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制度十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3日03:07 时代商报 | ||
公务员制度十年行政精神的初步胜利 ?朱四倍1993年8月14日,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并于10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如论者所言,这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对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回望10年公务员制度走过的路程,我们发现公务员制度折射出了行政精神的与时俱进的要义。 政府行政的目的不是向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价值,而是为他们追求价值、实现价值提供条件。因此,便利服务对象成了政府行政最高行为准则。政府行政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旨,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只有满足了社会、企业和公众的需要,其价值才得以实现。因此,政府绩效评估的标准必须有高素质、高质量的公务员制度来作为保证,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十年来,以民为本的行政理念深入人心,服务责任意识日益得到体现,公众利益得到充分尊重和表达,等等,这一切都包含着公务员制度实施的积极作用在内。 公务员以民为本的行政理念的逐步落实,使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整个社会的利益的观念为公务员和公众所接受,这就在建立以社会为本位的公共行政过程中,强化了与政府宗旨和职责相适应的责任意识,强化了行政民主,达到公共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和谐与合作。公务员队伍的服务和成本意识也明显增强。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树立经营者的成本收益责任意识。随着市场经济深层次改革的推进,公众对资源有限性认识越来越深刻,公共行政的运行也需要成本而不是无成本的,但是由于公众对高效政府的企望和对政府预算资源的制约,要求政府树立绩效意识,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无疑对此作出了人的保证。 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意识明显增强。政府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的增强和公众主人翁意识和纳税人意识的强化,并且由于行政人员作风的转变,带来了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意识。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政府的行为不可能达到最优,在实践中总会有一部分人利益相对受损。那么,为了树立公众在公共行政民主过程中建立起对政府的信任,对公共决策产生认同内化意识,就有必要要求公务员对公众意志纲常利益在公共行政进行表达并得到保护。 在从全能政府走向效能政府,从无限政府走向有限政府,从人治政府走向法治政府,从控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的道路上,公务员制度的作用肯定将得到更多的体现,也是行政精神的时代要求。 还要有个好“出口”?路崇东 公务员制度在中国已经实施10年了,10年来,这项制度给中国行政体制带来的可喜变化自不待言,50万人通过这种制度向为公众服务的队伍靠拢,5000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成为人民公仆,这一切都令人感慨于制度完善所带来的社会的进步与昌明。 而在所有的关于公务员制度10周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条新闻却格外地令人瞩目,那就是近6年来,我国国家机关已经有1.7万多名公务员被辞退。 被辞退肯定不是好事,这对个人和单位都是个损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辞退如此多的公务员恰恰说明了我们公务员制度在走向完善。 作为行政体制依托的公务员制度,应该是一个完善的社会选拔和任用体系,它不但应该有一个让社会人参与到社会公务中来的入口,还应该有一个自我过滤的功能以及一个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的出口。能够建立这样一个体制,形成这样一个入口和平台,对我们的社会而言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相对于入口而言,该体系中的“过滤器”的形成以及出口的完善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毋庸讳言,中国的传统行政体系以及行政观念中,上的概念是主流,而下的概念就相对缺乏,退的概念更加淡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干部能上不能下,能升不能降”,而这种观念的形成很显然阻碍着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因为它无形之中阻断了公务员制度的出口。 流水不腐。公务员体制也必须在良性的流动中寻求它的健康发展,而出口就保证公务员制度清水常流的关键制度性约束。只有有个出口,公务员队伍才能保持自己的不断进步,只有有个出口,公务员队伍才能保持自己的廉正清明,只有有个出口,公务员队伍才能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只有有个出口,公务员队伍才能感受到压力并由此产生动力。 在这个方面,国家显然也认识清楚,并正在不断完善制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而为公务员队伍打造一个好的“出口”,无疑是最有意义和最急迫的任务之一。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