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家黑炼油夹击辽河(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6日14:00 沈阳今报 | ||||||
记者崔治/文首席记者梅天磬/摄 烟气呛人 居民夏日关窗捂痱子 站在辽河的渡船上,两岸的景色不禁令人心惊。进了石佛寺村河段不到一里地就见到一个黑炼油点,工人们紧张忙碌,烟气随风飘扬,废渣抛在岸边,潮湿的空气中飘扬着一股呛人味道。附近的居民说,这一河段两岸至少有30几家黑炼油点,白天晚上地干,炼油的那股味道呛得人晚上睡觉都得关窗户,夏天天热,于是满身起痱子。 这30余家黑炼油点日夜开工产生的废渣和废气对辽河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附近的居民对此深恶痛绝。有的炼油点旁边的河岸已经被染成了黑色。炼油剩下的废渣就那么扔在河岸上,一些废渣还被直接投到了河里。 一位老村民怒视着黑炼油厂激动地说:“以前这里可美了,天蓝水清,空气新鲜。但自从这些黑炼油点开张,哎,咱们简直就没法活,更可气的是咱村的一些村民竟也在这里炼油,污染自己的家乡,实在太让人寒心了。要是谁治理了这些黑炼油点,还给我们一个干净的地方,让我们这些村民拿多钱都行。” 月进两千 工人自称得少活十年 记者弃船登岸,以卖油毡纸商贩的身份来到一家炼制沥青的黑点,这里只有一个炼炉和一个帐篷,油毡纸就堆在炼炉旁边。三个工人把一张张油毡纸扔进炼炉里炼制沥青,再用长柄铁勺把炼炉中沥青搅匀,炼好的沥青先用水冷却,然后整齐地码在炼炉后面。整套程序下来,他们忙得满头大汗。 工人吃住都在这个污染严重的黑炼油点,帐篷就是工人睡觉的地方,帐篷外搭了一个土灶解决吃食。 “咱这个炼油点没有任何手续,就是黑加工点,以前也有人来查过,但人一走咱们就重新开工,他们拿咱也没办法。咱一个月能挣上两千来元钱,不少吧,要不谁在这污染严重的鬼地方干活。每天咱们吃住都在这里,就这环境这辈子咱至少少活十年。” 工人抹了一把汗对记者说:“这些油毡纸都是卖油毡的商贩送来的,你要送的话一吨给500元,但是货要好,至少6个油以上,这段时间活多,需要的油毡纸量也大,你有货就送来吧。不过我们都是干活的,给你一个手机号,具体的事情你直接跟老板说吧。”记者记下手机号后问:“别人的油毡纸都是怎么样弄来的?”工人说:“有的是拆房子剩下来的,有的干脆就是从别人屋顶偷来的。”工人的话不禁让记者想起了之前本报报道的铁西区富工五街25号顶楼上的油毡纸被偷走的事情。原来这些黑炼油点就是偷来的油毡纸的销赃地。 仓库进院 农户入伙发不义之财 气派的大门,整洁的瓦房,院中堆积如山的沥青块,院外堆放着油毡纸,这样的院落在石佛寺村还真不少。村民坦言,这些农户不是黑炼油点的业主,就是把院子借给黑炼油点储存沥青的村民,这些发不义之财的人现在活得都不错。石佛寺村的村口就堆着一堆堆的油毡纸。油毡纸的主人李先生告诉记者,这里就能有10多吨油毡纸,都是他从别人手中以500元一吨的价格收来的。这些油毡纸是供给他的炼油点炼制沥青的,炼油点炼制好的沥青就直接送到建材商店销售,一般情况下5吨油毡纸能炼出来1吨沥青。村里不少农户都干这种活,邻村还有十多家农户靠炼制沥青赚钱。这时一辆车号为辽U3724的农用三轮车拉着一车油毡纸驶进了村子。村民指着车说:“这样的农用车经常往村里运油毡纸,特别这段时间更频繁了,他们的油毡纸都不是什么好来路,不少都是从别人家房顶偷来的。” 记者走访了新城子区内的六家建材商店。听说记者能提供炼制好的沥青,老板们都说,只要货好价格便宜拉来就要,不用拿任何手续。建材老板说,沥青块分为两种,一种是石油厂生产出来的纯沥青,这样的沥青质量好,杂质少,价格是每斤1.2元。还有一种就是黑炼油点炼制出来的二次沥青,这样的沥青杂质多,但价格便宜,每斤只要8角钱,不少人都买这样的二次沥青盖房顶。 循环怪圈 黑沥青从屋顶来到屋顶去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沥青简直就是在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居民的房顶被偷农用车拉到黑炼油点黑炼油点炼制沥青建材商店销售二次沥青居民买沥青重盖屋顶。居民在这个循环中丢了再买,买了再丢,总是吃亏。而小偷、黑炼油点老板、建材商店经销商人却在这个循环中大发不义之财。而只要相关部门切断这个循环圈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可以避免这种坑害居民的事件发生,本报对此事还将继续关注。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