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小鹰号航母采访的记者胡晓明作客新浪实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1日16:44 新浪网 | |||||
新华社记者胡晓明 8月21日下午,《环球》杂志社和新浪网联合邀请新华社前驻华盛顿记者、中国大陆首位“嵌入”美军的记者胡晓明先生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讲述他于美伊战争期间在“小鹰”号航母上生活和工作了35天的故事。以下为本次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新浪网嘉宾聊天活动邀请的是新华社前驻华盛顿记者胡晓明先生和新华社《环球》杂志的副总编辑杨士龙先生,胡晓明先生曾经在伊拉克战 胡晓明:这是“小鹰”号航空母舰上的舰帽,有蛇和老鹰的标志,是“小鹰”号的官兵戴的帽子,我穿的衣服、军靴和裤子都是“小鹰”号工作时穿的,我戴的还有美军司令部发的记者证,我的装束还带有火药味,从航空母舰回来的。 主持人:听说您新出版了一本书,介绍了您在舰上的经历,你能否介绍一下吗? 胡晓明:这本书刚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叫《我在“小鹰号”亲历战争》,记录了这段难忘的经历,我在“小鹰”号生活、工作,同美军同吃、同住、同行动,35天的生活,还有伊拉克战争的内幕细节、美军官兵各种有趣的事情、作战生活各方面的情况。这本书也是我这次采访的一个意外的收获,因为我这次采访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也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位随美军进行“嵌入”式采访的记者,所以许多出版社跟我联系,希望我能把经历写成书。因为中国人对航空母舰比较感兴趣,对上面的生活,对官兵的生活等都比较关心,所以我应出版社的邀请就写了这本书。 主持人:我们先回答一下网友的问题。 网友:您是在航空母舰上生活了35天,从战争开始前多长时间上舰呢? 胡晓明:我是3月16号到的海湾国家巴林,3月18号就来到的“小鹰”号航空母舰,乘坐专门的运输机,“小鹰”号一直在海湾地区处于移动状态,必须乘坐飞机才能等舰,35天以后离开。 主持人:战争爆发的当天,您在军舰上有什么感受呢? 胡晓明:当时我忙着报新闻,总社要我们写一些稿子,搜集舰上战争的整个作战过程和官兵的反应,我一早上就有准备,看到CNN报道战争爆发,我就开始搜集航空母舰的情况。 >>“小鹰”号日记:3月20日,战争在平静中开始 杨士龙:我记得你在书上写战争爆发头一天晚上你们都没有睡觉,有这样一种先兆吗? 胡晓明:对。在布什下达最后通牒到的情况下,大家都有这种感觉,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马上就要爆发了。当时我们在航空母舰上,早晨4点,这是美国最后的通牒时间正好到了,当时战争没有爆发,过了两个小时才爆发,我们当时处于一种非常焦虑的状态,等着战争爆发。我们在舰上必须抢发最重要的消息。 主持人:当时“小鹰”号有没有参加过第一波打击? 胡晓明:参加了。战斗群中的一艘巡洋舰,是第一批向伊拉克发射战斧导弹战舰之一。 主持人:美军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时候,战机从“小鹰”号起飞飞往伊拉克,当时的场面一定非常紧张,这种情况下您是在什么位置?感受如何? 胡晓明:这有一个过程,我第一次踏上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看到战机在起飞、降落,气氛非常紧张,在战争爆发以前,我们每天去飞行甲板观看战机起降,参加对伊拉克禁飞区的打击。