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栋楼变成了12栋 商品房侵占城市绿地 城市规划“变脸”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6日07:57 济南时报 | ||
广告上的艺术喷泉、国际小学、观景曲桥等在现实中无影无踪;原来规划的10栋楼变成了12栋,整个社区整整多出500户。愤怒的业主们决定用法律手段为这一规划变更讨个“说法”。这是近日北京媒体披露的发生在一个名叫方舟苑商品住宅项目的真实事件。 此前不久,中科院17位院士和105位研究员联名上书国务院领导,直指北京万柳地区房地产开发项目“违反北京市政府批准的规划,建筑密度过高,挤占公共绿地”。 按照原来的城市规划,位于北京西北的万柳地区是绿化隔离带,被称为北京的“绿肺”工程。但地产市场一级开发商万柳公司经城市规划部门同意,将万柳地区的若干地块给数家房地产开发商。这些卖出的地块,能建多少住宅,容积率多少,原则上都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限定的。但实际上,各开发商往往能使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某种“修正”。如某项目原规划只能建3栋楼,实际上建了5栋;某项目原限定楼高只能盖12层,实际上盖了13层……如此这般,这一地区的不少商品住宅项目如同“水泥丛林”般地矗立起来。 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看,土地审批与城市规划是两个最受诟病的环节。在环环相扣的灰色利益链中,行政权力的身影无处不在。对于炒地牟取暴利,人们也许能够了解几分,但对于在规划上“做手脚”获取利益,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 目前我国大城市房地产开发中,某一地块建什么房,容积率(单位土地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是多少,是要经城市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容积率越高,土地平均成本越低。因此开发商如果能通过“高级公关”修改规划则可获得更多的利益。从目前的体制和现实状况看,一些城市建设规划也是“拍脑袋”决定的。那么,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全可以找出充分的理由为这种修改提供说法。 至于土地用途规划的修改,里面的名堂更多。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的价格不可同日而语,后者的价格应是前者的数倍。同样一块地,如果能把工业用地改为商业用地或住宅用地,其间的利润是极其惊人的。 深谙此道的开发商和少数官员十分明白,权钱交易是房地产开发中最为快捷和高效的“致富”手段。事实上,少数官员之所以能扮演暖昧角色,根源就在于我们的一些制度处于模糊状态,权力的界线不清。 早在两年前,深圳市曾在土地审批和城市规划这两个暗箱操作最盛行的领域,进行了一场“土地革命”:政府预先公布土地供应计划,具体到位置、地块编号、用途、土地面积和计划推出时间。至于土地上的建设规划审议,则由一个专门的机构——法定图则委员会进行。这个委员会由公务员、专家和社会人士担任,它隶属于城市规划委员会,主要负责城市总体、分区规划和重大项目的选址审议工作。法定图则委员会受市人大委托,根据规划方案,把整座城市各地块的土地用途、开发强度(建筑规模和容积率)、配套设施等土地规划要点编制出来,再以法的形式予以确定。这样一来就基本上根除了以往换一任领导就变一次规则的痼疾。 7月31日,在“全国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建立“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这蕴含了重建房地产业秩序、重构社会利益格局的意义。相信随着土地市场的整顿与规范,城市建设规划亦将走向公开、透明和法制化的正轨。 (据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