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理性看待“农民造飞机”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9日19:00 新华网
理性看待“农民造飞机”现象



  新华网兰州9月9日电 理性看待“农民造飞机”现象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王志恒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农民张玉祥仅靠手工作业,耗时三年、费资八万余元,最近造出了一架飞机。因为没有办理航空手续,加之飞机本身的一些技术原因,首次试飞未能成功。

  近几年来,“农民造飞机”现象时有出现,其中不乏试飞成功之人,如何理性看待“农民造飞机”现象呢?

  “造飞机”的农民

  今年31岁的宁夏银川市郊区红花乡北塔村农民刘亦兵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自1991年造出第一架飞机以来,他已在自家小院先后造出了9架轻型飞机。

  近年来农村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有了追求个人爱好的经济基础。张玉祥本人有着一手精湛的修理技术,开

摩托车修理铺十余年来,已经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张玉祥制造的飞机花费不下8万元,在甘肃这样经济欠发达省份,是笔不小的数目。在张玉祥之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农民白仲金为造飞机花费10万多元。白仲金是当地一个汽修厂的老板。

  不少“造飞机”的农民和张玉祥有着类似的背景。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但受过一定的教育,掌握一些文化知识,有相当的经济基础,并在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机械技能。

  “农民造飞机”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资金、技术诸方面的困难。张玉祥为造飞机,光是铆钉就用了2万多个,手上的老茧不知磨破了多少。因为张玉祥造飞机,妻子孙莲英一度想和他

离婚。张玉祥却要向世人证明,自己不但能造出飞机,而且能让飞机飞起来。

  “造飞机”是为农民“争光”吗?

  张玉祥造飞机一事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试飞当天,平川区退休老工人高振兵步行到几公里外的张家,把珍藏多年的一本书《我们要飞行》送给了张玉祥,以表示他对张玉祥的敬佩之情。平川区共和乡兄弟村村民杨建亮翘起大拇指告诉记者,张玉祥“能造出飞机实属不易,给农民争了光”。

  村民王海却对这种行为表示不解,他认为,张玉祥造飞机是“不务正业”:“好好的不去种地,却要造什么飞机。造出来的飞机能干个啥?”平川区黄桥乡乡长滕文虎认为,张玉祥如果不把主要精力放在造飞机上,而用于相对实际的机械修理等,或许会有所建树。

  甘肃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曲纬认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农民,不比阔斗富,不把钱投在修建豪宅大院上或者不良消费上,而是用于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从这方面来看,“农民造飞机”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同时曲纬指出,“农民造飞机”是个人行为,就像都市人养宠物、买汽车、收藏一样同属兴趣爱好,需要理性地加以对待。

  “农民造飞机”合情更要合理合法

  我国自2003年5月1日施行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规定: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个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的规定取得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资格,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用机场飞行空域、航路、航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飞行管制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由“农民造飞机”引发的相关疑问不容回避:在航空航天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的今天,再为造飞机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去重复前人已完成的工作是否值得?农民为造飞机要承担一定的经济风险,一些刚刚告别贫困的农民为此债台高筑;“农民造飞机”往往由于工艺简单、技术薄弱,缺乏安全保障,容易造成

安全事故。“造飞机”伴随而来的风险如何规避?另外,一些“农民飞机制造者”身上或多或少存在获利思想,希望通过制造飞机发家致富。张玉祥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试飞成功后能引起投资者的重视,为他开办一家飞机制造公司。那么,这种“飞机制造者”的行为该如何引导?

  甘肃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曲纬认为,对于“农民造飞机”类似的现象应适度地加以引导,以便让个人爱好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健康有序发展。(完)(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