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能否依然唇齿相依—— 正视非典后的医患矛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3日08:46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新华社记者朱玉李薇薇 收费清单打出后,高女士发现仅一次性输液器就40多元;只做了一次心电监护,却有两次收费;搞不懂的还很多:交完了心电图的检查费,为什么还要交一个常规检查费?仅仅是输一次液的简单处理,治疗费值50多元吗?只输液几个小时,为什么要收取30多元的床位费? 尽管没有形成激烈冲突,但作为患者家属,如此种种,高女士已对医护人员十分不满。 “现在的医患矛盾实际上是患者与体制之间的矛盾。”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的一句话说透了不满的本质:不解决根源问题,只靠一次突然而来的非典,医患矛盾不可能真正缓解。非典期间,医患矛盾只是被掩盖,并非消失。 医疗行业改革远远滞后于其它行业的改革,其身为服务业,已经与社会的现代化程度相脱节,自然不能满足人民对健康日益高涨的需要,也理所当然地会招致群众乃至医务人员自身的不满。 能否设立医疗责任险 刘女士的婆婆已经是86岁高龄,一不小心摔成骨折,住进了最负盛名的骨科专科医院。所有的检查做了一个遍,花了数千元钱,却被告知不能手术。 “这么大年纪了,还治她干吗?”医护人员轻飘飘的一句话,让刘女士一家人伤透了心:“这么说可能是出于职业习惯,可为什么就不考虑病人家属的感受呢?再说了,住进医院,却不给治疗,这算不算是不负责!” 对这位医护人员的话,北京酒仙桥医院副院长吴增安也认为有欠妥当。但对他们的所为,却表示了同行的理解:“现在医疗服务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做这种高危手术确实有很大风险。”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为医院和医生设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和意外,医生本人或医院就要负担所有赔偿。在这样沉重的压力面前,医生有谁愿意接手疑难重症呢? 然而,如果有一个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障,一旦出了纠纷,病人及其家属不会再找医院、找大夫,他们只需要跟法院、跟保险公司打交道即可。“这样,医患矛盾就会减少许多。” 沟壑并非无法跨越 现阶段的医患双方似乎存在着沟壑。医院强调的是技术上的要求,要合格,要规范,要解决病人肌体问题;而老百姓看到更多的是综合质量,是服务和态度。换言之,医院强调的是治愈医学,百姓认可的不仅是治愈医学,还有关爱医学。 然而,医生和患者如果能换位思考,这个沟壑也并非无法跨越。非典过后,李女士同往常一样到北大妇儿医院看病。本来挂了上午的专家号,却因为人多,不得不推迟到下午。因此要多等候一个小时的李女士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抱怨起来。因为她看见了,整整一上午,医生都没有离开板凳,没有喝上一口水,也没有去一趟厕所,一直到12时多才吃上饭。“在我之前,这个医生已经看了20多个人,等的时候希望她快点看,可轮到自己了,还是想她能看细一点。” 而对曾带着几百人的医疗队伍冲上抗击非典前线的周生来说,非典时期医患之间存在的和谐如鱼水的关系其积极意义在于,它部分地改变了过去医生和患者对立甚至对抗的情况。周院长认为,非典让人们换位思考,给了重塑社会信任机制一个契机。 毕竟,医生和患者之间,不是老鼠与猫的天敌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据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