战争爆发当天,战争机起降明显的增加了,气氛比以往要紧张一些。 杨士龙:飞行甲板不是随便上的吧,上去还要注意什么,得到谁的允许才能上去。 胡晓明:飞行甲板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因为甲板上有各种机型,这上面有不同的起飞区、降落区,飞机起飞、降落的时候都有很大的动作,而且有热浪,气浪很大。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不是随便可以去的,而是在上面工作的人员才可以上去。我们上航空母舰甲板上采访,一般经过军舰公关部的批准,由飞行甲板专门的安全员带我们上去,就象看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紧紧的跟着,不能随便走动,规定了范围,带着我们,要不然是非常危险的。 杨士龙:我也是新浪的网民,多提一个问题,我记得你在上舰之前,曾跟美军签一个类似于“生死状”的东西,你在这之前,对这种危险已经预料到了,请讲一下当时的情况。 胡晓明:作为跟随美军采访的战地记者,美国政府在这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就是”你出了事不要找我“,因为美国人是讲实用主义的。你参加部队行动的时候,如果死了或者受伤了,或者贵重物品、采访的器材丢失了,这都不能找他们。如果遭到生化武器的袭击,还要求你打疫苗,有天花的、炭疽的疫苗。我们签了好几份协议,有一份就是“生死状”,上面表明如果出了意外你不再追究美国政府的责任,不要他们赔偿。另外,随军采访有规定,比如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能做的,有”32条军规“,加上几十条各种各样的的规定,什么情况发稿,什么情况不发稿,在别人能看见的情况下闪光灯和手电筒不能用,我的生死状就交给美军国防部的新闻官员。 杨士龙:你在舰上先后生活了35天,有人说航空母舰是飘浮在海上的巨型的城市,这些居民吃喝拉撒睡怎么解决呢? 胡晓明:航空母舰确实叫海上城市,而且是在飘浮当中。城市基本上一切的功能它都有,餐厅、医院、上网的,新浪网都可以看到,还有厕所、会议室、电视室什么都有,一座城市具有的功能它都有。 杨士龙:睡觉的地方是不是也有席梦思床呢? 胡晓明:睡觉的地方太惨了,我们在上面睡觉非常的不习惯。我们睡觉比火车上双层的硬卧还要小一些,低一些,在上面睡觉稍微不注意就要碰到头,个子大一点翻不过身,个子长的人,长期在那里睡觉,不能伸直了睡觉,要蜷着身子睡觉。 主持人:普通士兵也是这样吗? 胡晓明:更不行了,大通铺,三层,铺底下可以放点东西。我们住的地方,美军”海豹“突击队曾经在这儿住过,有21张床位,我们几十个记者挤在那里,工作、生活都在那儿,上厕所必须到外用公用卫生间里,跟美国士兵一起洗澡,淋浴室是隔成一小间一小间的,厕所跟外面的公用厕所差不多。城市所有的排泄物全部都到海里去了。 主持人:宿舍的位置是在军舰的什么部位? 胡晓明:有好几层,我们住的地方离飞行甲板还隔了一层,飞机起飞、降落非常的刺耳,声音特别的大,我们都能感觉到。一般飞行员住得好一点,有六个人,舰长有一个房间,有一个双人床,是舰上唯一的双人床,如果有大人物或者美国总统愿意在那里休息,可以到那里去。但是舰长一般不在那里睡觉,因为舰长指挥在海边上,有一个小铺,跟普通士兵是一样的,平常在那里睡觉。大的卧室等于留给来的重要人物住的时候用一下。 杨士龙:因为你毕竟是中国大陆第一次“嵌入”到美军采访的新华社的记者,你上去以后,你发现你所处的处境跟西方大通讯社记者有什么不同?平常的费用是不是也需要交一些饭费、住宿费呢? 胡晓明:费用基本上是吃饭的费用和打电话的费用,其他睡觉、上网、发稿这些都没有收取费用。吃饭,我跟美国的军官和飞行员一个待遇,一天交10个美元,吃得不错,除了西餐之外,我没有觉得什么不好。