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节日礼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0日09:47 解放日报 | |
特殊的节日礼物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教育如何为科教兴市作贡献?素质教育在上海城市精神塑造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在第十九届教师节到来之际,昨天,本市教育系统近百名劳模汇聚一堂,围绕教育领域的一些重要论题出点子、献计策,为教师节献上一份特别的“礼物”。 教师:城市精神的“形象大使” “教师作为一个城市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群体,是塑造城市精神的主要成员,应担当城市精神的‘形象大使’。”华东师大教授陈玉琨、卢湾区思南路幼儿园园长郭宗莉等劳模代表认为。在塑造城市精神的过程中,上海教师应该“凸现”职业特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宽阔的国际视野和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爱国精神;关爱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精神;善于合作的团结精神等。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教师精神还应不断吸收新的“养料”。劳模代表们谈到,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现代教育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相对的知识范围将越来越小,面对学生,教师应当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要建立一种师生学习共同体,从而提高和发展自身。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学习教育理论,因为现代教师的工作早已超越了经验阶段,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另外,现代教师要有开阔的胸襟,要学会为他人鼓掌、为同行鼓掌、为批评过自己的人鼓掌,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教育:知识能力人格应和谐发展 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而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对于知识的作用提出了新见解。他认为,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在知识爆炸、知识更新加快的时代,我们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从某种意义来说,知识的作用在下降,而能力、人格作用在上升。基础教育如果只注重学生知识积累,那么知识就会成为“负担”。东方以传授为主的接受式学习有利于知识形成,而西方以探索为主的体验式学习有利于能力、人格发展,我们要整合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对于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复旦大学教授宋后燕也颇有感慨。她谈到,在引进一流人才时,不能光看他的知识水准和能力,还要考察他的人格素养。21世纪的科技发展靠“单兵作战”不可能有大的成果,得依靠团队合作、学科交叉。有些科研人员尽管聪明、能力强,但缺乏合作精神,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整个科研团队就难以捏成拳头打“大仗”。 科研:加强原创与应用研究 上海交大副校长丁文江教授提出,在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中,高校要发挥科研优势,把好“两条战线”。一是建立“面向知识经济的原创性研究体系”。我们要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原始创新,打破常规,敢为人先,高校要成为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二是要建立“面向新型工业化的应用研究体系”,不但要完成小试、中试,甚至要进入企业的产业化过程。 “对于科教兴市要有紧迫感,但必须克服浮躁、急功近利心态。”同济大学孙立军教授认为,科学转化为生产力有一个孕育和水到渠成的过程,所以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在宏观上有紧迫感,在微观操作上要有平常心。只有夯实了科技基础,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陈豪出席座谈会,市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主持了座谈会。本报记者徐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