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人正在走进社会视野 法律当比道德更宽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2日08:18 新华网 | |
做了变性手术,经公安部门确认身份,10月1日起,变性人在兰州可以登记结婚。 这样一个“新规定”的出台,其实与《新婚姻法》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政府越来越承认公民的自主选择权利应当受到尊重与保护;在法律的框架内,政府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公民权利的保护空间和力度。 一份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大约有40万人要求进行变性手术,已有一千余人做了变性手术。变性人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他们正在走进社会的视野,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文化虽然有些边缘,但已到了整个社会必须加以重视的地步。而现在,这则新闻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法律应当比道德更“宽容”。 应当承认,变性人的某些价值取向与我们有着较大的差异,以至于有论点认为“变性的心理属病态心理、应对要求变性者进行心理治疗,矫正其病态心理,把他们的心理疾病治好”。也有人指出变性人结婚可能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不能生育等。但是,这一切不能作为我们剥夺变性人合法权利的法律依据。 从道德层面上讲,宽容体现了一种人文化的、符合文明进步定义的精神:在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社会里,价值评价已不再是过去的两分法模式,在好与坏、先进与落后、公与私等两极行为之间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带。一个成熟健康的社会是不会害怕“另类”存在的,因为如果只有“遗传”而没有“变异”,对于一个社会和一个物种的发展来说都是致命的。 假如总是出现“多数人”对少数人进行道德的宣判、进而限制甚至剥夺少数人权利的场景,那么,就形成了一种社会中心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压制,我们害怕的不是异端的存在,而是一个将任何与“主流”不符的异端扼杀的社会的存在,在这一点上,著名思想家博登海默曾经说过,如果把道德的引证作为行为标准,并且可以就此削减法律设定的权利和扩大法律限定的义务的话,就会造成某些时候打出的道德旗号使得法律赋予少数人的人格权、尊严权遭到削减,从而纵容了“多数人的恶行”。 作为变性人,只要没有危及他人利益,他们可以谈恋爱、可以结婚、可以正常地学习和工作、可以向社会公开表明自身的真实情况而不担心因此受到伤害,他们既不会受到歧视也不会受到特别的照顾,他们需要的只是和我们日常所见到的任何一个人一样,成为一般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变性人可以登记结婚,只是法律回归本位的又一次体现。我希望,这样的事件以及其背后透露出来的现代精神,会越来越具有普遍性,越来越成为社会的本能选择。 据《南方都市报》 背景: 据《兰州晨报》报道,从10月1日起,经公安部门确认其身份,变性人在兰州可以登记结婚。 兰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副处长潘秀文说,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禁止同性之间结婚,但对于已经做了变性手术的变性人,只要公安部门确认了其变性身份,并且更改了变性人户口本和身份证上的性别登记,从10月1日起,在兰州市的变性 人可按更改后的性别办理结婚登记。(来源: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