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35年逾千人跳江自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1日16:38 新华网 | |
昨天,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定下的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当日上午11点30分左右,一位年约35岁的男子从大桥北堡附近桥面上跳下自杀身亡。下午3点钟左右,南京大桥南堡附近又有一眼泪涟涟、神情恍惚的女子做出了攀越护栏跳桥的举动。万幸的是,距其不远的刘先生发现后疾步上前,拉住了她的胳膊。接警后火速赶到现场的民警将该女子救下后发现,该女子因为怀疑丈夫有外遇,9月6日下午曾从大桥上跳下被民警救回一命。 在南京铁路公安处长江大桥派出所,曾繁宁警官介绍说,今年仅长江大桥派出所出警的、有明确记录的自杀者已有44人,其中救上来的有34人,10人死亡,这还不包括水上公安分局和浦口、下关警方的出警记录。曾警官翻开厚厚一沓救助自杀者的出警记录,轻生者的“壮烈”让人心痛:8月10日晚,一女子两次翻越长江大桥护栏欲跳江自杀,被护桥武警救下;8月14日晚,一男子在长江大桥正桥西侧纵身跳江,经多方寻找未能找到;7月15日凌晨,一外地女子两度欲从南京长江大桥上跳江自杀,民警不顾个人安危,两次跨栏将其救获;7月27日,一女子到南京长江大桥轻生,因惦记自己刚满周岁的儿子,拨通了丈夫手机“话别”,其丈夫报警,女子获救;7月4日,一民工因讨不到工资要跳江自杀,被警方救下……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长江大桥自1968年建成至今的35年间已有1000多人跳江自杀。自杀已成我国第五大死因卫生部门在“预防自杀日”来临之际曝出一串惊人数字: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除此之外还有约200万自杀未遂者,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中第5位的死因。 昨天是世界第一个“预防自杀日”,而就在9月8日,复旦大学发生一起女研究生跳楼自杀事件。这起事件再度向我们敲响警钟: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应该重视、关爱那些精神忧郁患者,防止他们做出过激行为。 据悉,坠楼女子为该校新闻学院二年级研究生,坠楼地点在该校留学生宿舍楼。目击者称,死者从宿舍楼的23层坠下,落在2楼的延伸平台上。校方称死者未留下遗书,坠楼原因正在调查。 据初步了解,有人在8日凌晨2点左右看到该女生爬上留学生宿舍楼顶楼,停留了一会儿,又下楼回到了自己寝室。早晨7点多,她又爬了上去,随后发生了坠楼事件。 这名女研究生8月底刚刚结束在某报的实习。据同学反映,上周末同学们一起聚餐,她看上去还很开心,没有任何异常表现。 我国已经进入高自杀率国家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委员、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主任李振涛教授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提供了一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已经进入高自杀率国家。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高层精神卫生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报告,中国的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22.2人,中国已经成为高自杀率国家。 李振涛认为,至少有3种人群在我国现阶段值得引起自杀预防的重视。一是老年人。老年人自杀在中国自杀人群中居前4位,人步入老年后,往往贫、病、孤独接踵而至,再加上老年人脑部的变化,很容易产生轻生念头。二是青少年。调查表明,自杀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在青春期后期和假成人期,他们的情感往往起伏较大,心理素质不高,有可能诱发自杀。三是经济条件、社会角色急剧下降的阶层。 亟待建立自杀的社会干预机制 “我反对单纯用‘同情’、‘怜悯’的目光来看待自杀现象。那样会掩盖了自杀现象给社会带来的深层次危害”,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导师乐国安教授昨日对记者说。 “为什么一个人都自杀了,我们还要指责他?因为自杀是一种‘破坏性越轨’,我们关注的不仅是一个生命的非正常死亡,还有这个事件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的痛苦。”乐国安说,自杀现象就像火灾,在社会中不可能灭绝,我们要做的是“预防自杀,减少损失”。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逆境,现在国外有一种说法叫“逆商”,就是衡量一个人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能力指数。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80%的自杀者在行动前没有寻求过心理帮助。乐国安建议,要建立自杀的社会干预机制,对那些“痛不欲生”的人群要高度重视,及时干预,伸出援手。特别是在从有自杀念头到实施行为的这一段“高危险期”,更要让他感到社会的支援。(来源:北京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