保守派观点著称的FOX电视台收购。几个月前,布什已推动国会解除了对此类同业并购的限制。还有,现在拼命攻击布什的四名民主党主要候选人,当初都举手通过了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战争议案,如今他们“变脸”显得突兀并且急功近利,难以服众。

  英国的情形略有不同。BBC是1922年成立的一家依法强制收取电视牌照费的公立广播机构,无惧市场的压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时常与英国政府在一些政治事件上发生摩擦,这次也不例外。武器专家凯利之死,部分原因就在于BBC高层的颟顸和不妥协。简单说来,BBC拥有的电视台和网站影响力非同小可,而布莱尔的优势体现在国会和报纸方面。英国严肃报纸当中,反战的《卫报》(39万)、《独立报》(19.6万)的日发行量,只有挺战的《每日电讯报》(96.9万)、《泰晤士报》(66.7万)的1/3左右。而英国下院选举沿用的“多数当选制”,限制了第三党脱颖而出的机会,使得执政党即使得不到多数民意的支持,也能取得和控制议会的多数席位,从而保证了内阁的稳定性。这跟美国的“选举人制度”相似,而与欧洲大陆普遍施行的“比例代表制”大相径庭。故而,尽管在凯利割腕身亡的第二天,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6%的英国人认为,布莱尔在参与对伊战争问题上“有意无意地误导了英国公众”,35%的英国人因为对伊战争“已经对布莱尔失去了信心”;另外,有47%选民认为政府需对凯利的死负责,多达39%的选民认为他应该下台,支持他留任的只有41%,但这些都不足以撼动布莱尔的首相宝座。

  然而在飞往东京的专机上,当布莱尔听到凯利猝死的消息后还是“目瞪口呆”。那是华盛顿时间17日晚也是东京时间18日上午,布莱尔稍稍缓过神之后,立即打了一系列的电话向国内问询。飞机在东京着陆之后,走出机场的布莱尔显得神情憔悴、疲惫不堪。在随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布莱尔说,“我为凯利的死向其家人深表哀悼……政府将成立一个独立司法调查小组对此事展开调查,我相信事情总会水落石出。”细心的记者发现,在这之后的布莱尔访问日程并非其发言人所称的那样“按部就班”。比如,布莱尔悄悄取消了原定参加的一场名为“名人比萨饼”的慈善募捐活动,而是与夫人不动声色地进了东京一家新开张的比萨饼店用餐,显然是为了“图个清静”。19日夜里,应小泉之邀前往著名风景度假地箱根泡温泉澡的布莱尔,面对美丽的湖光山色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

  也是在19日,一贯口吻冷静、态度中立的《金融时报》罕见地使用三个整版报道凯利之死,认为凯利之死是“对布莱尔政府的巨大打击”。曾担任过布莱尔内阁部长的工党议员格兰达·杰克逊呼吁布莱尔下台。《星期日邮报》从英国“追”来的一名记者更发出语气尖刻的讦难:“首相,你的双手是否沾满了鲜血?你是否打算辞职?”上述猜测和动议遭到了布莱尔的断然否定。然而仅仅隔了一天,因BBC终于承认了国防部怀疑的武器专家凯利就是其主要情报来源,英国媒体突然来了180度的大转弯,开始指责BBC报道不实。因为唐宁街10号首相府始终怀疑BBC记者吉利根和凯利进行的会谈内容过于单薄,不可能成为BBC指责政府“造假”报道的“消息来源”,吉利根更不可能从凯利的口中得到“萨达姆能在45分钟之内完成生化武器部署”这类“凯利所无法接触到的绝密情报”。因此BBC仅凭其未经证实的消息来源就对政府进行如此严厉的指责是不妥当的。在这种情况下,前几天还在向布莱尔政府施压,要求“讨个说法”的下院议员们也突然改变立场,不只要BBC道歉,更要求BBC高层人员“下课”。保守党议员罗伯特·杰克森就直言不讳地要求BBC董事会主席加维恩·戴维斯辞职,而主编戴克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位子”。

  眼看BBC陷入了窘境,布莱尔松了一口气。他在结束对韩国旋风式访问并前往北京前夕发表讲话称,“不管各方的分歧如何,谁都不希望悲剧上演。我相信,包括BBC方面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对此事感到震惊。现在,以霍顿法官为首的独立调查组已经成立,他们会查出事实真相的。在此之前,我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克制,不要相互揭丑。”

  中英友谊新起点

  布莱尔的麻烦其实是自找的,倘若他安心国内事务,说不定能“克隆”克林顿时代的经济奇迹。了解英国的人都知道,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服务业占英国GDP的2/3,而制造业仅占1/5。英国经济在经历了撒切尔夫人年代的高速增长和梅杰治下的短暂停滞之后,1992年起一直稳定增长。近年来英国就业状况继续好转,失业率和通胀率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国际竞争力排名第11位,许多经济指标远好于濒临衰退的德国和法国。但英国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3/5或日本的1/2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英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只有5%强,比中国多不了多少,这也是布莱尔访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内政方面,布莱尔已经将部分中央权力分解到了地方议会,基本解决了北爱尔兰分离问题,还在努力地将英国带入欧元区,尚未兑现的承诺就只剩下改革现行医疗体制了。党务方面,布莱尔更是功不可没,是他在1994年当选党魁后,提出了“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力排众议,大刀阔斧对工党进行改革,取消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条款,削弱工会对工党影响;在1997年5月出任英国185年来最年轻的首相后,他更多倾向于维护中产阶级的利益,以至于撒切尔夫人说布莱尔“剽窃她的主张”。2003年,因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工党有大量党员退党,现有党员人数已略少于保守党,但仍能主导国会。

