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电力垄断争论双方的身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1日06:11 新华网 | ||
今年,南方一些地方持续高温,包括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在内的居民,在告别电力紧张多年之后再次感到拉闸限电之苦。 近来,我在各种媒体看到不少讨论电力紧缺原因的文章,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对缺电原因到底是否与计划和垄断有关的认识,与作者的身份密切相关。 我所见到的发表最早的批评电力紧张是垄断之祸的文章,是刊登在7月2日《中国经济时报》上,该报总编辑包月阳写的《缺电凸显计划的尴尬》一文。这篇文章提出:“电力行业并非每个环节都是自然垄断,发电、售电都应该可以市场化。从中长期说,管好电网、逐步放开发电和售电,用电价引导电力投资,是彻底解决电力时多时少问题的必由之路。”该文发表后,好长时间并没有太大的反映。 真正引起争论的,是发表于7月30日《中国青年报》上的评论文章《缺电是计划和垄断闹的》。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东方早报》评论员鲁宁。该文提出:“围绕电力改制,垄断利益的声音依然十分强硬。其中很容易混淆视听的主导性声音说:电力垄断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具有自然垄断的大部分特征。其言外之音就是,自然垄断要改也难。”文章最后说:“电力严重不足,既不是气候反常,也不是咱百姓不节约用电,而是被计划和垄断给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在取消计划,二要打破垄断。” 接着,8月6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江苏省南通电业局谢辉的反驳文章《缺电是计划和垄断闹的吗》。作者说,“国家提出逐步关停污染大、效率低、装机在5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新建电厂装机容量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方可上马。不知这是不是该文作者所言的‘高高的市场准入门槛’?电力建设存在着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专业知识密集等特点,其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这不是人为设置的。” 此后,《大河报》新闻编辑岳建国又在8月8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面临电荒仍宣扬“垄断有理”》,针对国家电力公司新闻处有关人员的意见发表了看法,“‘规划决策失误’和‘基础建设不足’属于同一个问题。很明显,这是垄断惹的祸。……谁都知道,垄断企业的成本管理都不尽如人意,电力企业这样‘困难’,职工工资仍然远远高出当地企业平均水平就是例证。‘想一朝一夕打破长期形成的垄断确实很难,中间涉及太多的利益体’,更是一个见不得人的借口。改革的动机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各‘利益体’之间的不均衡问题。那么,谁是其中最大的利益体?当然是电力部门自己。‘电力不能与一般商品相提并论,供电这一块儿涉及国家安全,不能放开,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例外’,这种逻辑与当年中国电信为自己的垄断辩护何其相似!” 后来又有发表在8月12日《中华工商时报》上的《缺电别拿垄断说事儿》,署名为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工作部调研处晏俊。文章认为“目前电价体制受到国家严格管制,电力企业具垄断之形,而难行垄断之实。更何况目前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正是在进行市场拆分,由一个市场主体拆成多个主体,引入竞争机制,现在再拿‘垄断’说事没有意义。” 我之所以搜罗近期媒体的有关缺电原因争论的文章,并设法弄清作者的身份,并不是因为自己支持哪种观点,只是因为我发现,凡认为缺电的原因是计划和垄断造成的作者,一般是电业系统的局外人,而相反观点的支持者则是电业系统内部人员。(吴兰友)(来源:中国青年报)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