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评:用制度创造平等机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1日21:20 新浪观察 | ||||
作者:陆杰 日前一名被清华录取的贫困生在校方的赞助下从成都乘飞机到校报到的新闻不胫而走、被各大媒体所报道,再回想到7月份教育部关于不允许有学生因贫困上不成大学的通知,不能叹赞教育机会的日益平等。据悉,清华还将全方位、全过程做好所有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不会让一位学生因经济原因而辍学。 教育也需要经济的支撑,单靠国家拨款不可能解决高校的所有教学开销,所以高等教育的收费是必然的趋势。同时,只有有了经济基础的支持,教育单位才能够办好学、提高教育的质量。况且作为高等教育最大受益者的当事人如果想要全社会来承担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这也很难说是公正的。我想教育收费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一个现代的社会让有才华的人因为经济原因而无法接受教育,那无疑是整个社会的耻辱。这种耻辱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让出身的不平等造成了机会的永久不平等——即便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都没有这样的荒谬;另一个方面是社会信用体制的缺位,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救急不救穷”:“急”是暂时的、可以在信用体制下通过借贷等方式帮助社会成员渡过难关,而“穷”是一种长久的状态,“救穷”只会破坏整个的社会信用体系。接受高等教育是摆脱贫穷的支柱手段,受教育者不存在长久贫穷的问题,所以信用完全可以建立在这个领域。当然也存在个别人在上学时接受贷款、毕业后就杳无音讯的现象,但这恰恰是信用体制不健全、缺乏有力约束的一个现实反映。 但是现在毕竟再也不会有人再把贫穷当作光荣的事情了,这样大张旗鼓地宣扬对于当事的贫困生来说,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难以预测的。如果一群帮闲整天饶有兴趣地指指点点道:“快看!这就是报纸上说的那个学校赞助乘飞机来报道的贫困生”,我不敢想象这位同学几年的大学生活将简直是怎样的一个噩梦!古人常说“为善不名”,一方面是行“善”者不以善买誉的高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让受“善”者遭遇不必要的尴尬。 《老子》说过:“六亲不和;有孝慈”。《鹖冠子·世贤》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魏文王问神医扁鹊说,你们家弟兄三人都行医,为什么只有你的名气最响亮?是因为你的两个哥哥的医术不如你吗?扁鹊说:其实我们家医术最高明的是我的大哥,他可以在病人刚刚有得病苗头的时候就做出正确的诊断,开两副汤药一吃就好了,病人也不觉得他的医术有多么高明,所以他的名气只限于我们家里;我的二哥医术比大哥稍微差一点,他可以在病人得病的初期发现病症并找出根源,然后扎扎针灸就能治好病,所以也只有我们家乡的人才知道他,外地人一般就不知道了;我的医术是最差的,只能在病人病情严重的时候去开刀接骨、救人性命,结果大家都认为我能治好大病,所以我的名声反倒最响亮了。在赞助贫困生这个问题上也亦然,真正有一天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有完善的社会制度去解决了,也就不必再旌表这类善行义举了。这些如果我们总是在期盼“神医”或救世英雄来去解决这类问题、而不是从根源上就消灭这些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当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上学的经济问题不再成为社会新闻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体制才能称得上是完善的教育体制。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