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参与杭州网“助你就业”活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7日08:16 杭州日报 | |
杭州日报记者张翼飞杭州网记者徐洁毛巍王凤英 今年大学毕业生多,下岗工人再就业任务也重。杭州网WWW.hangzhou.com.cn近日在首页挂了个“助你就业”专题,希望对大家了解就业形势、鼓舞信心、实现再就业有所帮助。 先讲一个再就业故事。 马坚,男,49岁,原杭州第一棉纺厂职工,1999年因企业破产而下岗,今年9月考上了武林街道党务工作者,即将上岗。请听他的自述: 20年前,我是一个工人,每天在厂里干着普通的工作。我30岁那年参加省自学考试,3年后拿到中文专业毕业文凭,来到杭一棉做《杭一棉报》的主编,写稿、约稿、排版、校对,我统统干过。想当初我在杭一棉,真算是名人了。杭一棉的老职工没人不晓得我的,我在宣传科、政工部、党办都做过。后来单位效益不好,要下岗分流,我还经常做职工思想的工作。没想到有一天我要做自己的思想工作了。1999年底,单位破产,45岁的我下岗了。 我开始找工作了。我曾经搞过宣传,总想找类似的文字工作,但半年过去了仍没着落。有人来问我:“城管每月600元,你干不干?”“干!”我想都没有多想。“小吃店里一个月400元,要做吗?”“做!”面子和肚子哪个重要?这时候我想得很明白了。今年8月我参加武林街道招聘党务工作者考试,我的优势这下派上用场了,大概过几天要上岗了。 再讲一个创业故事。 傅丽萍,女,38岁,原杭州火柴厂工艺员,2002年7月失业,当年创办“丽英早教园”。 刚失业时,她老公的一个朋友为她联系了一个年薪2万元的工作,而傅丽萍却谢绝了,她一心想尝试一下自己创业的滋味。当时市劳动局举办了免费创业培训班,她报名成为首期培训班学员。学习内容非常全面,市场调查、法律纠纷、企业创立程序等包罗万象。两个月的培训使她受益匪浅。她后来又去比较有名的石英早教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傅丽萍很喜欢孩子,她想办一个早教园。她找到南星社区,社区提供了房子,每月租金1500元,同时帮她办理了一切开业手续。接下来,装修房子,添置设备,紧锣密鼓,前后共投入了5万多元。尔后,傅丽萍在报上刊登了招聘幼教老师的广告,月薪只有700元,但报名却相当踊跃。几经筛选,她挑中了两名幼教毕业的职高生。印刷了大量的广告广为分发,社区也帮她在黑板报上作介绍。广告做出去了,来咨询的有40多人,可报名的只有3个。后来人渐渐多了起来。到去年10月份,有了16个孩子。每个月一个孩子的托管费300元,除去两个老师的工资1400元以及场租费1500元,一个月可以有1800多元的毛利。 一年过去了,这个早教园在赢得家长认可的同时,经济上已经可以良性发展了。早教给傅丽萍托起了充满希望的明天,她面前的路很宽很长。 许多杭州网网民也对就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dandyfjz:找工作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定位,不要很盲目地去找工作。现在在杭州找工作有一个很怪的现象,你看上的单位人家看不上你(因为好单位要求都比较高),而有一些单位看上你了,可是你又会觉得这样的单位不是很好,不愿意去。 jimomm:大学生刚工作要沉得住气。这个问题我有很多感触,我前年毕业后到一家银行工作,那年他们一共招了两个大专生两个本科生,结果另外3人都在国际业务部,我却分到支行分理处临柜,一年后还没有把我调上去,我愤而跳槽去了外地一家保险公司做会计。在保险公司工作也不是很开心,现在又要我去做销售……看看我身边的同学立业成家,而我却一事无成。想想如果在银行待到今天,也许和他们一样,至少有了一点基础。所以我奉劝所有大学生在刚工作时一定要沉住气,踏踏实实工作,领导总会重用你,付出总有回报。 彦彦: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要光顾面子。一部分刚毕业的人是因为眼高手低,总觉得自己怎么有能耐,高不成低不就。在学校里如鱼得水的你不一定能适应在社会上生存。一部分下岗失业的人,因为没学历没文凭,年纪又不小了,面子上挂不住的活死都不做,当然找不着工作了。 读者对解决就业问题有何想法,有什么点子,欢迎上杭州网说说。如果有用工单位需要招人,也请告诉杭州网(hxming@163.net或者hxm@hangzhou.com.cn),杭州网会免费发布招工信息。 (杭州知味观友情提供参与本期话题读者纪念品。请上述参与本期话题的读者尽快告知详细地址,以便邮寄纪念品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