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孩子和贫困的家庭幼时的王雪体弱多病,两岁时因药物致聋。父母为她四处求医,可已成为聋哑残疾一级的女儿,面对父母的喊声,只能无助地摇摇头。王雪一天天地长大,父母只得送她去了聋哑学校,让她接受特殊的教育。后来,在宜昌港口船务分公司上班的父亲下岗了,一家没有了收入,贫困的家庭陷入困境。王雪曾比划着手势对父母说:“爸妈,我不读书了!”但看着懂事的女儿,母亲咬牙支撑着。不同的家庭有着相同的不幸。来自江夏纸坊的王莉属于先天性失聪,六岁时,父母让她在一家听力培训班学习,使王莉有了微 弱听觉。多年的语训康复,使这个特殊家庭家境拮据。1997年后王莉的父母先后双双下岗,一家四口仅靠几百元的补贴维持生计。高中时,王莉每月只有90元的生活费。无声的世界和有爱的日子相同的命运把王雪、王莉两个女孩联在了一起。2000年,她们来到了武汉第二聋校,共同在艺术的世界里寻觅到生命的快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静物素描、水彩景物,记录了她们特殊的生活。王雪“说”,家人的关心是她最大支柱。父母常常跟弟弟说,姐姐是残疾人,你是正常人,你要多关心姐姐。从那时起,弟弟就成为家里唯一能用手语同姐姐“说话”的人,他帮姐姐学拼音查字典,教姐姐学英语……这次王雪从天津参加高考回来时,特意买了一件漂亮T恤衫,作为弟弟的生日礼物。虽然失去听觉,但好学、勤奋的王莉一直是母亲的骄傲。小王莉从小喜欢绘画,多次参加区绘画竞赛并得奖。王莉在香港回归时的一幅“年年有余”水粉画获得全市比赛的二等奖,昨日,当母女俩向记者比划着画的内容时,仍还流露出说不出的兴奋。王莉“说”,她把妈妈当作“知心姐姐”,有话就用手语跟妈妈交流。考上了大学却为学费发愁在今年19岁的王雪心中,美国盲人教育家海伦·凯勒一直是她学习的榜样。上初中时,她就比划着告诉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你们不要操心,我可以独立生活了。洗衣做饭,购买生活日用品,她都不依靠别人,买东西还学会了打着手势讨价还价。来武汉读书时,母亲要送她,她却坚持一人从宜昌回到学校。当晚上从电话那头传来女儿含糊不清的问候声,母亲紧握着话筒双眼湿润了。班主任喻红梅说王雪是个听话的孩子,是老师的好助手,交给她办的事很放心。在班上,王雪的专业成绩总名列前茅。在今年的高考中,王雪以285.5分的艺术类成绩考上了天津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王莉今年高考前,有些紧张,但家人、老师的鼓励让她轻松下来,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母亲自豪地告诉记者:“王莉是江夏区的第三个残疾大学生。”采访中,两个孩子时而用手比划着,时而用笔在纸上回答记者提问,但在孩子们的眼神中依然读出对走入大学的渴望和对近万元高额学费的无奈……捐助电话:82438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