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坦克修理大队大队长杨荫东以求实作风带领部队谋打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31日06:55 解放军报 | |
陈依文 史桢玮 本报记者 杨彪 成都军区某坦克修理大队大队长杨荫东当大队长5年来,与党委“一班人”紧紧盯着部队现代化建设发展和高技术作战保障能力提高这一目标,以求实作风精心打造保障劲旅,使部队建设取得全面进步。(一) 修理一队士官李绍伟在跟随部队野战演习时发现,坦克在夜间更换负重轮手段比较落后,无法实施快速保障。事后,他经过上百次的实验,提出了研制野战条件下快速更换坦克负重轮专用工具的建议。有人觉得这是“小儿科”,既获不了奖,又出不了彩,费时费力不值得! 杨荫东却认为,这是从作战需要提出的建议。他不仅支持这一革新项目,而且和基层官兵一起进行攻关。结果,这项看似不显眼的革新项目成倍提高了部队野战抢修效能。 对那些不实用的项目,杨荫东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有个单位想出名挂号,把早在半年前就已经面市的技术稍加变动就贴上新标签作为革新项目上马,杨荫东发现后,不仅坚决卡掉,还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肃批评。 杨荫东提醒自己也告诫部队,干工作决不能图虚名,花花哨哨的东西不能打仗。 有一次,上级给大队拨了一笔建设经费,这笔经费如何花?有人主张用于美化营区。杨荫东在党委会上决心很明确:将这笔经费全部用在提高保障力建设上。他和党委“一班人”着眼部队长远建设,精打细算,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用这笔经费建成了一次能同时容纳8辆坦克修理的环形流水线,使坦克修理速度比过去提高了3倍,容量增大了4倍,并为部队节约修理经费80多万元,受到总部和军区的表扬。(二) 一次,兄弟部队在进行坦克吊修训练时,一股吊绳突然断裂,险些造成严重事故。消息传来,不少人劝戒经常组织部队进行险难课目训练的杨荫东说:“天有不测之风云,那些危险性大的课目少碰,和平时期无战事,何必较这个真,要是出了事故,第一个挨板子的就是你!”杨荫东认为,作为一个军事主官,决不能因为怕影响个人进步就牺牲部队战斗力。他要求部队凡是训练大纲规定的险难课目,一个不拉地都要完成好。近年来,杨荫东科学组织训练,部队每次进行险难课目训练之前,他都要带领技术人员上高原、走边防,在高寒山地、沼泽地等复杂地域条件下进行试验训练,取得初步经验后再指导部队实践,部队进行险难课目训练,他总是在现场指挥。由于周密组织,近年来,大队未发生一起训练事故。 一次,上级领导要来大队蹲点,有人向杨荫东建言,这是接近领导的好机会,要高规格做好接待。杨荫东与政委碰头后认为:上级领导下部队是来工作的,搞高规格接待,不仅会损害领导形象,也会影响部队作风。于是,他们通知机关和部队,训练、工作、生活秩序按照正常计划运行,上级领导要看什么、了解什么不准特意安排,凡是弄虚作假、作表面文章的,严肃处分。从机关到基层,官兵们都真实向上级汇报情况。蹲点结束时,工作组的同志感慨地说:“搞建设就需要这样实打实的主官。”(三) 今年初,大队准备组织带实战背景的装甲装备野战抢修保障演练。杨荫东召集有关部门研究组织实施计划方案时,有人提出,上报计划时多预算一些,花不完就用来给干部装修宿舍,办点实事。对这种不讲大局,只顾小团体利益的歪点子,杨荫东坚决否定:搞这种歪门邪道,只会把部队建设引偏。根据他的建议,党委决定:按实际需要申报演练经费,把钱一分不少地用于演练。虽然这次演练气候条件比较恶劣,但部队训练的标准没有降,新增设的“特殊地形吊装炮塔”、“夜间快速更换坦克火炮”等10多个险难课题全部在近似实战的背景下组织了演练。 “人才是战斗力的杠杆。”杨荫东一上任,就扎扎实实抓好人才建设,瞄准部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引导全大队官兵刻苦钻研军事科技知识。目前,这个大队的专业技术干部都能够熟练掌握三种类型以上的装甲装备维修技术。 杨荫东的求实作风影响和带动了广大官兵。近年来,这个大队从未来战场需要出发,瞄准坦克野战抢修保障的难点攻关,先后对现有装备修理技术资料、图纸进行了创新改革,论证了现有不同型号装甲装备的修理参数、工艺,编写出近100项坦克修理指导教案,研制出“便携式野战工具箱”、“倾斜式塔架”、“坦克装甲车辆野战抢修系列支架”等30多项革新成果,并在部队全部转化形成战斗力。(解放军报2003年08月31日第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