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千里遥控手术成功 机器人沈阳操刀开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1日10:57 北方热线 | |
北方热线网-沈阳晚报讯(记者 孙洪伟) 9月10日上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手术,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的神经外二科完成:北京海军总医院副院长、全军神经外科主任田增民教授,在北京的微机前,指挥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术室里的机器人,完成了一例脑出血的患者手术。这是中国科学家、医生亲密合作,首次完成了世界首例遥控机器人完成神经外科手术。 那是一间近20平方米的普通手术室,但因为即将开始一个世界上首次进行的远距离遥控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而吸引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等国内重要媒体的关注。出于对手术安全的考虑,手术室内仅允许有10名工作人员,包括医生和记者,本报记者被特许成为10人之一,现场采访了这一在沈阳与北京两地间进行的划时代意义的手术。记者在手术室里,直击了遥控机器人手术全过程。 特别的手术室 9时许,52岁的脑出血患者邹恩忠被护士推进手术室。与往常手术情况不同,此次手术台旁立着一个约2米高的机器人。那是今天手术主角:黎元 B H—600机器人。在患者头的后部、侧面,分别立着3部摄像镜头。在现场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朱艳菊告诉记者:通过这些摄像镜头,可以把现场的情况录下来,然后通过微机将图像转化成数字,传输到北京的海军总医院田增民教授那里,再将数字转化成图像。这样,田教授就可以看到沈阳患者手术的情况。这些情况,几乎都是同步的。同时,医生通过身边的麦克风、电脑,直接向沈阳的机器人下达手术指令,手术室里的医生再将机器人完成的情况,向北京的田增民教授汇报。 术前准备:28分钟 10时整,手术室的麦克风里传出一浑厚的男中音:“机器人启动、标定局部相位”。北京海军总医院的田增民教授,开始向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术室里的机器人下达指令。“ O K”沈阳的医生向北京的田教授回答道。 随后,得到命令的机器人的胳膊开始转动,慢慢移向患者的头部。在此之前,医生通过脑部 C T片,已确认患者颅内有约10毫升淤血,这些淤血压迫患者的右肢运动及语言功能。 很快,机器人根据医生提供的坐标,找到了手术将要打孔的位置:头顶左侧中部。手术室里的医生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北京的田教授进行了汇报,田教授表示已通过摄像机看到了这一情况,又问道“穿刺点怎么样?”“很好。”沈阳医生回答道。“请标记”,田教授再指令道。沈阳的医生立即在将要穿刺的部位画了一个直径3毫米的圆圈。接着麦克风里又传出:“机器人复位,继续观察”。“ O K”,沈阳医生回答。 只见听话的机器人胳膊缓缓离开患者头部,回复到最初的站立时的姿势。 10时15分,麦克风里又传出“对机器人消毒、患者消毒”的指令。沈阳的医生们立即用碘酒,将机器人胳膊前端消毒,同时,患者的手术部位也被消毒。 10时28分,一个直径约1毫米的螺旋状钻头,被安装在机器人胳膊的“手指”部位。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全部结束。 手术过程:12分钟 10时28分,护士将无影灯调整了一下角度,使亮点全部集中到了患者头部的穿刺部位。“手术开始”,北京田教授的声音再次从麦克风里传出。医生迅速将麻醉药品注入患者的穿刺部位的头皮里。 患者有意识地睁开了一下眼睛,医生告诫他“千万别动,你的手术很容易。”患者听话地闭上了眼睛,安静地躺着。 随着一阵电动机的转动,患者的头部被钻出一个小孔,少许的鲜血从伤口处渗出,现场的护士立即进行了止血。 10时35分,沈阳医生将一根极细的穿刺针,通过新钻出的骨孔探入淤血部位,轻轻将颅内包着淤血的皮膜刺破。接着一根针管插到淤血部位向外面吸血:紫红的淤血,一点点进入针管里。整整有10毫升,这些淤血停在患者的颅内足足22天了,正是这些血压迫着患者的行动和语言中枢,使其出现了半身不遂和失语。“机器人复位,缝合刀口”北京的田教授又下达了指令。随后,沈阳的医生飞针走线,仅缝了2针就完成了刀口缝合。 10时40分,手术结束。手术之后:失语患者开口 10时41分,医生拍打着患者的右腿。大声告诉患者,“抬右腿”! 患者先是右脚中趾动了一下,接着1厘米、2厘米,患者的右腿一下子抬起了10多厘米高。 沈阳的医生们相视一笑,他们的心里都清楚,腿能动了,患者的话也肯定能说了,手术取得了成功。果然,当沈阳医生在患者耳边问道“你想说点什么”?患者奇迹般地说道:“谢谢,真没想到……” 一颗晶莹的泪水从这个男子汉的眼角流出,毕竟患者才52岁。 手术的现实意义 在手术后,沈阳医学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院方对此次的遥控机器人手术的现实意义,总结了若干条。 一是远程遥控机器人手术,可使患者不必到大城市的医院,就可以及时得到专家的救治。而不必奔波到大城市。 二是可减少医疗费用。此次患者邹恩忠的手术仅花费了3000元,而原来的手术需5000元,甚至更多。 三是减轻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又充分利用小医院的设备和人员。 四是实现病史资料共享。 五是远程医疗可加强医务工作者间的沟通,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 六是国际上首例远程遥控操作神经外科手术,它代表了我国医疗外科机器人领域,迈入国际先进水平。 七是定位准确,创口小…… 相关链接: 此次手术的机器人,是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及专利的产品,其最大的特点是准确性好,创口极小,免除传统此类手术先切开脑皮层,再找病变部位的不足。 目前,我国医疗机器人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是在1997年5月应用于临床,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第二代机器人是1999年研制成功;第三代遥控机器人是在2001年研制成功,取名“黎元”,暗含“初始、创新”之义,此次手术的便是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