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黄河防汛压力 小浪底水库今年首次泄洪(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6日15:12 新华网 | |||||||
小浪底水库今天在成功完成拦蓄20亿立方米洪水后,今年首次开闸进行了防洪预泄。 记者现场:观众朋友,这里是黄河中下游防洪的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库,现在水库的水位是245.85米,已逼进248米的汛限水位。近期黄河中游洪水正在向小浪底演进,为了保证大坝及下游防洪安全,今天早上九点,小浪底水库开始了今年的首次开闸预泄。
从8月25号开始,黄河中游支流的渭河、泾河、北洛河相继发生较大洪水,并汇入黄河干流。国家防总和黄河防总综合考虑防洪安全,大坝安全和今冬明春水资源安全,科学调度,启用小浪底水库将大部分洪水拦蓄在了库区,大大减轻了水库以下黄河防汛的压力。由于上中游持续降雨,未来两周还有20多亿立方米的洪水要进入小浪底水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为确保小浪底水库大坝安全,必须进行防洪预泄。 确保安全 小浪底水利枢纽启动 8月31日晚上10点40分左右,陕西省渭河下游临渭区尤孟堤防发生一处险情,决口的口门达到6米,2000亩耕地被洪水淹没。险情发生后,黄河防总和陕西省各级政府迅速组织人力抗洪抢险。所幸的是,由于这一区域内并没有村庄和常住人口,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近几年来黄河水资源紧缺,如何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的调拨洪水,利用洪水资源,成为水利专家们非常关注的议题。专家们经过整夜的磋商,在9月1日凌晨5点确定了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拨洪水的方案,并上报国家防总,力争通过科学的手段,变不利为有利,从而夺取黄河抗洪斗争的最后胜利。 联合运用 黄河中游水库拦洪削峰 从8月25日至9月3日,黄河中游主要支流相继发生较大洪水,黄河防汛总指挥部联合运用小浪底、三门峡、陆浑、故县四个水库,既拦洪削峰,又冲淤冲沙,避免了黄河下游大面积漫滩,减轻了堤防压力。 由于陕西黄河流域出现强降雨,黄河支流泾河8月26日发生26年来最大洪水,洪水入渭河后,与渭河洪水重叠,8月27日,渭河临潼水文站出现流量3200立方米每秒的一号洪峰。8月31日,渭河出现第二号洪峰,临潼水文站洪水流量5100立方米每秒,为22年来最大洪水,超历史最高水位0.51米。一号洪峰未退,二号洪峰又赶上来,加之小浪底水库以下洛河、沁河、伊河相继发生洪水,如果全部进入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将十分严峻。 按正常运用方式,小浪底水库应“蓄清排浑”运用,即汛期排水排沙,非汛期蓄水。为了减少下游洪灾,合理利用洪水资源,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在请示国家防总后,决定联合运用小浪底、陆浑、故县三个水库拦洪削峰,三门峡水库敞泄运用,利用洪水冲淤,以降低黄河潼关河段淤积。 · · · · · · · · · 据黄河防总办公室主任张金良介绍,自8月26日至9月3日,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量上升了17亿立方米,有效削减洪峰流量70%,为今后抗旱留下宝贵的水资源。如果此次洪水没有小浪底水库拦蓄,黄河下游花园口水文站将会出现42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远远超过2000—3000立方米每秒的漫滩流量,而黄河下游豫鲁两省大堤内的滩区里,居住着180万人,搬迁面和受灾面都会很大。 8月28日至9月1日,小浪底水库以下的洛河、伊河也相继发生较大洪水。洛河卢氏水文站8月29日出现了流量为235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为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9月1日,伊河东湾水文站出现15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黄河防总先后启用洛河上的故县水库和伊河上的陆浑水库拦洪削峰,减轻了黄河下游防洪压力。9月3日,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洪峰流量为2500立方米每秒,水势较平稳。 新闻分析:今年黄河秋汛是怎样形成的 全流域性降雨和各大支流洪水交汇,给持续干旱的黄河送来一场秋汛。 此次黄河秋汛形成,首要原因是黄河流域八九月间持续强降雨。黄河流域特有的地理环境条件,则使得黄河干支流面临“小汛大险”考验。 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西缘暖湿气流和新疆地区西北冷空气共同影响,8月24日开始,陕西省出现40年罕见强降雨,陕南洛南、宁陕、镇巴等县市出现超过100毫米大暴雨。 同时,8月下旬以来,河南省黄淮区间也持续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出现特大暴雨。洪汝河出现较大洪水。澧河、唐白河及伊洛河出现中等洪水。伊洛河、沁河水位上涨,出现较大洪水。 由于降水过程长,降水量大,渭河涨水特别明显。渭河2号洪峰31日到达临潼水文站时,流量达每秒5100立方米,大大超过1号洪峰3200立方米每秒,成为20多年来渭河中游最大洪峰。3日潼关流量仍达3150立方米每秒。而黄河一级支流伊洛河、沁河持续涨水,加上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其他支流来水,3日14时花园口水文站洪水流量达到2630立方米每秒。 此次黄河流域秋汛形成并且多次出险,也同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干流全长818公里,是八百里秦川生命线。但目前渭河下游河道淤积严重,加之堤防质量不高,即使中常洪水发生,大堤也存在冲决和溃决的可能性,大洪水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渭河来水量大幅度减少,冲沙水量严重不足,渭河河道淤积十分严重,主河槽严重萎缩,排洪能力急剧下降。渭河下游华县段平滩流量已从1974年的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降至1995年的1000立方米每秒左右。2000年10月,华县站洪峰流量1890立方米每秒,竟然比1981年洪峰流量5380立方米每秒的水位高出0.27米。 渭河是黄河的缩影。此次黄河秋汛“小流量、高水位、多险情”特征,再次说明在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同时,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专家指出,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水土流失面广量大,类型多样,当务之急是重点加强7.86万平方公里多沙粗沙区治理、秦岭森林保护及渭北高原水土保持,从而在根本上解除黄河秋汛之险。(来源:央视国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