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训练基地亲历惊心动魄的反恐演练(组图1)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2日22:58 新华网 | ||||
特战队员对“影院”内“恐怖分子”实施打击的一刹那 新华网8月22日电 (新华社 记者 刘昕) 初秋,记者在京郊某训练基地亲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恐演练。在“反劫持战斗”中,记者跟随武警某部特战队一起行动,乘直升机、坐防暴车,还当了一回“恐怖分子”。从中,记者既感受了反恐演练的紧张惊险,也体会到特战队员的艰辛和甘苦。 在直升机上呕吐了一地——感受“自杀式机降”的魅力和惊险 根据演练假想情况,某晚7时,一伙“恐怖分子”携带武器和爆炸装置突然占领了训练基地的影院,将数百名“观众”和“工作人员”劫持为“人质”,要挟“政府”在第二天中午12时以前答复其要求,否则将杀害“人质”。在“谈判交涉”和“政策攻心”均不奏效的情况下,上级命令特战队准备武力攻击,解救“人质”。“机降小组!按原定作战方案,登机!”挂在我脖子上的无线耳机里传来了特战队前进指挥所的命令。此时,我和6名特战队员已经做好了登机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第二天早晨4时,我们就受领了乘直升机在影院顶部机降的任务。 9时整,迷彩色的直升机腾空而起。起飞不一会儿,我们就遭遇了强气流。直升机飞得忽高忽低,而且左摇右晃,就像海浪中的一叶小舟。剧烈的颠簸使我感到一阵阵反胃,忍了几次,最后我还是把昨晚吃的东西全都翻江倒海似地吐了出来。我以前最怕玩的游戏就是坐“海盗船”,可今天还是让我赶上了。这时,小组长郭栋梁中尉将一小瓶“风油精”递到我面前,用命令的口吻说:“擦上这个,管用!”“郭中尉”是个老特战队员了,训练中他的身上不知留下了多少伤疤。他告诉我,最初特战队员在直升机上也会吐得一塌糊涂,吃抗眩晕的药都没用。后来,队员们发现“风油精”特灵验,只要闻一闻,浑身擦一点,就一准儿不吐了。 一听这话,我赶紧把“风油精”倒在身上,刺鼻的气味呛得我眼泪直流。可能是心理作用,这会儿胃里的感觉还真好了点。随后,在特战队员的指点下,我依次穿上战术背心,背上战备背包,戴上黑色面罩,最后把钢盔扣在了头上。这些“行头”加起来足有四、五十斤重。这时,“郭中尉”亲自把一副特制的牛皮手套给我戴好,一脸严肃地说:“‘下去’时可就全靠它了。”“郭中尉”所说的“下去”,就是指机降。当直升机悬停在目标区域上空时,特战队员就利用一根拇指粗细的攀登绳从机舱里鱼贯而下。机降过程中,特战队员只有两只手与绳子接触,依靠手臂的力量控制下降的速度,几秒种就可到达地面。手套与绳子剧烈摩擦后产生的高温,将牛皮手套的手心部位全部烧焦。如果下滑时皮肤不小心接触到了绳子,那里就会连皮带肉全粘在绳子上。由于实施这个动作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因而被特战队员称为“自杀式机降”。他们告诉我,这个动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快”,是在吸收国外特种部队经验的基础上自创的,这“毛骨悚然”的名字也是队员自己起的,旨在说明其危险程度。 本来,我是准备系上保险绳慢慢“下去”的。谁知天公不作美,就在飞机盘旋的当儿,竟下起了大雨。这样,郭组长就坚决不同意我一起“下去”了,他说:“雨天这危险可就多了,绳子被淋湿后特滑还不说,着地时也很不安全。万一哪个环节控制不好,可不是开玩笑的!”说话间,耳机里传来了上级的命令:“立即在影院顶部实施机降!” 