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掘金“非航空板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9日09:06 解放日报 | ||
上海机场最近按对机场的收入贡献大小,首次对50家在上海有航班的航空公司排名,第一名贡献的收入超过1亿元,第十名则为1200多万元,两者差距不小。机场考虑今后按贡献度大小,给予航空公司不同的倾斜政策。例如,与客源多的航空公司开展“收益互动计划”,旅客购票可得一张贵宾券,凭此享用商务舱或头等舱休息室,或者享受绿色通道登机,或者在机场里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等。目的是推动航空企业争取更多的客源。 这是上海机场掘金“非航空板块”计划的一个新点子,因为他们已经尝到了甜头。受“非典”影响,今年上半年,上海机场客流量下降18%,航班量下降了2%,这是1990年以来上海机场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但与此同时,机场上半年的收入和利润却依然保持增长,盈利水平更是上升了5.4个百分点。是什么使上海机场在航空业务遭受重创的同时依然“春意”不减?奥秘就在于非航空性业务创利能力的提高。今年上半年,包括商业、餐饮、广告等在内的机场“非航空板块”,每旅客收入同比上升了24%。结果令上海机场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 但与一些世界级机场相比,上海机场的非航空业务还仅仅是起步,目前在机场收入总额中的比重不过35%,离国际上60%的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因此,机场方面急于在这一市场加大掘金力度,于是便有了一系列全新的思路和举措。例如,机场的概念是“运营”吗?否,“运营”应该成为机场的基础,以此为基础,机场可以衍生出值得“经营”的资源价值,前不久机场宣布打开“保险门”———将机场保险柜台向全社会开放就是对机场资源有效经营的大胆尝试。又如,“非航空板块”仅仅是指餐饮、商业吗?否,像伦敦BAA机场集团经营的非主营业务还涉及金融、地产、咨询;荷兰史基辅机场不仅仅是航空旅客休闲的好场所,一些不乘飞机的消费者也很愿意上那儿娱乐一番。 机场掘金“非航空”,但受益者却不仅仅是机场。就总体而言,是机场、商家与旅客“三赢”的事。以通讯业为例,机场拿出资源给通信运营商设机站,机场可以收到资源使用费,运营商也可以因为进出空港的巨大客流赚得盆满钵满,而老百姓同样能体验到这一掘金计划的快乐。听来有点不可思议,其实很好理解。如果非航空性收入提高,势必带来飞机起降费、过夜费等航空性业务收入比重的降低,从而给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降低带来空间,给机票价格的下降提供一块空间。这不正是老百姓希望的吗?本报实习生戴璇本报记者郑红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