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秋团圆难风俗因时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8日09:11 南方都市报
  雨中的花灯美丽如画,令人流连忘返。前晚,白云山中秋花灯正式亮灯了,正是中秋云山巧妆扮,花灯如昼待佳客。摄影:本报记者 许冰 李向新 通讯员 刘微伟

  中秋团圆难风俗因时变

  民俗专家称习俗随时间而变化,只要认清其意义便能发展新风俗

  一年一度的中秋又来临了,忙碌于生计的现代人对于此节日越过越简单。近日记者走访老城区,从部分居民处了解到一些传统有趣的风俗,“竖中秋”、吃芋头风俗,还有小孩喜欢但已不常见的“月光饼”。但一些年轻居民已经不再大张旗鼓过中秋,很平淡地吃顿团圆饭,甚至是寄份心意回家就行了。有民俗专家认为,习俗随时间变化,会变淡。不过,只要认清节日的意义,我们总能找到新的过法,发展新的风俗。中秋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注意家庭的重要,让我们更热爱、关注家庭。

  过中秋节对于文明路贤思街的彭伯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一家大小一起吃顿团圆饭。他告诉记者,他年轻时住在西关,到了中秋,总会带着爸妈、妻女到祖父家和几十个亲戚一起吃饭,这种节目基本上“雷打不动”。老祖父不是“钦点”几个后辈做菜,就是专门从外面请回厨师。哪位亲人不来吃饭,大家都觉得特别可惜。后来,亲戚中不少人病故、出国,团圆饭渐渐被淡忘。女儿结婚后少回家,只偶尔带着外孙来坐坐,现在的中秋很冷清。

  荔湾区研究地方志的陈老师今年提前过中秋了。他说,他有一位侄女,她考上了上海的大学,9月以前就要启程去学校。为此,她家人挑8月底的一天吃团圆饭、品月饼,让她安安心心上学,不留遗憾。

  家住竹丝岗的许女士说,以前她妈妈还健在的时候,每年中秋都由她妈妈下厨做团圆饭,因为老人家守旧,觉得团圆饭就该在家吃。后来妈妈去世,她和丈夫改为中秋到酒楼吃。

  不少外地来穗工作的读者告诉记者,离开家、离开亲人,中秋不过是个平常的日子,更谈不上团圆饭。老家在辽宁的邵小姐接受采访时想不起中秋是哪天,她说,她和家人相隔千里,每天都通话,中秋也只能那样,想不起也不奇怪。

  对于两种不同的过法,越秀区地方文史专家邵慕鎏老师认为,中秋节是一个民俗节日,合家团聚、吃月饼、赏月是这个节日里的民俗习惯。习俗随时间变化,会变淡,但并不能说人们不重视。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风俗,像上月举行的大型花车巡游,就是我们发展的新风俗。在过去,这些事情理所当然,但现在,有各种实施的难度,因为时代不同。节日的意义与人的心情、自我认知有关,认清这一点,就能认识到不同时期的中秋节的意义,就会找出对待它的办法。

  中秋两大重头戏

  吃

  剥食芋头:谓之剥鬼皮

  日前,记者在荔湾区走访,发现不少阿婆阿伯除了提着月饼外,还有一袋袋的像乒乓球大小的小芋头。一位住长寿路附近的黄伯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按照传统习惯,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吃芋头,芋头的做法很随便,只要把小芋头煮熟了,就盛起来剥皮吃,并非像酒楼一样加各种各样的香料。“但现在不少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一风俗了。”黄伯说,他家一直有中秋吃芋头的传统,一大家子在中秋节的时候,摆上月饼、芋头、花生和柚子,一边赏月一边剥着芋头吃,谈天说地,很快乐的!但现在孩子也不爱吃这个。

  荔湾区编志办陈泽澄老师告诉记者,中秋吃芋头,民间有两种说法,一是寓意辟邪消灾。清乾隆《潮州府志》有记载:“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二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儿童吃芋头,避免生“瘌痢”。

  对月啜螺:越啜眼越明

  “以前中秋还食田螺的!”另一位陈婆婆说,中秋当晚大家聚在一起,拿着螺,对月一举,再送到嘴边一啜,快意得很!“当时民间还流传‘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的说法呢!”陈婆婆比画着说。据了解,如今老城区内一部分老居民仍然保持着中秋吃芋头啜田螺的传统。

  儿童至爱:趣稚“月光饼”