话音刚落,特战队员就如插翅猛虎一般,跃出了机舱…… 脑袋撞出了个“大包”——坐在装甲防暴车里感受“疯狂老鼠” 当我以最快速度从机场赶回训练基地时,已是上午10时。此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影院,早被我特战队彻底包围,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数辆装甲防暴车、排爆专用车等特种车辆呈“O”字形围着影院排开,气氛十分紧张。 我首先来到位于影院左侧的特战队指挥所。尽管这里的人并不多,但气氛却同样紧张。在屋子一侧的墙壁上,挂着一排显示屏,上面既有窥视设备拍摄的影院内部情况,也有特战队员的部署情况,还有其他关于这一事件的电视新闻。指挥人员正将从各种渠道搜集来的情报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出“恐怖分子”的具体位置,一位戴着眼镜的警官也正在电脑上反复模拟着攻击“恐怖分子”的各种参数,一切都那么有条不紊。10时20分,对讲机里传来特战队员的声音:“报告01,经过谈判专家的努力,‘恐怖分子’已同意‘释放’部分妇女和儿童,但作为交换条件,必须提供一部汽车,立即送部分“恐怖分子”和“人质”到机场,尔后派专机送他们离境。” 指挥人员分析了种种迹象后认为,“恐怖分子”已经沉不住气了。他们此举的意图一是分散我方注意力,使一部分“恐怖分子”借机逃避打击,保存实力;二是试探我方决心,一旦我方对逃离的“恐怖分子”武力打击,留在影院里的“恐怖分子”就很可能“狗急跳墙”,杀害“人质”。指挥所当即决定,假装答应“恐怖分子”的条件,在“引蛇出动”中捕捉战机,一举歼灭这部分“恐怖分子”。我被安排到了一辆担负阻截任务的装甲防暴车上,与特战队员一起参加了“战斗”。这是一台用红字标识着“武警——XX”的装甲防暴车,外形很像军用装甲车,但没有履带,而是由6个近半人高的宽幅轮胎代替,车体从里到外都被涂成奶白色,显得格外肃穆。车里早已坐满特战队员,他们身着橄榄绿作训服,头戴迷彩钢盔,脸部用黑色的面罩罩住,手握新式突击步枪,表情凝重地端坐在车厢两侧长凳上。由于车里十分闷热,我取下戴在头上的钢盔,透了口气。“30多名‘人质’已离开影院,正在被紧急疏散!” “6名‘恐怖分子’已挟持10名‘人质’走出影院,登上了汽车!” 对讲机里不时传来的情况通报,让车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特战队员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驾驶员也在原地不停地轰着油门,仿佛一支满弦的箭随时准备射出。 “有敌情!”突然,驾驶员大喝一声,防暴车便猛地向前冲了出去,随即一个紧急刹车,调头向左猛冲,随后又一个紧急刹车,再向右猛冲。这种感觉,真有点像玩惊险游戏“疯狂老鼠”。但令人猝不及防的起步和停车让我几乎直不起腰,匆忙中只好抓住身边纹丝不动的特战队员,可没戴钢盔的脑袋还是磕到了车厢的铁壁上,生疼生疼。用手一摸,居然撞出了个“包”。然而,就在我疼得喊出声的那一刹,特战队员却已打开车门,跃出了还未停稳的装甲防暴车,随即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枪响和爆炸声。 等我回过神从车里跳出来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了。只见6名“恐怖分子”悉数被“击毙”,有的“横尸”在地,有的侧卧在车里,而“人质”却毫发未损。我心想:怎么这么快就能把“恐怖分子”消灭呢? 一位特战队员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说:“对付这些家伙,我们有自己的‘杀手锏’!”