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用电峰谷差距拉大 用电模式贴近纽约东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5日13:16 解放日报 | ||||
本报讯 (记者郑红 实习生戴璇) 上海今夏高峰时段用电很紧张,但仔细分析高峰缺电背后的数据,我们还能读出另外的信息:上海用电模式已与纽约、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相似,最有代表性的数据就是申城用电峰谷差距的拉大。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吴平透露,上海一方面用电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最高用电负荷与最低负荷的差距也在放大,像今年正常情况下差距可达500多万千瓦,这个幅度与国际大都市水平接近。 今夏上海最高用电负荷1362万千瓦,而1990年只有410万千瓦,不到今年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上海人用电已经可以做到确保。再看用电峰谷,就今年夏天而言,上海每天已出现三个用电高峰———上午10点至11点,下午2点至3点,晚上7点到9点。 峰谷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家拥有三四个空调不再稀奇,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2年上海人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空调拥有量已达117.6台。峰谷差距拉大,还表明申城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用电大户已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企业,商场、超市、茶坊、咖吧、影院……上海的繁华与热闹丝毫不亚于世界知名大都市,因而峰时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只有晚上23点至清晨6、7点这段“都市休息”时间,上海的电力需求才会彻底“放松”。据了解,在全市电量中,二产所用比例从原来的90%多下降到了70%,三产则上升到了19%,居民用电量也已占到十分之一。 还有一个指标可以表明上海用电模式与国际大都市的不断“贴近”。这个指标就是“电力弹性系数”,即电量增长相对于GDP增量的比重。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业是上海经济的主力,而工业生产往往耗电量很大,所以弹性系数始终大于“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经济发展内涵不断丰富,电力弹性系数也逐渐降至“1”以下。近年来,这一系数一般维持在0.7和0.8的水平。据了解,国际上比较发达的城市其电力弹性系数普遍较低,上海现在的水平已经相当于东京20世纪90年代水准。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