西餐嘛,中国人一个多月吃这个东西还是不太习惯。打电话非常的贵,一张电话卡20美元,我打到北京,5分钟左右就没有了,也是卫星电话。 杨士龙:这是上舰的外国记者有多少?除了美国本土的? 胡晓明:有的是临时的,有的是长期的包括西方的几大通讯社,象路透、美联、法新的,还有一些报纸的记者,日本的记者比较多,一共有三十多人。 杨士龙:中国记者和其他西方国家记者相比,你的活动范围有没有明显不同呢? 胡晓明: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样的,都是一视同仁的。在具体安排当中有一些区别,我也感觉到一些区别。比如说西方记者、日本记者,会把一些活动给你往前排。比如到巡洋舰上采访,排队,有这个顺序。其他的,中国记者在上面发稿,没有受到太多的限制,比我上舰以前想象要好一点。本来以为上舰后会有一个美国士兵一天到晚跟着我,吃饭、睡觉、上厕所都跟着我。上去之后,除了上面说的地方不能去之外,其他的活动都能自由活动,只要你能找到路。 杨士龙:“嵌入”式的采访活动在美国也是第一次?这么大规模地允许外国记者进入。 胡晓明:对。 杨士龙:我看有的评论上讲,这次美军安排上小鹰号采访,是美国政府对情报、新闻的控制手段,你上“小鹰”号,作为一个新闻官,你怎样把握不要被他们的导向所控制呢? 胡晓明:“嵌入”式采访,是跟美国官兵同吃同住同行动,而且统一作战和行动,这种“嵌入”式采访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自从越战以后,媒体和美军总有矛盾,因为媒体想发布信息,部队想控制一些信息。我们有来自500多名的世界各地的记者,这次组成美伊战争重要的组成部分,后来增加到600多名记者,其中美国记者占80%,其他的国家占20%,而且是根据媒体的影响力大小来安排这个,日本的记者跟他们关系近,就安排日本记者7名,我们中国一共13亿人只有一名“嵌入”式记者,我们是不是只是为了宣传美军呢?不是这样,因为战争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可以报道,你也需要参加这种报道,美国也提供这样的机会,双方是互利的。上去以后你根据自己的需要采访,不是发稿以前审查不能发,你发的他可以控制,可以看到你发的东西,并没有说在发稿以前限制你。我在上面做一些采访,采访的范围很广,从中央海军司令到普通士兵都做了很多的采访,可以选出好多的题材,可以根据自己的立场做出报道。 杨士龙:你刚才说跟飞行员、美军士兵同吃同住,你讲一下他们这些人对战争有什么看法?曾经说有士兵反战,受到了惩罚,能不能谈一下对他们的想法? 胡晓明:“小鹰”号母舰有五千多名官兵,和社会一样,是美国社会的缩影。美国社会有许多人反战、游行示威,那么多人游行,代表了一部分人,“小鹰”号母舰也一样,有许多士兵反战,在采访过程中他们也坦率跟我们交流这个看法,其中有水兵叫帕克,他说这场战争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石油,为了布什自己的大权,为了军工企业的利益,不是解放伊拉克的。 主持人:这些美国士兵对我们中国记者的态度怎样? 胡晓明:态度挺友好的,因为我有记者证。采访士兵不要经过公关部的同意,如果采访飞行员或者校官以上的官员必须通过舰上的新闻官的安排,他们的观点有一些保留,一般不会很坦率的告诉你真实的想法,而且回答问题的时候,会请示新闻官,这些大部分的水兵看法很坦率,我对他们采访比较多。 杨士龙:我们知道航母只要一出行,就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母港,这些水兵常年在外,尤其在战争下,心理问题比较多,我不知道你刚上舰的时候是否也面临心理上的压力?你接触这些水兵,他们这方面的问题有没有?舰上好象美军注重心理治疗?有没有心理医师? 胡晓明:这些美军的官兵心理问题也不少,我刚上舰的时候也有心理上的障碍,刚上舰的时候,生活习惯改变了。