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政要精彩点评长三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3日06:49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日前,在“2003长三角质量技术监督合作互认会议”和“长三角经济与民营企业发展论坛”上,沪苏浙三省市领导分别发表了讲话。下面是他们的发言摘录 (本报记者励漪、汪晓东根据会议录音整理) 我的“四上海理论” 江苏省副省长吴瑞林 今年初我在参加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期间,有一个美国记者采访我说,在为世界瞩目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起支撑作用的是三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带,你认为在这三个大经济带中最有潜力的是哪一个?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长三角。 倒并不是因为我自己是在长三角地区工作,而是冷静、客观地综观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得出的结论。 我的理由可以说出许多。比如我们这个地区的产业基础非常雄厚,我们的人才队伍、劳动力素质相对比较高。本来,珠三角开发得我国改革开放之先风,现在,随着上海的浦东开发,长三角地区的开发开放已经毫不逊色。更重要的是,长三角地区有非常良好的经济腹地,这个腹地的深厚,是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所无可比拟的。 我们所处的长江流域横贯中国大陆,我自己提出一个想法,姑且斗胆称之为“四上海理论”。我认为,长三角地区不妨可以分为“四上海”。 一叫“东上海”,这里有上海和浙江联合开发的洋山港,加上苏浙组合港,一体两翼。这里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有前途和潜力的地方,也是我们三省市联合对外开放的地方。 一叫“南上海”,大范围是浙江省,小范围是杭嘉湖地区。这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是全国公认,在世界上也是有重大影响的。 所谓“西上海”,就是我们江苏的苏南地区,尤其是苏锡常地区。 还有“北上海”,主要是崇明岛加上我们苏中、苏北地区。这里虽然是目前“四上海”中最落后的区域,但我个人认为,差距就意味着今后更大的潜力。 竞争是发展动力 上海市副市长姜斯宪 长三角地区汇聚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精华,也由于改革开放的原因汇聚了世界经济的精华,因此它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我国国际竞争的精锐力量。 我不低估长三角地区合作的水平,应该充分肯定,在过去这一段迅速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是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与两省一市之间理性的合作分不开的。毫无疑问,我们之间存在竞争,但竞争是发展的重要动力,有规则的竞争是促进发展的一个助推器。我们所要做的是走出去,但是,我们不能以一种计划经济的观点来固化各自的分工,事实上这种分工的推动是需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在经济发展的多层次中来形成的。 江苏省提出了沿江发展的重要战略,浙江省提出了环杭州湾发展的重要战略,上海也进一步强调了建立“四个中心”的国家战略。而要实现这些发展战略,单靠我们一省一市的单独努力是难以实现的。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通过区域资源的互补和共享来达到这个目的,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再比如说,2010年上海的世博会正在开始筹备,这个活动不仅是上海的一个机遇,也是长三角的一个机遇,反过来说,这也不是单单依靠上海自己的力量能够成功举办的,因此我们非常希望通过这样一些重要的载体来促进区域经济的融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从根本上说,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互动是以经济的共赢为基础的,是经济利益共赢的互动。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应当是引导,而这种引导必须以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为前提,政府只能是“掌舵人”,不应该是“划桨者”。“掌舵人”要做的应该是顺势而为,而不能逆势而为,企业才是真正的主体。 没有孤立的“信用上海” 上海市副市长周太彤 长三角地区已经有了许多经济合作,但是,许多合作的层面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有人员的流动、项目的流动,有企业合作的流动,但我认为那还是一个微观要素的流动。 我们今天研究的,是在更高一个层面上、在政府管理市场的层面上,研究怎么有别于原来行政体系的管辖,创造出一个跨区域、同时又是完全融合的市场管理规则和办法。如果说我们过去研究的是市场经济的具体行为的话,现在到了要研究标准、技术、质量等问题的时候了。 我希望,大家能以合作互认为宗旨,树立只有协作才能共赢的观念;以互认合作为基础,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区域联动协调机制;以互认合作为准绳,调整有关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营造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 吴瑞林副省长提到的“信用长三角”我觉得很有道理。严格意义上讲,没有孤立的“信用上海”、“信用江苏”、“信用浙江”的概念。这种概念,恰恰是把市场经济的信用和行政的东西挂起钩来。仔细想想,信用是市场的,怎么可能只在一个很小的行政区域里单独形成呢?我们现在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更加相通的市场。 其实,经济监督部门不止质量监督一个部门,还有工商、药监等其他部门,应该尽快把相互之间的工作联通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感到我们这块地方投资环境好、管理效率高,是一个能够产生高回报的投资福地。 要共赢先要有付出 浙江省副省长王永明 作为长三角南部的一个省,浙江一直同上海市和江苏省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和友谊。浙江的很多工作,都是学习了上海和江苏的经验后推动开展起来的。现在,三省市所在的长三角地区,不仅是国内的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亚洲乃至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我们三省市地理位置优越,人才济济,科学教育技术都很发达,产业结构和各类资源可以优势互补。特别是最近,浙江与上海合作,以上海为主开发舟山的洋山港,这也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同时,我们又有同样的吴越文化背景以及紧密亲近的血缘关系,在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三省市的紧密合作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 我们要争取互赢和共赢的局面。不能自己不想付出,只想到别人那里去争取,这样的合作不会长久。大家都要取得成果,但也必须作出贡献。我们的合作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既有许多是省市政府发动的自上而下的行动,也有更多自下而上的行动。 上海之福与苏浙之幸 江苏省副省长李全林 沪苏浙三省市人员之间、文化之间历史上就有着频繁的交往,但是,由于受行政区划影响,目前长三角地区还不是一个统一的经济区域,始终未能实现很好的融合,局部利益没有服务或服从于大局利益。实际上,我们的一体化进展不是很快,而这将对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金融、服务和高科技产业是上海的优势,加工制造业是苏浙地区的强项,以上海的大发展带动苏浙经济上新台阶,是上海人民之福,也是苏浙人民之幸。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有自然发展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影响。 推动长三角经济新一轮的联动发展,需要三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密切配合,实现共同繁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应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形态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 一体化是重头戏 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正迅速崛起。三个地区地域相连、文化相近、人缘相亲,是我国科技、文化、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综合素质最好的地区之一。现在可以说全世界看中国,全中国看长三角。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长三角必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中国经济在新世纪实现新腾飞的重要支撑之一。 浙江的民营企业是一有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雨露和阳光就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气候。同时,也更得益于长三角这个广阔的空间,得益于上海、江苏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与上海这个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地域相接、人缘相亲,是我们浙江最大的优势。 长三角好比一个大舞台,推进一体化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头戏。实施好这些重大战略,需要沪苏浙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需要充分发挥广大企业的经济主体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