当我想再详细问两句时,这位特战队员却露出了一脸的神秘和严肃:“这可是军事秘密!” 就这样被“生擒”——和“恐怖分子”共同经历“生死一刻” 当我从歼灭外逃“恐怖分子”的现场返回影院时,距离“恐怖分子”规定的“最后期限”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 为进一步体验“反恐战斗”,我决定装扮成“恐怖分子”进入影院。我把用丝袜做成的面罩戴在头上,然后穿上一身肥大的沙漠迷彩,再斜挎上一个用弹壳做成的子弹带,就这样成了“恐怖分子”。担负“蓝军”任务的武警某部特勤中队指导员朱新渝告戒我:“记住,进了影院你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恐怖分子’,不要再问这问那了,明白吗?!”此时,影院里的气氛格外紧张。舞台上,一个外号“二黑”的“小头目”烦躁地踱来踱去,还时不时对着天花板鸣上几枪,他身边的两个“小喽罗”一声不吭地跟着他。舞台下,“人质”被分割成几个区域,大都手抱着头蹲在地上,还有几个妇女紧紧搂着自己的孩子,趴在座位上。“恐怖分子”显然经过“专业训练”,他们有的持枪在“人质”间来回游动,如果有人抬头看他们一眼,就会招来“呵斥”;有的在胸前捆绑着炸药,紧挨着“人质”坐着;还有的正通过门窗观察着影院外的动静。我注意到,在二楼看台上,还有一个戴着墨镜、叼着雪茄烟的家伙鬼鬼祟祟,他一会儿掏出手机打电话,一会儿又把“小头目”叫去窃窃私语。原来,这家伙就是这次“劫持人质事件”中的“大头目”。他躲在暗处,一面向“境外”的“恐怖组织大本营”请示报告,一面直接指挥着影院里的“恐怖活动”。我暗数了一下“恐怖分子”:除了我,还有19个,加上在外逃时被“击毙”的那6个,总共25人。这些家伙显然已经十分疲劳,有的竟偷偷打起了盹儿。随着“最后期限”的迫近,“小头目”更加焦虑不安,他一面不停地鸣枪,一面往自己脸上大把抹着“风油精”。这时,一个“小喽罗”慌慌张张地跑来,急促地说:“二哥,外面怎么越来越安静,我感觉不对呀!” 一听这话,“小头目”狂吼道:“妈的,慌什么!”说着,他就窜到影院门口,冲着天上放了两枪,大喊:“外面的人给我听好了,你们胆敢耍花招,老子可就要‘杀’人了!” 11时45分,这伙“恐怖分子”突然发现手机信号已经中断,影院里的电源也被完全切断。有的“恐怖分子”已经预感到事情不妙,开始窃窃私语,影院里出现了一阵骚动。这时,“大头目”从二楼探出脑袋,把“小头目”唤到身边,悄悄地布置:“二黑,咱们不要硬拼,如果一会儿他们蛮干,我们就留一部分人拖住他们,其他‘弟兄’混在人质里撤!”12时05分,影院外传来了消息,“政府”正在召开紧急会议,很快就有明确答复,希望“恐怖分子”保持克制。这时,神经高度紧张的“小头目”松了口气,他命令“小喽罗”们利用这个“空当”休整一下,然后就径自找“大头目”继续密谋去了。 我也一屁股坐在地上,想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可还没等我坐稳,就听见影院内外同时传来一声巨响,整个影院都天摇地动,瓦砾飞溅。几乎与此同时,一股浓重的烟雾从四面八方喷来,呛得人喘不过气,顿时什么都看不清了。随即,伴着突击步枪一阵又一阵急促的点射声,有人在大喊:“快走,快走!”我下意识地想站起来“逃跑”,却感到耳边掠过一丝“寒气”——我被人狠狠地卡住了脖子,摁倒在地,冷冰冰的枪口也顶住了我的太阳穴。我挣扎着抬头一看,发现“生擒”我的,竟是今早和我一起乘坐直升机的机降小组长“郭中尉”!“郭中尉”的“功夫”我可清楚,他入伍前就是当地的搏击冠军,如今又是部队里颇有名气的“散打王”。于是,我放弃了抵抗的念头,乖乖当了“俘虏”。