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招标投标 桂林多项措施严防“腐败工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31日13:03 新华网 | |
1998年11月,桂林地市合并。新一轮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在全市展开。 短短3年间,全市完成重点工程建设项目89项,投入资金上百亿元。工程量之大、范围之广,桂林城建史上前所未有。 “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如今的桂林,以其独特的城市形态展现,令世人瞩目。同 建筑领域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地方。为什么桂林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能矗立起一座座阳光工程?这得益于桂林人的精心打造。 领导约法三章 上梁正了下梁不歪 1999年初城建动工前夕,桂林市专门召开了一次由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会上提出了“廉洁自律、工作细致、依法行政、决不手软”十六字工作原则。当时的市委书记姜兴和言词铿锵:“任何干部都不准私自插手建筑领域!”当时的市长李金早在会上带头“约法三章”:不批条子,不打招呼,不搞“暗箱操作”。有关部门接到打招呼的电话或条子,要予以保存和记录,转市纪委、监察局立案调查。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坚决态度和承诺,影响了一大批领导干部以及各重点工程指挥部的指挥长们。 建设规划局是权力比较集中的部门,专门负责土地规划和审批。时任局长的钱学明成了一部分人的“主攻对象”。为了躲避一些人的“尾追”,有一年春节他只好到外地过。钱学明说,市建设规划局已经有比较完善的规章和制度,任何审批都必须按规章和程序办,谁也没有单独特批的权力。钱学明上班时在一楼大厅公开办公,下班后闭门谢客,为此没少得罪亲戚朋友。钱学明说,他必须得这样做。 原“两江四湖”工程总指挥长罗桂江说:“‘两江四湖’工程投入共8亿多元。工程坚决按照上级要求办,开工不搞剪彩,完工不搞庆典。”罗桂江为此定下“三不原则”:宴请不吃、礼物不收、招投标不去。 公开招标投标防止“暗箱操作” 招投标是极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防止“明招暗定”或“外报内定”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1999年,桂林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的若干规定》以及《国有资金投资项目施工招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工程造价5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均纳入市场管理范围。同时,还相应地制订了工程交易管理程序的规章和工程交易管理监督的规定,使工程建设招投标逐步走上了“阳光作业”轨道。 目前,桂林市已建立起管理有序、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招投标管理模式,招投标已逐步走上了信息公开化、行为规范化、交易公平化的轨道。 派驻财务总监监督资金运作 桂林市建设资金的筹措主要来源于国债资金、银行贷款、政府自筹及市场和商业运作所得资金。用好这笔钱,是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心声。 1999年8月,桂林市人民政府向各重点工程指挥部、业主和有关单位转发了市财政局《财政性投资工程派驻财务总监的实施意见》,并陆续向各重点工程派驻财务总监。财务总监由市财政局派出,代表市政府对财政性资金运作实行全方位的监督。文件规定:凡1000元以上的生产性开支必须经财务总监签字,其他非生产性开支必须经财务总监签字审批。 派驻财务总监工作得到了各重点工程指挥部、业主和有关单位的广泛支持。中山路是桂林的门面和窗口,需投入资金4个多亿。中山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关贵章说:“这笔钱用不好,不好向群众交待。有了财务总监,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工作了。”在财务部门的配合下,中山路指挥部制订了详尽的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通过制度规范资金的控制和使用,保证了资金的正常开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堵塞了资金流失的漏洞。“合法的开支一分钱也不克扣,不合法的开支一分钱也不多给”。中山路工程就是在这样的制度下“抠”出来的。 多设“眼睛”监管一切防患于未然 城建工程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即是各个施工企业开拓市场的目标,又是权力与金钱交易的焦点,极易产生腐败。为了防患于未然,桂林市委、市政府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一套完整严密的重点工程项目监督机制。除了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财政局派驻财务总监外,还由计委负责派驻稽查特派员、审计局负责工程项目审计、市政府聘请市民监督员。同时,建设规划局还建立了承发包工程双方签订廉洁协议制度等。除此之外,有些工程指挥部还自觉加大监督力度,如中山路工程指挥部聘请了督察员、监察员、公证员、法律顾问等,组成全方位的“监督眼”,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施监督。由于形成了较为完整严密的监督体系,有效地防止了建设过程中不廉洁行为的发生。2002年4月,国家审计署检查组到桂林检查审核资金使用情况时,认为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体系“有特色、有成效,是实实在在的‘阳光工程’”。(文/吕超焕蒋述旺邹炳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