  日前,记者在岗顶一月饼店前看到一种很奇特的“月饼”,那是一种猪仔形状、巴掌大的饼。据工作人员说,它又叫猪仔饼,每个7元钱,里面馅料包括椰丝和糖。“很多小孩子喜欢这种月饼的,都让家长买!”该工作人员说,店里只有猪仔这一种形状,没有其他的了。

  当记者拿着这个“猪仔饼”走访老城区一些居民时。越秀区一位50多岁的张先生呵呵笑着说:“这些又叫‘月光饼’或‘公仔饼’!”张先生忆起小时候,每逢中秋,小孩子经常缠着父母去买这些饼,并且小玩伴互相之间以自己手中有公仔饼为荣。当时的公仔饼都是以动物形状制作,包括猪仔饼、猪笼饼、鱼饼、鸭仔饼等,不像现在这么单一。

  张先生比较以前和现在的猪仔饼,他说,大小都是一样若如巴掌大,以前的没有现在这么好看,当时的猪仔饼是淡黄色,里面基本没有馅,有点像现在的西樵大饼,“没有正宗月饼那么多油好吃,但形状趣稚,吸引了很多小孩子。”

  灯

  卡通灯:造型年年新

  中秋节离不开灯。记者早在一个月前,就发现中秋彩灯随处可见了,价格从三五元到三十几元?踔辽习僭坏取:V楣愠∫患易ㄓ谌绽衿飞唐痰睦习甯嫠呒钦撸车闹星锊实蒲接邢蓿叶嘁灾健⒅衿⒗蛭希械愦植凇O衷诘牟实圃煨湍昴瓯浠Hツ炅餍小吨┲胂馈罚陀兴奈蹇睢爸┲胂馈痹煨偷牡瞥鱿郑衲炅餍小逗5鬃芏薄罚陀行〕笥愕啤⒑9甑粕鲜校饕闲∨笥训目谖丁P驴畹撇挥美颍加玫绯亍⒌婆荩奖恪⒎⒐獬志茫鄹裣喽怨笮?

  在彩灯店铺前,记者不时见到一些小朋友缠着家长买彩灯,并且欢天喜地拿在手上。而年轻人则表示,已经不像小时候一样喜爱玩彩灯了。一位读高中的小林说:“对年轻人来讲,彩灯就是喜庆的象征吧。现在也就只有小朋友、女孩子喜欢玩灯,男孩子都不爱动。”

  竖中秋:旧俗今难觅

  记者走访了越秀、海珠等老城区的居民,他们一说到“彩灯”,就回想起过去一种很有意思的“竖中秋”(在旧时广州,中秋之夕,许多人家还在楼台上竖一旗杆,饰以灯笼、彩旗、银铃等,俗称“竖中秋”,又称“树中秋”)风俗。家住南华西街兆龙里的向伯回忆,小时候,中秋临近,他总能看到各家各户忙着用竹片扎灯。灯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南瓜、苹果、茄子灯,有鸟兽、鱼虫模样的灯,还有字灯。中秋当晚,人们把灯系在竹竿上,在里面点上蜡烛,插在屋顶或树枝上。入夜后从高处看,全城灯火闪闪,比月亮还亮。向伯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竖中秋”就看不到了。因为南华西街老居民比较多,都很怀念过去的老风俗,考虑到这点,近些年来街道年年办中秋灯展。不过,灯的模样虽相同,却不是以前居民亲手做的那种,总有点遗憾。

  越秀区地方文史专家邵慕鎏老师说,中秋挂彩灯的习俗由来已久。“竖中秋”的意义书上没记载,但从民间传说的角度看,大概是老百姓出于对奔月嫦娥的喜爱和惋惜,中秋挂灯与月亮争辉,希望嫦娥看到了飞回人间。现在的彩灯淡化了这种色彩,但保留了喜庆的意味。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叶子 郑小敏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许冰 李向新 通讯员 刘微伟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进入欲望都市 喝冰锐朗姆酒 体验性感新生活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了解彼此性爱感受努力营造性爱意境
非常笑话
无限精彩——成人世界的快乐元素!
图片
铃声
·[韩 红] 青藏高原
·[王力宏] 这就是爱
·[陈晓东] 比我幸福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吸引异性
  • 佛罗蒙男用香水
  • 登喜路红瓶的诱惑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看悬疑剧时一名观众因为太投入,突然站起来叫道:凶手…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