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冶金的开拓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0日08:39 光明日报 | ||
——记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戴永年院士本报记者 任维东 7月23日上午,参加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全体代表用热烈的掌声向站在主席台上、胸戴大红花、满头银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戴永年致敬。他刚刚荣获了200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的最高奖励——突出贡献奖。投身冶金终不悔 如果从1947年考入云南大学矿冶系算起,戴永年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一直奋斗在冶金科研领域。有年轻学生问他:“戴老,您当初怎么选了这么一个冷门的冶金专业?”戴老笑笑说:“云南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东川的铜,个旧的锡闻名于世,矿业在云南一直深受重视,我学矿冶就是想为‘有色金属王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点贡献。” 1951年从云南大学矿冶系毕业后,戴永年先是留校任教,后到中南大学(原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研究生班深造,毕业后就到昆明理工大学(原昆明工学院)任教至今。 在教学中,戴永年发现当时的教科书全是介绍传统冶金工艺的,而传统的金属冶炼分离过程是在大气中进行,生产效率低、损耗大、污染大,生产方式落后。 这时,戴永年从来昆工的一位苏联专家那里,得知了西方学者正在研究应用真空方法分离金属的信息。于是,他下定决心投身真空冶金事业。可以想象,在五六十年代,没有现成可参考的理论资料,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搞研究该是多么困难。工学院领导顶住压力,支持戴永年,并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拨给了700元人民币做科研经费。 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戴永年都没有气馁和退缩。从1958年开始研究到1979年项目通过鉴定,历时21年,戴永年终于获得了成功,研制出了全国首台“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其成果很快在全国推广,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由戴永年院士领衔的课题组研究成功的“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因成效突出而被全国各炼锡厂使用,改革了锡冶金传统生产工艺;“卧式真空炉”已在工业应用中累计处理硬锌2.8万吨,产值约7亿元;“锂的真空冶炼新工艺”改革了锂冶金的传统生产技术,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化工作。由他发明和研制的真空炉在国内外37个厂家使用。实践创新结硕果 在昆明理工大学,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戴老的两句名言:“实践获真知,勤奋出人才”,“敢于创新,奔向一流”。 戴永年深知,在探求科学真理的征途中,既要有实践做基础,又要勇于创新。数十年来,在一面坚持真空冶金科学试验的同时,戴永年一面努力搞好自己的教学与学术理论创新工作。 作为我国著名的真空冶金学专家,他在国内最早开展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成果的实际应用推广;他的《锡冶金》是我国第一部锡的生产和基本理论的专著,被列为国家优秀科技书目;《有色金属材料的真空冶金》被列为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真空冶金》是我国真空冶金的第一部系统专著,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他还在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了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承担并完成了数十个研究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的各种奖励共计22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计11项。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以他为首的课题组开展的科学研究及成果在有色重金属真空冶金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师德为先重育人 戴永年从事高等教育50多年,已是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地位显赫,却从不摆院士架子,始终坚持教书育人为上。 面对着一些人做学问表现出的浮躁,戴老对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发出了这样的忠告:“刚进大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打好基础,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首先要学会做人,为人要正直、正派。做学问的态度是做人的一部分,要扎扎实实,不能浮夸,也不能操之过急。如果真要有贡献,非得扎实不可,不好好读书,是不可能有贡献的。” 已经年逾七旬的戴老,身为真空冶金方面的权威和泰斗,治学严谨。令人钦佩的是,他不仅带博士生,还给本科生上课。对新入学、思想不稳定的新生,戴老亲自做学生乃至家长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献身冶金事业;在学生面临毕业时,连他们的毕业论文设计、照毕业像,戴老都要亲自参加。 2000年7月,70多岁的他患上了膀胱癌。他一?哂氩∧ё鐾缜康亩氛槐甙巡》康弊靼旃遥稍诓〈采现傅佳芯可伎夹碌难芯砍晒祷墓丶侍狻W≡浩诩洌瞬挥跋煅埃貌┦可床》可峡巍? 讲成果、比贡献,戴永年院士的确是有功之臣。但戴老在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大奖时,却谦虚地说:“人生一辈子,总要为人类和社会多做些贡献。我一生做了很多失败的事,只成功了这么一件,能有今天的结果是得到了很多方面的支持。无论在什么地方,如果我还能讲话、还有精力,我都离不开我的专业。”稿件来源:光明日报(来源:光明日报)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