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杂志:王希坤夫妇 银行伉俪的幸福生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1日10:46 经济杂志 | |
一位是光大银行的副行长 一位是人民银行总行机关党委书记。 想重温那个时代的激情吗?那就来读这对银行伉俪的爱情故事吧 银行伉俪的幸福生活。 或许受陈毅同志"将军中的诗人、诗人 中的将军"的影响,王希坤比较爱听"银行界的书法家、书法界的银行家"的说法,位于华彬国际大厦充满墨香的书法工作室里,他正在致力于"第二个事业"。 一年前,王希坤还得操持他的第一个事业,光大银行副行长的职责让他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与此同时,他那相濡以沫的太太樊晡生也还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机关党委书记的位置上忙碌着。 王希坤与樊晡生是大学同学。当时学校不允许谈恋爱,交女朋友是要被作为一种资产阶级思想来批判的。他们的爱情在某种意义上讲要感谢"文化大革命",此时学校已经乱套,这个有利条件使他们能够谈谈情说说爱了,班上同学也是在此时才发现他们俩有了苗头。 王希坤说,樊晡生虽然是北京人,但非常朴实,同学之间交往很谦和,作为文艺委员的她工作也非常敬业,但当时看不出她有可能到现在的位置。王希坤说,马上临近毕业分配,当时觉得一个人孤零零地走,不如带上一个人,好相互有个照应。 北京女孩也是当时王希坤"锁定"的目标,因为他认为北京终归是一个中枢神经,不管分配到哪里,绕来绕去,还有可能绕回这里。王希坤说,1992年调回北京就要感谢太太,因为作为北京人的她跟李贵鲜(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提出要回北京,然后夫妇才得以成行。对此,王希坤笑道,实践证明他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恋爱关系确定后,王希坤和樊晡生向系里要求分配到一起,即使条件差一点也无所谓。由于宁夏石嘴山营业所刚好有两个名额,王希坤和樊晡生就分到了这个只有3个人的单位。当时班上另有两对,钱中涛和冯寒松分到新疆喀什,姚得骥和李巍分到贵州仁怀。 1968年5月4日,王希坤和樊晡生到学校外面的皂君庙居委会领取了结婚证,在党的生日那天双双奔赴宁夏。在营业所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宿舍里,他们将两个单人床并到一起,就算结婚了。 调到石嘴山市人民银行后,王希坤当了办公室秘书,樊晡生则在储蓄科当副科长。1981年2月,位于石家庄的河北财贸学院由中专升成大学,师资不足,就沿着中财院毕业生的踪迹寻找,打听到还在石嘴山市的夫妇俩,提出希望他们到该校任教。当他们提出调动时,宁夏分行坚决挽留,并在当年3月将他们调进了银川。 如今王希坤也承认,进银川是他们的一大转折,而河北财贸学院也起了推动作用。当年离开石咀山时还有一个插曲。1979年到1980年间,金融系统开始大量招收高中毕业生,石嘴山市也一样;在市人行当办公室秘书的王希坤,编了一套报表,写了一叠材料,省分行人事处处长吕伯祥前来巡考时,看到这些材料,并听了王希坤的汇报,大为赞赏;王希坤紧接着拿出调令,吕伯祥立马说,那就不要走了,到银川分行吧。 1981年3月,王希坤调进人民银行宁夏分行的金融研究所,此后,他们的道路便平坦得多。1982年,他被提为副所长,1983年3月到1984年被提拔为银川市人民银行行长,1984年便调入工商银行宁夏分行任副行长,1992年调回北京,担任光大(集团)总公司董事、光大银行副行长。 夫妻俩在银行事业上也是比翼齐飞。1983年,樊晡生被任命为宁夏人民银行副行长,一年之后升为省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同时还被确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后备干部。1992年调回北京,先后在人民银行总行担任利率司司长、非银行司长、会计司长,临退前是人民银行总行机关党委书记。 如今,这对"银行夫妻"终于可以过上安宁的日子了。王希坤说,他离开光大时,有关金融的书籍一本也没带走,近40年的银行生涯,让他有些倦怠了。 (请看《经济》杂志9月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