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从“功德碑”事件看国民启蒙教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2日16:30 南方都市报 | |
作者:王学进 河北省赞皇县县委书记王俊英近日亲自将群众为感激自己而修建的“功德碑”拆除,这件事在当地被传为美谈,也被媒体所称道(9月9日新华网报道)。对王俊英自拆“功德碑”,笔者深表赞同,但此事留给我的思考并不止于此。 我相信,山民对王书记的感恩之心是出于真心,是一种朴素感情的自然流露,但他们却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为什么?山民们混淆了王俊英的个人品行和身份特点,他是县委书记,他运用人民赋予他的权力为民办了件实事,这是他的职责使然,而不取决于个人道德的高下。山民们将一位县委书记为他们带来的福利当作是王俊英个人的施恩,因而将这一份功劳都记到王的个人名义下,为其立一块“功德碑”,这只能说明百姓的心里仍然缔结着很深的“清官情结”。 他们迷信清官,不相信法治。他们将当官的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行的重要性看得高于制度设计,所以他们判断一个政府的好坏往往着眼于为官者的个性品质,而不是制度本身。人们习惯上总是把改善生活的愿望寄托在父母官的能力和品行上,而不是寄希望于改革不合理的制度设计上。这种沉潜于民间几千年的价值判断,无形之中影响和阻碍着中国社会的法制建设。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部分中国人一直以来没搞清一个常识问题,即人民和政府间的关系。徐复观先生曾说:“在儒家五伦的观念中,根本缺乏人民与政府相关的明白观念。于是儒家的千言万语终因缺少人民如何去运用政权的间架,乃至缺乏人民与政府关系的明确规定,而依然跳不出主观愿望的范畴;这是儒家有了民主的愿望而中国不曾出现民主的最大关键所在。”很多的中国百姓根本就没看清这一点。 赞皇县段里沟的百姓为王俊英建“功德碑”表明了一点:中国百姓需要接受启蒙教育,尤其在人民与政府间的关系上,搞清这点有助于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