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专题调研 解剖教育乱收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1日10:19 海峡都市报 | ||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中小学乱收费是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也是纠风工作中久攻不克的一个难点。时至今日,不仅屡禁不止,而且收费的数额越来越高,问题的原因越来越复杂,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北京市纪委研究室的研究人员说出了部分缘由。 这位研究人员说,中小学乱收费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原国家教委在全国推行中小学免 以北京为例,由于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北京市形成了市级重点、区级重点和一般学校的格局。从学校布局看,好的中小学大部分集中在城区,尤其相对集中在东城和西城。即使在东城区,好的小学集中在南部,好的中学集中在北部。 目前推行的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没有注意学校之间差距的现实,忽视学校布局的不均衡。一些地区采取的与之配套的措施,即“电脑派位”等,也存在一些问题。有这样一个例子,以一个学生家庭为中心画一个圆,东南西北都有学校,而且好学校非常近,结果电脑给派到既远又不好的学校,家长只得想方设法找关系。结果导致票子、条子取代了卷子,成为选择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 这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中小学各种名目的收费包括捐资助学、单位共建、择校收费、公办民助等等。不仅好学校收择校费,坏学校也收转档案费,社会各界对此怨声载道。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也被纳入各级纪检监察工作的视野。北京市纪检部门近年来虽然对违反规定收费的,严惩不贷,清退了一些款,处理了一些人,但收效甚微。受处理的校长在教育系统的同行中甚至被誉为“烈士”,认为他们是代众受过,很难起到警示作用;被清退的钱,家长又偷偷送回来,怕孩子受牵连。 另一个现象是,由于中小学都在区县的管理之下,各区县政府把学生捐资助学等在乱收费项目中交来的钱,作为教育经费冲抵教育投入。据调查,北京某重点中学区财政只投入28%,自筹资金达72%,基本上靠收来的钱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和省市尽管喊破嗓子,下面也无动于衷,区县政府的利益已经和中小学乱收费捆在一起了。用老百姓交来的钱办教育,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 这位研究人员还说,政府人员对中小学乱收费问题进行调研,总能听到学校的诉苦,政府对教育投入不够,并能举出一系列很有说服力的事例,学校不是在乱收费,而是家长不按国家规定“就近入学”,乱择校、乱交费,学校领导不会直接说出用收来的钱冲抵教育经费投入这个奥妙。结果,各级领导调研得出的结论总跳不出“在加强查处的同时,增加财政投入,缩小学校之间差距”的套路。 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就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再拿出相关的措施办法来。只有这样,“乱交费”“乱收费”的难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家长苦衷 “孩子刚上高中,我就花了10万元” “孩子刚上高中,我就花了近10万元,其实我也不愿意,但孩子是全家的希望,多花点钱我也认了。光是懂得交纳赞助费还不行,为了找关系,我又另外请客送礼,花了近3万元来疏通关系。让我纳闷的是,学校收钱后只开具收款收据,从来没有开具正式发票,我们手里也没有任何凭证。我们给学校的捐款到底用到哪里去了?” ——南宁一位花巨资择校家长的自述 “千万不要说出我的名字” “千万不要说出我的名字。一年多来,我多次反映情况,给有关部门打了几十个电话。现在一接电话,有关领导就能听出我的声音,并多次约我见面,但我就是不敢。为什么?我的孩子还要在这所学校读下去,如果老师追查下来,孩子岂不要遭殃?在学校老师面前,家长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啊。” ——大多数家长在举报时选择匿名的方式,一方面是因为反映的情况较普遍存在,没必要署名;另一方面,家长也有出于保护自己和孩子的考虑,怕孩子因为举报受到不必要的干扰甚至歧视。 据新华社电 献计献策 等级不除择校怎止 新华社广州8月20日电国家法规明令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就近入学,禁止择校;教育部门又制订严密的评估体系,把公办学校划出层次分明的等级——薄弱学校、普通学校、区级学校、市级学校、省级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如此自相矛盾,怎能叫老百姓不择校?此间人士呼吁:建立于?⒔逃贝难5燃吨贫雀酶母牧耍? 学校等级评定,根据无非是学校基础设施和师资质量。高等级学校是长期高强度投入的产物,学校等级评估中每一分的取得,背后都是巨大的经济支撑。虽然现在政府财政投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名校倾斜,但广东各地都有类似的规定,捐资助学收入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购置。去年起广东省推行学校收费“一费制”,等级越高,学杂费收费标准也越高。于是出现这样的循环:高等级学校——高额赞助和学杂费收入——更优质学位、更高等级——更高额赞助和学杂费收入。有调查显示,有的薄弱学校全校的资产,甚至比不上省级学校的一间课室。名校已把宽带接到学生课桌,弱校的孩子还没摸过鼠标;名校学生在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竞逐,弱校孩子在马路做操;名校大大方方给办公室、课室安装空调,弱校向家长收几十块钱安装电风扇却要受批评查处。 各名校把“×级学校”的金匾气派十足地悬挂在学校大门,明明白白地向社会公示着学校有优劣。广州一位私营企业主对记者说:花两三万元买一个学位,获得学校几千万元资产6年的使用权,优秀教师6年的教导,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说,绝对超值。媒体上常有言论呼吁家长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择校,难道无视教育主管部门的科学权威的评级,听天由命稀里糊涂地接受地段学校,就是“理性”? 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严格禁止捐资助学与招生挂钩,在广州,交赞助费择校却一直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尽管被冠以各种各样的名称,采取各种各样的操作形式,比如,叫做借读生、转学生,家长向学校递交“自愿认捐书”。广州市统计局万户居民家庭调查网络早两年所作的专项抽样调查显示,广州市有子女正在接受初中及以下教育的家庭中,有13.7%为子女缴纳过赞助费(学校建设费)。在今年召开的广州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来自教育第一线的小学校长梁小瑛等代表提交议案,指出:“名校存在,择校不止”是不争的客观现实。 如何解开中小学名校招生“死结”,此间人士开出处方: ——淡化、逐步取消学校等级评定制度,建立公办学校统一标准,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名校所收捐资助学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用于薄弱学校和普通学校改造、达标。 ——推进师资校际交流。学校之间硬件设施的不平衡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打破,目前可以参照公务员轮岗的做法,校长、教师在不同等级学校之间进行校际交流,缩短师资水平的校际差别。 ——以公开促公平,等级学校招生方案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广州市人大代表杨承华近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建议,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小学校地段划分标准、划分程序,当年招生地段划分方案详图,等级学校招生地段适龄儿童摸查情况,等级学校计划收取捐资助学生的学位数,捐资助学费收支纳入专项审计。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