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裁军军官比例为历次最高 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1日15:33 外滩画报 | |
这次裁军不是互动性的,我们并不是受哪个国家的影响,完全是单方的行为;是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过程中关键性的一步;裁减的军官比例之高是历次裁军之最。 ■本报记者 田夫/北京报道 9月1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出席国防科技大学50周年校庆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 此宣布一出,立即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美联社对此发表评论说,裁军是中国为实现军队现代化而采取的重大行动之一。国内有关军事专家认为,这次裁军是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过程中关键性的一步,对今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裁兵不多裁官多 有关这次裁军,实际上海内外媒体早有报道。香港媒体8月份曾报道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再裁减20万兵员,整个精简工作在2003年至2005年间完成。报道还说,这次裁军人数虽然不像先前所传50万那么多,但裁减的军官比例之高却是历次裁军之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程广中研究员认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这个时期进行裁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就国家安全环境来讲,目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时期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先是处于美国等国家的‘新月形’围之中,后是面临前苏联在北方陈兵百万的威胁。目前,虽然我国还面临‘台独’势力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强国日益增大的军事压力,以及周边诸多热点问题,但现在面临的不是以前那种生死存亡的威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其他国家对我国进行全面入侵的危险性在降低。”程广中说。 行内人士认为,这次裁军也是我军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必然要求。目前,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正在蓬勃发展,其主要内容是把机械化军队转轨为信息化军队。美国在这场新军事变革中已捷足先登,其他军事强国也纷纷跟上。我国要在新世纪国际战略格局中争取有利地位和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也必须向信息化军队转型。 早在1997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党中央、中央军委就提出了在21世纪前50年中分3个阶段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其中第一步就是从当时到2010年,用十多年的时间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解决好军队体制、规模、编制、政策制度等问题。我军目前还是半机械化、机械化加上少量的信息化,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裁军,有利于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武器装备升级换代上,以提高军队战斗力。 一次军队体制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先后经历过多次精简整编。据程广中介绍,1950年6月,解放军总兵力从550万减至400万。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军队进行大规模精简,至1957年减少到240万,这是新历史上军队最少的时期,比目前还要少10万。“文革”时期,着眼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军队一度膨胀到600多万。“文化大革命”后,1977年-1980年,1982年-1983年,军队经过两次精简整编,减至400万左右。1985年-1987年,裁军100万,总兵员减到300万。在“打赢现代条件下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指导下,1997-1999年间裁军50万,形成现在250万的规模。 虽然经过了多次精简整编,但我军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总装一位人士形象地比喻说:“现在军队就是头大、尾长、肚虚。”头大主要是指军队机关庞大,尾长是指后勤摊子铺得过大。尽管作为军队核心的野战部队人数并不少,但机关和后勤的人数相对来讲,所占比例就有些不合理了。 程广中认为,这次裁军具有以下4个特征。 第一,改善官兵比例。长期以来,我军形成了官多兵少的局面。这次裁减下来的人员主要将是军官,有利于改善官兵比例。 第二,改善军兵种比例。中国有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和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周边环境非常复杂。但据西方军事人员估计,中国目前陆军兵力170万人,海军为22万人,空军42万人,此外还有第二炮兵部队,这与中国的安全需求不相称。 程广中说:“我们的军队是由步兵发展起来的,建国之后才有了空军、海军,20世纪60年代又有了二炮,但根本上说还是陆军为主。在新形势下,这种结构并不合理。这次裁军还要改善军兵种比例,适当压缩陆军规模,加强海军、空军、二炮和其他新的兵种。” 第三,减少指挥层次。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此次精简的对象主要是海军的基地以及空军的军级建制,海、空军可能因此减少一个指挥层次。 第四,改善作战部队和后勤保障部队之间的比例。随着三军联勤和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推进,缩小后勤保障摊子势在必行。军队的医院要压缩,军队的文艺、体育人员也要减少,这都有利于加强作战部队。 “不是受哪个国家影响” 中国裁军20万的消息公布后,国际社会表示关注。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说,1991年的海湾战争使中国军事领导人充分认识到,中国军队须加强其现代化。此后,美国在巴尔干地区的高科技战争、特别是今年美英联军对伊拉克战争的“速战速决”都突出反衬了中国军队的落后,给中国的军事战略指导思想带来很大影响。裁军不会影响中国军队保卫国家安全和争取实现台海两岸统一。 法新社认为,此次裁军主要针对非作战部队。裁军是为了跟上现代军事发展的步伐,提高高科技作战能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军队的裁员,体现的不仅是经济角度的成本节约问题,还涉及了国防战略和军事部署的调整方向。中国此次裁军是为了“有利于集中有限的战略资源,加快军队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显示中国开始进一步改变过去的人海战术,注重用高科技的手段加强军事力量。 日本《读卖新闻》则认为,中国军队将大力发展信息化。并指出,中国军队宣布裁减20万人的方针,是为了推进数字化部队的建设,希望在本世纪中期完成星系化。其背景在于,由卫星、无人侦察机、轰炸机、坦克组成的美军电子战的威力,使伊拉克军队毫无还手之力,中国对此怀有强烈的危机感。 有学者指出,新军事变革导致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是围绕军事技术“时代差”进行的。美国为保持已经形成的“时代差”,正持续加大投入,全方位推进新军事变革,力图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国家的距离;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和俄罗斯,为弥合与美国的距离,也在大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而许多发展中国家,为避免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则千方百计发展国力,壮大军力,力求尽快消除已出现的“时代差”。 有关人士指出,中国进行新军事变革,目的在于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可靠保障,而不是搞盲目的军备竞赛。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李彬教授认为,这次裁军不是互动性的,我们并不是受哪个国家的影响,完全是单方的行为,是为了实现科技强军的目标。对今后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军控形势不应该产生多大的影响。 人员安置成一大问题 BBC在报道中说,中国将为安置被裁减的军人付出很大的努力。根据军委主席江泽民的说法,20万裁军名额将在2005年前完成,在短短两年内如何安置这些军队的干部,将是摆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课题。 程广中说:“改革是痛苦的,无论站在何人的立场,都是一个利益调整的问题。但不应该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应该从国家利益出发,不改革就会保守,保守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无论如何,一定要赶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据一位总参某部的人士说,目前各军种的裁减方案还没有确定,仍在讨论之中,估计不久会有一个结果。 程广中认为,裁军不意味着军事实力的下降。如果裁军做得好,军队的战斗力反而会大幅提升。“军队的总体规模大幅缩小目前在国际上已成为趋势。 进入本世纪,美国的军队规模已从90年代初的200万减到138万,陆军从原来的18个师减少到10个。而按照俄罗斯军事理论家的推断,最迟到2010年,美军将可能全部裁掉陆军师。俄罗斯也将军队从原有的5个军种裁并为三个军种,总员额从原来的280万减至70万。因此有人断言,随着军队的信息化程度和作战能力的不断提升,缩减军队规模将是必然的趋势,拥有庞大的常备军将成为历史。” 按照程广中的看法,我军从机械化军队向信息化军队迈进的道路还很漫长,不是一次精简整编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调整改革、不断提高完善的过程。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