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准大学生眼中的国家助学贷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5日03:47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刘万永 9月10日,布依族少年罗华就要成为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了。可自打拿到录取通知书起,伴随罗华的不是喜悦,而是眼泪。 8月21日晚9时,罗家灶房昏暗的灯光下,罗华56岁的母亲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一行无奈 罗华家在贵州省普定县马官镇高羊村二组,这是一个偏僻的山寨,不通车,不通电话,电是两年前通上的。从县城到马官镇坐车需要40分钟,从马官镇到罗华家,需要步行40分钟的山路。但罗华是高羊村的名人,他不仅是本村第一个考入全县惟一一所高中———普定县一中的人,而且在今年的高考中以超出省重点线60分的好成绩,被重庆大学录取。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笔数目可观的费用:学费4500元,住宿费5001200元/年,教材预收费464元,床上用品费126元,军训服装被装费254元,学校代收户口、身份证费25元,入学体检预防接种费57元,保险4年160元(自愿)。总共7000多元。而罗华家的经济状况是:每年收2000—3000斤稻谷可卖1500元,几百斤苞谷可卖500元,年收入仅为2000元左右。 7月25日,罗华拿到录取通知,他自己一遍一遍地算要交多少钱。“我觉得自己肯定能考上,通知书来不来意义不大,只是考虑经济问题,恼火!” 接到通知书的当天,罗华的爸爸就跑到县民政局、民族宗教局、教育局等单位。虽然明明知道这些政府部门没有给钱的义务,他还是抱着希望去了。后来,他又四处到亲戚家借。 “亲戚家也穷,他父亲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两年了,走路都困难。治病欠了1万元,不好意思再借了。”罗华的妈妈说。 记者看到,重庆大学的《新生入学须知》上注明了贫困生资助政策,除介绍奖学金、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外,还在突出位置详尽标明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含义、申请条件、办理程序等。 “知道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吗?”记者问。 “以前不知道,看了通知书才知道的。” “你觉得国家助学贷款能解决你的问题吗?” “每年最多能贷4500元,4年是1.8万元。其他的费用不知该从哪里来。现在路费都没有着落,其他的事没办法想。” “申请助学贷款能解决你的大部分学费。” “已经准备好了材料,我绝对符合条件,但我不知道能不能贷到。我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贷款的事。” “为什么怀疑不是真的?” “因为过去有的专科学校招生时说可以贷款、资助,可实际上是假的。” “你现在想怎么办?” “要读书就要花钱,该跑的跑了,没钱也没有办法。只有先借路费到学校再说,勤工助学我肯定行,特困补助看能得多少。” 罗华的高中班主任周国英老师介绍说,全班66名学生有39人上了本科线,估计其中35人需要助学贷款。“现在是考上的没考上的都愁眉苦脸。” 作为毕业班班主任,周老师说她知道有“国家助学贷款”这项政策,但这项政策的详细内容、具体操作步骤她也不清楚,有些内容还是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学生转述的。由于普定县交通通讯不便,全班同学所有的通知书都寄给她转发。这些通知书里面,有些并没有附有国家助学贷款的说明,如兰州铁道学院。还有一位女生的通知书没有助学贷款的说明,她打电话到那所大学询问,被告知必须准备多少多少钱才能去报到。 周国英说:“罗华还算幸运,重庆大学的工作做得细,而且他考取的是重点大学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容易获得贷款。那些考取一般学校甚至是专科的困难学生,他们在贷款中,肯定会碰到比罗华更大的困难。” 在采访中,罗华一再表达自己的忧虑:尽管对照政策和自家的状况,觉得自己完全够贷款的标准,可是究竟能否贷上、贷多少,并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如果能筹集到路费,先进学校再说。如果筹集不到,大学永远是一个想像。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