  布莱尔曾于1988年作为工党代表团成员访华,1997年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期间,刚刚当选首相不到两个月的他又同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会见。1998年他首次以首相身份访华,这次是他事隔五年之后再度踏上北京的红地毯。当然在此之前,唐宁街10号首相府已经多次接待过中国领导人。1999年江主席访英期间,布莱尔曾与江主席会谈并共同主持《中英论坛》开幕式。2001年,他又适时邀请胡锦涛副主席访英并与之会谈。这轮出访本来应是春天的事,因为伊拉克战争及其善后事宜一直拖延到今天。

  值得欣慰的是,布莱尔把他亚太之旅的一半时间都留给了中国,当中有一天半在北京,有半天在上海,还有一天在香港。有分析认为,布莱尔中国之行的重点有三个:一是为英国政府做公共宣传,特别是参与“创意英国”的宣传活动,二是看看能否为英国在中国扩大商机,如在环保问题上能否有合作;三是到回归祖国已六年的香港“叙一叙旧情”,帮助港人纾解对于香港前景不明的困惑。此外,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峰称,目前,英国是欧盟国家中第一大对华投资国,也是中国在欧盟国家中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由于中方在中英贸易中存在较大贸易顺差,布莱尔将会要求中方采取补救行动。朱峰教授的应对之辞是:“如果布莱尔政府能够响应法国国防部的呼吁,抛弃欧盟已经过时了的严厉的对华军备出口控制,中英贸易‘不平衡’问题完全不难解决。”

  毋庸讳言,自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后,英国对华关系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1991年梅杰首相访华,中英关系解冻。但此后不久,两国关系又因英方推行“三违反”的香港政改方案而再次跌入低谷。双方基本上无高层往来,经贸关系受到较大影响。1997年布莱尔出任首相后提出以香港为桥梁,全面发展两国关系。中英实现了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和平稳过渡。1998年,两国首脑成功互访,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尽管如此,英国对中国的关注度,也没有超出对其前殖民地印度的关心。

  布莱尔的魅影投注在新兴的中国,是一幅难得而耐人寻味的图景。自鸦片战争而起至今不过160多年,教训者与委屈者的地位骤然拉至平齐,彼此的后代互相到对方的国度游历、求学、工作乃至投资、通婚,甚至还开创了“一国两制”这样的和平交接主权的先例,不能不让人感叹荏苒时光已为双方短暂的交恶涂抹上了玫瑰般的色彩。2003年7月22日这一天,颇引人注目的是布莱尔腾挪数千里,分赴三地与不同的对象打交道。上午与清华学子举行的45分钟圆桌座谈,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善意地提问,布莱尔夫妇一一作答,最后还应学生的请求唱起了大学时代喜爱的歌曲。“微笑、狡猾”,“疲惫、风度”,“英俊、平和”,三位参会的大学生分别想出一对词语形容布莱尔,并且不约而同地认为,“总体印象很好,当时的气氛很融洽。”同一天下午在上海,50岁的布莱尔由49岁的韩正市长陪同,冒着酷暑信步外滩领略沪上风情。之后,他又匆匆赶到威斯汀饭店出席了中英企业家峰会,向云集在那里的150名中英企业界高级代表发表演讲。当天傍晚,布莱尔乘专机离沪飞香港,会晤手下刚有两名高官因23条立法风波而辞职的特首董建华。

  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介绍,布莱尔在21日同温家宝总理会谈时表示,英国“赞赏中方对香港最近出现的有关问题采取的处理方式,希望找到保持香港稳定的办法,英国愿为此做出努力”。布莱尔说,六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执行的“效果很好,令人欣慰”。“‘一国两制’是新鲜事物,在实施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出现大的问题,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在这里,布莱尔的遣词用字非常谨慎,避免卷入他不熟悉而连他的前任“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也曾摔倒的外交纠纷当中。有学者指出,温家宝主动同布莱尔谈到香港问题,不仅是希望英国在道义上支持“一国两制”政策,也希望布莱尔明确支持香港特首董建华,为董建华走出眼下的政治困境、保持香港的政治经济稳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布莱尔则基本上满足了中方的要求。看来,中国新领导班子给布莱尔的整体感觉,的确与五年前布莱尔访华那一刻不同了。双方密切高层往来,或许就将从这里起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2999 超值收藏世界名品 美格17寸LCD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Esprit 皇马 小灵通
 
手机号
密 码
索取密码
猜龙马之战输赢
猜皇马净胜球
猜哪位球星进球

每竞猜一项收费2元,猜中抽奖。奖品全部由:动感地带倾情奉送,包括500元电话充值卡、周杰伦签名CD……


企 业 服 务


青岛网上招商会招商
新浪企业邮箱—免费喽
搜索引擎沟通无限
与新浪结盟共享收益


分 类 信 息
:全国名牌高校招生
   新浪分类全新改版
   夏季旅游-心的承诺
京车消费,此处为家!
 京腔京韵京商京息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步入绵绵情网
开启爱的篇章
加入缤纷下载,数万精彩图片铃声不限量任你下载,每条仅0.1元,让你的手机又酷又炫!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      
炫彩地带--和弦铃声彩图,10元包月下载      
情趣无限爆笑连连 令你笑口常开的非常笑话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