而且上舰以后,要防止生化武器的袭击,给人带来了压力。我上舰虽然工作很累,一上去到早晨四五点睡,但是睡的时候也睡不着,脑子里有一些想法,胡思乱想,当时的情况不太知道,会不会有生化武器的袭击。另外伊拉克或者海湾其他国家会不会发射鱼雷、战争什么时候爆发、工作压力,我个人也是克服了心理压力上去的,我对舰上的心理医生进行采访,舰上有一名心理医生和四名牧师,他们就是解决官兵的心理问题。舰上的人员受不了这种生活,曾经发生过跳海的情况。牧师跟心理医生不同,你如果告诉他你的隐私,你有想法、有同性恋或者有隐私的话,心理医生会报告上级,如果你是开飞机的飞行员,这都牵涉到别人的安全,如果跟牧师说心理问题,牧师会保密的,所以不会把你心理的问题告诉别人。有许多人去去找牧师,有些当官的不好意思找牧师,牧师也会把工作做到餐厅,比如吃饭的时候约一些官员吃饭,边吃饭边解决,相当于我们的政委。>>“小鹰”号航母连续出海65天 几十个水兵想跳海 网友:你在舰上一方面看到美国拥有先进的武器,穷兵黩武,另一方面伊拉克迅速溃败,而中国一直对美国怀有复杂的感情,作为中国记者,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胡晓明:我也没有想到战争打成这个样子,也是出乎我的意料。美国的武器很先进,他们有没有怕的东西。我在舰上感受到他们最害怕是生化武器的袭击,但事实上没有发生。我们上舰,根据我们的身材量了身高、尺寸,给我们一人定做了一套防生化武器袭击的服装和头盔。(展示面具)这个面具是我自己带来的,不是美国发的,美国发的我没有带回来,这套装备很重,提不动,这是我自己买的,为了防止生化武器的袭击,也是应美国的要求。我原来想买防毒面具、钢盔和防弹背心,但是这些东西买不到,这是在美国国内买的,这种防毒面具是美国国防官员一人发一套,这是他们订购的防毒面具。 杨士龙:你好象带了一盒绿茶上舰,引起了”绿茶风波“,有没有这回事? 胡晓明:对,我是从老家带过去的。航母上有一个保安队,两个小时到我们舱里巡逻一次,发现绿茶,因为我是装在锡纸包装的袋子里,他们看了如临大敌,来了很多人,他们不喝绿茶,只喝咖啡,不知这是什么东西,搞得很紧张,我当时不在舰舱,有个日本记者跟他们解释了半天,后来他们还拿去做化验,确实发生了一场风波。 杨士龙:我记得上海一位小姑娘,是个网友,认识了一个“小鹰”号的士兵,发生了网恋的故事,这篇文章我是在新浪网看到的,当时你采访了这个士兵。>>北京女孩致美航母“小鹰”号水兵的爱情Email 主持人:这篇文章在新浪网上刊登了,反响很大。 胡晓明:对,这是他主动找我的,那个姑娘是北京人,不是上海人,是大学三年级的,通过网络认识了舰上的水兵,他们已经进行了一年的联系。 杨士龙:最后下舰的时候,这个水兵有没有告诉你他和北京这位姑娘的联系怎样? 胡晓明:当时我写的文章,这位姑娘也看了,新浪网通发出我的文章以后,军舰上华裔士兵也都看了我写的的文章。我看过北京小姑娘的照片,也知道她的地址。他们通过网恋,互相通信,通电话,我写了这篇文章以后,有很多媒体找我希望采访这位北京姑娘,后来也有人找到这位北京姑娘,也采访了她。我现在回来了,希望有机会可以拜访她。作为战地恋情,引起了中国媒体的关注,而且许多读者都比较感兴趣。 杨士龙:舰上还有华裔士兵,有人说他们是为了拿绿卡更方便才去当兵的,你们跟他们接触有什么了解? 胡晓明:航母上有30多名华裔士兵,有来自中国大陆、有来自香港的,也有来自台湾的,他们有些在美国拿到绿卡,有的是刚从中国移民过去,十六七岁、十七八岁移民过去,有的还不怎么会讲英文就去当兵。我认识几个华裔士兵有来自广东的。我当时在过道上采访的时候碰到了,感觉到很亲切,他主动用中文跟我打招呼。 杨士龙:是搞什么兵种呢? 胡晓明:各种各样的,有餐厅方面的,有后勤补给方面的,还有航空联络方面的,还有飞行甲板控制室工作的,也有一些,但是没有碰到飞行员。>>来自中国的黄皮肤 专访“小鹰”号上的上海兵 网友:“小鹰”号上有多少女兵,她们从事什么工作? 