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制造业的结构仍然偏轻偏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7日16:15 新华网 | |
新华网沈阳9月7日电(记者顾钱江沈博)光纤制造设备的100%、石油化工装备的80%,都被进口产品挤占;每年花费6000亿元从国外进口重大设备;劳动生产率大概只是美国的1/23……,官员和专家在此间大声疾呼:装备制造业的这些落后现状,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不能承受之“轻”。 “中国制造业的结构仍然偏轻偏软,”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装备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建议:应当使工业结构适度“重型化”,提高重制造业在中国整个制造业和工业中的比重,特别是提高装备工业的比重和技术水平。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种工业,总称为装备制造业。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被认为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 去年以来国际舆论中出现一种流行说法,认为“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大举倾销国际市场,已对别国构成严重威胁。但出席沈阳制博会的专家指出,中国制造业是“大而不强”,不仅产品制造业是以劳动密集型和技术水平低为主,附加价值很低,更为严重的是,处于基础地位的装备制造业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中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路还很漫长。 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中设备投资的三分之二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设备、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石油化工装备、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绝大部分被进口产品挤占。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每年的外贸逆差高达数百亿美元。 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十分薄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企业的组装业比重大,表现为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这一数字远低于美国(49%)、日本(38%)和德国(48.5%),并呈逐年降低趋势。 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显示,全国大中型企业的1180种主要专业设备中,达到先进水平的仅占26.1%,装备水平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装备制造业自身技术水平低下。 正在沈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是当今中国装备制造业最高水平的集中展示。不过,与会官员和专家谈论最多的却是“危机”、“挑战”,以及“如何振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副司长李冶指出,“要实现到20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中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而振兴装备制造业,则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途径。”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中国在新世纪之初启动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建设等特大型工程,这些工程将需要大量的天然气开采与处理设备、大型石化装备、发电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交通运输装备、环保技术装备、建筑与工程技术装备等,为重大技术装备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事实上,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发展方略。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温家宝总理今年两赴东北地区考察,他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其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的基地之一,是“重大的历史任务”。 “沈阳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正在实施,这是中国第一个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国家专项计划。李冶透露:发改委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规划和具体措施。 中国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一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目标是使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目前的约15年缩短为10年,以加快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是大国的立国之本,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必须从以模仿为主向自主研发转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近日呼吁。中国推进装备国产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是“以市场换技术”,据悉,三峡工程右岸12台水轮发电机组,已确定前4台对外招标,但外国公司须与中国企业合作,国内自制率不低于75%;后8台则将全部实现国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