“郭中尉”一面把我“押”出影院,一面告诉我,要不是他的脚踝在机降时不慎划破“挂了彩”,他才不会来对付我这个“业余”的“恐怖分子”呢。他说,他对我已经“手下留情”了,要不然非让我的脖子痛上几天。 “战况”显示,在今天的“战斗”中“人质”没有伤亡,共歼灭“恐怖分子”18名,生擒8名,无一漏网。自然,这其中也包括我。 伸出两个手指作出“胜利”的手势——与9岁“小人质”面对面 从“郭中尉”那里解除“管制”后,我又回到了影院。刚才模拟“恐怖分子”的时候,我注意到,“人质”里既有年轻小伙儿,也有中年妇女;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活泼可爱的小孩子。现在,他们正聚集在影院外的一片湿漉漉的空地上,等待着下一个科目的“战斗”。听“郭中尉”介绍,这些模拟“人质”的志愿者,有的是部队官兵,还有的是部队官兵的家属。“一看你就知道是‘冒牌货’!”这时,一位梳着两条小辫子的小姑娘冲着我撅起了小嘴拌着鬼脸。我明白,一定是我刚才扮演“恐怖分子”很不“专业”,才引发了这位“小人质”的“嘲笑”。这位只有9岁的小姑娘告诉我,她是在妈妈的带领下,利用暑假的时间,到这里配合来武警叔叔演练的。短短半个月里,她已经志愿当了10多次“人质”了。“‘恐怖分子’的眼神特别凶!”小姑娘梳着两条小辫子,笑起来一脸的天真。她告诉我,最初来当“人质”的时候,她心里害怕极了。看着“恐怖分子”粗鲁的喊叫和野蛮的动作,她总是把头埋在妈妈的怀里,呜呜地哭。后来,当“人质”的次数多了,她也逐渐能分清那些穿黑衬衫的就是其中的“骨干分子”,那些穿白衬衫的就是“小头目”,而穿“沙漠迷彩”服的都是些“小喽罗”。再后来,她发现“恐怖分子”都只能猖狂一时,根本“斗”不过武警叔叔,也就不那么怕了。小姑娘告诉我,只要她一看到那个“大头目”给“小头目”出坏点子,就“气儿不打一处来”,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她就非要跑出去向武警叔叔报告。可她妈妈却总是把她按住,告诉她这是在“演戏”,不是真的。 “演戏也不能那么坏呀!”小姑娘愤怒地说,有一次,她看见那些“坏蛋”正在欺负一个“人质”叔叔——连踢带踹地把人家赶到另一个地方。她实在看不过去,气得一下子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冲着那些“坏蛋”喊出了电影《小兵张嘎》里嘎子对日本鬼子说的那句话:“别看你们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些‘坏蛋’也是武警叔叔演的!”小姑娘讪讪地说:“可为什么他们之间也要真打呀?”小姑娘告诉我,自从知道了“恐怖分子”是“好人”演的之后,每次看到武警叔叔消灭“恐怖分子”的时候,她就会冲着他们喊:“武警叔叔,轻一点,要不然可疼了!”“可他们从来没有听我的!”小姑娘告诉我,这些叔叔们在训练中特别认真,有时甚至特别“残酷”。有一次,外面下着好大的雨,一位武警叔叔在攀登影院墙壁时,不小心从十几米的影院楼顶上摔了下来,结果被“恐怖分子”发现后抓成了“俘虏”。训练结束后,这位叔叔一个人躲到影院的角落里偷偷哭了,然后他就独自在雨中一遍遍攀登着影院的墙壁……“今后,我再也不会埋怨爸爸了!”小姑娘说道。原来,这位小姑娘的爸爸,就是武警某部特勤支队的一位副参谋长,平时他总是早出晚归,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 当我问她这些天的“最大感受”时,小姑娘思忖了半天,然后伸出了两个手指,向我作出了英语“胜利”的手势,她认真地说:“武警叔叔,必胜!”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