胡晓明:“小鹰”号上有五千多人,妇女占15%,到处能看到女兵,还有飞行员,工作上没有特别的限制,包括飞行甲板上也有女兵工作,各种工种、各种职业的都有,女兵和男兵在上面也有谈恋爱的,航母上日夜的不停的,象一座城市,没有什么私人空间,要见面也只能在吃饭或者餐厅的情况下碰碰面,一般的情况下没有独立的空间,没有地方谈恋爱。 主持人:听说有男女士兵谈恋爱违反军纪或者被开除的事? 胡晓明:“小鹰”号航空母舰上,我所知道的作战期间没有,但是据我所知,“小鹰”号航空母舰本身在参战以前舰长和下面的女兵发生绯闻被撤职。 主持人:杨老师刚才说你在舰上有几次遇险,能否介绍一下? 胡晓明:平常生活当中也是充满危险的,因为航空母舰必须在它的规定操作,比如你在走路,走路的楼梯很陡、很滑,经常会碰到头、手这些。过道旁的门拉开以后必须要关上,上面有很多弹药仓,有各种各样的弹药、导弹,上面有一千六百多吨的炸药、导弹,空调要求比较严格,那几个地方必须要保持多少温度,所以门要关,你走在前面必须把门关上,你在后面,前面必须有一个人扶着,后面一个人打开,前面没有一个人扶着,会夹到手,骨头会夹断,因为钢板很厚。最危险的地方是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飞行甲板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刚才说了F14、F18大黄蜂战斗机,尾部的气浪很大,起飞的时候,如果扫到你的话马上就烧化了。另外,飞行甲板的飞机一直在调动当中,起飞的跑道有严格的规定,你不能去。下降的时候,降落区有四根钢的阻拦索,飞机下降时,尾部有一个钩子,钩住其中的一根阻拦索才能降落。这个阻拦索平常看的时候跟甲板的颜色是一样的,如果采访不注意,走得太近,被阻拦索扫着就会伤着。有一次我采访不注意,有一架飞机正好要降落,它把阻拦索勾起来了,我差一点被阻拦索扫到,后来被带我上去的安全员骂了一顿,所以老实一点比较好。 主持人:你带了一些物件,能否跟网友展示一下。 胡晓明:有“小鹰”号的帽子,还有防毒面具,这是战机上掉下的一块零件,弹射时掉落的。地勤人员把这个东西送给我作为纪念。另外“小鹰”号航空母舰士兵打枪的时候掉下的子弹壳,我带来作为一个纪念。我在“小鹰”号跟士兵们相处得很好,临走时他们很送给我个打火机,上面写着“小鹰”号。还有通缉令扑克牌,这是在美国带回来的,当时“小鹰”号航空母舰没有出来,当时这个扑克非常的紧俏,包括国防部搞设计的几个年轻官兵也没有留,因为发出去都被收藏了,我问国务院一个官员,他到“小鹰”号航空母舰去,我说给我搞几付,他也没有,这是我后来搞到的。 杨士龙:你和西方媒体的记者一块生活工作了这么久,有没有感觉到中国的战地记者和西方的战地记者,我们报道的方式、装备,自己的一些立场表达方面,有什么东西可以借鉴? 胡晓明:有些设备比我们先进,包括海事卫星电话,我带的是一个方盒子,体积比较大,比较沉,航空母舰上很难对准,因为舰上开阔的地方有限。西方记者带的,象手机一样,拉着一个天线,在舰船上就可以打了,主要是装备上,其他的没有。工作上,我觉得者在整个“小鹰”号航空母舰上,我们新华社记者的工作是最苦、最累的,工作量最大。我在舰上,大家都知道我睡眠最少,干活最多,发的稿最多,因为我们有发稿要求,中文的、英文的、图片的、音频的,我们的工作量比他们要大,因为西方记者比较多,不光是“小鹰”号,象路透社,好多地方都派了记者。象我这次孤军奋战,13亿就派我一个记者去了,我必须尽我最大的努力,包括不睡觉我每天也要发回几千字的报道,压力比较大。我这次采访,我觉得是最紧张,压力最大、最独特、最刺激的一次采访,我虽然参加新闻工作十五年,这次是我感受最深的一次采访。 主持人:伊拉克战争是3月20号打响,到四月十几号美军已经打到巴格达了,当时你每天在军舰上看到美军参与攻击的情形,你预期的情况根实际的战争情况有什么不同呢?你对伊拉克迅速倒台有什么感受呢? 胡晓明:我和中国许多网民一样,感觉到很迷惘,为什么战争一边倒,而且没有什么大的地面战争,萨达姆政权就垮台了,这也出乎我的意料。