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生活:今年暑假不回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1日10:07 新华网 | ||
新华网兰州8月11日电(记者聂建江王衡孙勇)已经放暑假几个星期了,但兰州地区各高校校园却并没有想像中那么沉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暑假留在学校。 兰州大学校园内一个小卖部的老板说,寒假他们一般都会因为在校学生少而停止营业,暑假留校学生多,经营一直在照常进行。记者在西北师范大学看到,体育场还是和往日一样热闹。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二学生徐飞告诉记者,他们班有40个学生,只有10个人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暑期不回家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想利用暑假时间来学习知识或技术,为自己“充电”;想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想节省昂贵的回家费用;想在暑假期间留在学校里过一段自由舒适的日子。 现在,在校大学生热衷于考取各种证书,社会上也有像托福班、计算机班、外语口语班等各种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班,开学期间专业课很忙,根本没有时间报班学习,只好在暑假加紧努力,很多准备“充电”的大学生就选择了留在学校,有一个相对好的学习环境。 与暑期“充电”的学生不同,兰州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大一学生达颖和路正(王+君)就选择了暑期实践,她们报名参加了交通银行组织的“交行之夏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交行的营业网点为客户办理太平洋卡。达颖告诉记者,这项活动和她们的专业有关,她们想在具体实践中加深对自己专业的了解。据她们说,平时在学校,一般只学书本知识,实践机会很少,只有暑假才可以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参加实践。 对于一些家特别远,经济情况又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暑期不回家是一个很无奈的选择。在兰州上大学的刘显龙家住黑龙江,暑假回家一次各种费用就要花去600多块钱。他说:“要是在学校里,暑假其他活动较少,自己省着花,有300多块钱就够用了。要是再打打工,那就会更充裕一点。”所以他不回家的理由就是为了省钱。像刘显龙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暑假既不逢年又不过节,回家也没多大意义,呆在学校里还可以减轻一点经济负担。 那些既不回家又没有为自己的暑期生活列一张紧张而固定的计划表的学生,是暑期大学校园里的“自由族”。兰州大学的黄元洁放假以后到青海湖玩了几天,回来以后就闲呆在宿舍里,看看电影,上上网。紧张了一学期的大学生往往把假期当作休整的好机会,很多人想借暑假的机会轻松一下,但他们觉得与其回家,在父母的“监视”下,还不如在学校里自由。 兰州大学国际政治系主管教学工作的边耀君老师说,暑假不回家,表明大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的依赖性减弱,独立生活的意识增强了。暑假适当选择一些学习或实践活动,对学校教育的缺点也有所弥补。但暑期大量学生留校,对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许多学校暑假期间对学生的教育以及暑期生活的指导工作还是空白,这些问题都需要很好地解决。(完)(来源:新华网)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