后来媒体透露,伊拉克几十万大军就地蒸发了,是什么原因,由于因为伊拉克这些官兵不想打了,丧失斗志了,我觉得萨达姆政府事先估计不足,对下面情况了解不足,因为这些将军都害怕萨达姆,没有把真实的情况包括部队布置的情况告诉上面,而且有许多设施,说实在的,美国在此之前,有一些航空设施、空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已经派战机轰炸了,拿钱收买了许多重要人物、许多军官,派特种兵部队,所以打仗不那么费劲了。 主持人:得知伊拉克政权倒台的消息,你们舰上的感觉是怎样的? 胡晓明:我比较关注战争的进展情况,当天美军已经攻入巴格达,把萨达姆的巨型塑像推倒了。我们出去转了一下,想拍一点东西。巴格达已经沦陷了,士兵应该很高兴的庆祝,兴高采烈的,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这种情形,我看到外国士兵的餐厅里放着电影,大家也漠不关心,该干什么活就干什么活,上白班的平常干什么活就什么活,没有任何人关心,问他们,他们就希望战争早点结束,早点回家,他们厌倦舰上这种生活,并没有象我想象的那样关心战事的进展。因为美国的官兵,是作为一种职业,当兵是为了谋生,有的人是为了上大学,有的人为了工资,为了福利待遇,他们打仗是作为军人的天职,服从命令,并不是作为理想当兵,跟我们的体制不一样。军官也是根据工资的级别,士兵分为九个等级,每年工资不一样,是作为职业来对待这种东西。 主持人:您在“小鹰”号生活了一个多月,在这个海上堡垒或者说海上城市工作了那么长时间,你觉得航空母舰在战争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航空母舰从军事角度讲或者自身来讲有没有一些漏洞呢? 胡晓明:航空母舰在美国历次战争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因为它依靠航空母舰把美国的军力扩展到全球到每个角落。航空母舰作为海上巨无霸,是一个战斗群,可以发射导弹,战机可以起飞、轰炸,航空母舰确实是美军作战的一个主要力量,海军起了很大的作用。像克林顿也说过,哪有危险,我们先问问最近的航空母舰在什么地方?如果发生危机的情况下,会考虑离这个地方最近的航空母舰在什么位置。航空母舰作为投充军力,表达自己国家意志,本身也是一种很大的威慑作用。航空母舰也有它的漏洞,个头比较大,不好停下来,比较怕轰炸、鱼雷袭击。 主持人:除了这次在“小鹰”号上采访之外,你本身是驻华盛顿的记者,你这次回国是休假,还是结束在华盛顿工作呢? 胡晓明:我这次是结束任期回国,我在华盛顿工作了四年半,正好是美国的多事之秋,经历了好多好多重大的事件,像2000年大选是美国历史上最戏剧性的大选,我去了以后赶上朱镕基总理访问美国,我进行了采访。北约轰炸南联盟,轰炸我国驻南使馆,“9·11”事件,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我都进行了报道。 主持人:能不能谈一下你作为驻华盛顿记者采访的时候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胡晓明:重大事件的采访对我来说都是印象是最深的。我记得朱镕基总理采访美国,我作为中国人,是特别自豪和激动的。“9·11”事件发生后,我们抢发稿件,记录历史在眼前发生。五角大楼被炸的时候,我们在分社可以看到浓烟滚滚的情形。 杨士龙:“9·11”之后,你在美国采访有没有更紧张一些? 胡晓明:对,在白宫警戒也严一点,国会周围会造一些大型的防御设施,跟以前不一样。所以“9·11”事件以后对美国改变挺大的。 杨士龙:美国人是很自信的,你觉得“9·11”之后对他们有没有信心的打击和冲击呢? 胡晓明:我觉得是有的。尤其是“9·11”事件发生之后不久,现在有点淡化了,因为打到美国本土,象征美国经济繁荣的世界贸易中心被炸塌了,我们当时能感觉到,确实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主持人:你多次到白宫采访,你对白宫的感觉是怎样呢? 胡晓明:白宫这个地方很小,尤其是白宫新闻发布会场很小,跟新浪的演播室差不多大,几排椅子非常简陋。 杨士龙:新浪的还可以,不是简陋。 胡晓明:他们的椅子比较简陋,前面几排写着名字,其他人不能坐了,比如美联的、CNN,椅子上都写好了,我们去了以后没有位置坐就站在后面。我们一般打个电话,跟新闻办公室约一下可以进去,我们记者要办白宫记者证就可以进去。 杨士龙:给中国的记者发问的机会多吗? 胡晓明:牵涉到跟中国有关的就多一点。一般来说,给西方的记者机会多一点。 杨士龙:你这四年半,尤其经历了“9·11”和伊拉克战争,又在“小鹰”号待了35天,你能不能谈一下你对美国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胡晓明:在美国吃了四年多的饭,也不能说太多的坏话,我觉得美国是一个法制社会,对比一下,美国人比较讲秩序,什么都用法律来办事,不太关心别人的事,包括打仗的时候,伊拉克在什么位置、阿富汗在什么位置,他们一般不太关心。他们只关心美国的事情,根本不关心世界的事情,萨达姆怎样、本·拉登怎样,美国人有自大的情结,不太关心别的事情。我对他们这种法制观念,什么都按法律来,这一点我比较喜欢。他们确实用实用主义,一切用法律、金钱来调节人的社会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杨士龙:对美国用武力推翻别的国家的政权的想法,你对这种国家有什么看法? 胡晓明:像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用武力先发制人,谁不听话就打谁,这属于霸权主义,越来越强烈。克林顿执政的时候,世界上比较太平,没有那么多事情。新的政府比较推崇用武力来解决,战略也改变了。“9·11”正好给美国布什政府提供这样的机会,要不然的话国内经济那么困难,很难维持高的支持率,而且明年就大选了,如果不反恐的话,很难维持这样的势头,所以正好借反恐,有几个政府的要员都支持进行战争,依靠武力来解决,也不顾联合国的反对,联合国靠边站,依靠自己的武力,行使霸权主义。 杨士龙:假如还有机会让你搞“嵌入”式的采访,你还愿意去吗? 胡晓明:更愿意去,因为第二次更有经验,对我来说有经验。我觉得大多数记者是“唯恐天下不乱”,有一种记者一有事就特别兴奋,特别想干点事。 杨士龙:你也是这种类型? 胡晓明:我比以前差远一点,年轻的时候冲劲更大,现在稍微平稳一些,如果碰到这种重大的采访活动,我还是愿意在前面冲锋陷阵,尤其是这次参加“嵌入”式的采访,作为中国的记者来记录这段历史和这段参战的情景和航空母舰有趣的东西,尽我自己最大的力量,不管每天多疲劳,我要记录这段经历,所以最后写了《我在“小鹰号”亲历战争》。 主持人:聊天时间快到了,请您二位最后讲几句。 胡晓明:今天很高兴新浪网提供这样的机会跟大家进行交流,对航空母舰本身,许多网友都比较感兴趣。我借此机会与大家进行交流,我很高兴,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跟大家进行交流,谢谢大家。 杨士龙:很荣幸来到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来做嘉宾,晓明是我的同事,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重大事件的报道,《环球》是依托于新华社这样的强大资源下的国际性杂志,我们将来以更独家、独到、以中国人视角看事件的方式,给包括我们的网友和普通纸媒来奉献更多的东西。 主持人:今天的聊天时间到此结束,谢谢两位嘉宾,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