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没“泡沫”但有隐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4日07:29 大众日报 | |
“拜托你们新闻单位,千万别再热炒所谓‘房地产泡沫’的话题了!”刚见面,省建设厅住宅与房地产业处处长王晓瑜就给记者来了个“下马威”。而采访前,我们早就把题目想好了:房地产泡沫有多大。 这样想,绝非空穴来风,有数字为据:今年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30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达55%。而这个增幅,又是建立在此前5年年均递增29%的基础上。国 “闭着眼睛随口说‘泡沫’怎么行?!”前不久,青岛市建设局的一位负责人针对时下一些言论发牢骚说,“至少在我们青岛,卖不出去的房子很少,海边的更是抢手。有的甚至拿着钱排队都买不到。” 理性地分析,看房地产是否出现泡沫,要立足于“三个基本”:供需是否基本平衡,结构是否基本合理,房价是否基本平稳。现实情况是,上半年,全省商品房累计空置面积为357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2%,比去年底减少34·3%,销售面积超过竣工面积71万平方米,进入景气空间;而在总体结构上,住宅占到66%,基本合理;全省房价缓升,上半年平均售价同比增长3·2%,但远未到超过实际价值1倍以上的泡沫程度。 在以企业为开发主体的今天,房地产的冷与热,取决于市场需求。权威人士分析,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城市为主战场的房地产业尚有10到20年的较快发展空间。最新统计数字表明,房地产业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个百分点。正因如此,非典过后,国家有关部门将其列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四大产业之一。 再来看市场潜力。目前,我省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为23平方米,虽有明显改善,但与发达国家尚有三分之二的差距。住房水平上不去,谈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房地产景气指数的攀升正是需求攀升的反映。眼下,外商也看好山东房地产市场,上半年利用外资额达8·6亿元,是上年的3·1倍。 整个躯体没大问题,并不等于每个器官都健康。记者与某房地产公司老总的以下对话可窥一斑—— 记者:请问你们公司投资高档商品房的比例有多大? 老总:大约20%。 记者:销售情况怎么样? 老总:不怎么好。 记者:为什么不建其他类型的商品房?比如经济适用房。 老总:一两句话说不清,也不好讲。 其实,房地产业老总们的难言之隐并不复杂:同样的土地成本,档次越高,附加值越大。难怪商家都紧盯高档房不放。据了解,20%的高档商品房投资比例,在全省房地产开发商中并不算高,有的甚至非此不建。在我省沿海某市,高档商品房已占房地产开发总量的50%左右,每平方米六七千元不足为奇。但居民的消费结构决定了,这类商品房的买家终究有限。一座城市,高收入者一般不超过20%,商家们大建高档房以谋高额回报,最终也只能是一厢情愿。 与高档住房比例居高不下相对应的是,普通商品房供不应求。比如经济适用房,它是中低收入阶层的首选。但这种基于房改和中低收入占多数的现状而推出的住宅类别,由于部门利益作祟,优惠政策难以到位,进展不尽如人意。去年全省计划建设经济适用房860万平方米,实际开工只有300万平方米。这在全国还是比较好的,南方一些地区近乎为零。即便如此,许多所谓经济适用房也只是徒有虚名,其面积之大、档次与价格之高,令普通消费者难以企及。 对商家来说,切不可因利小而不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盈小利、微利也是正常?模梢曰俪啥啵├豢赡艹ぴ丁? 国务院8月12日下发有关通知强调: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在我省,控制地价、减免收费、贷款优先等鼓励普通商品房建设的优惠政策呼之欲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代诗人的理想,在社会主义的今天还做不到吗?”在前不久的一次全省性的有关会议上,副省长赵克志激动地说。下半年,省有关部门将组织严格的房地产市场整顿,那些打着建设经济实用房幌子行高档房之实的企业将无隙可乘。 9月9日,省工商行与全省40家重点房地产开发大户的头头们坐到一起,共同研读国务院通知精神。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上有政策支持、引导,下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房地产尤其是普通商品房建设的好时候来了! 但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业内人士还应当保持清醒头脑。在资金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的现实下,一旦出现过热,造成商品房大量积压,不但开发商难以承受,还会直接殃及金融等行业。诚如国内房地产巨头、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所言:“目前全国地产业平均负债率高达85%,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企业的资金链就会断裂。”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从今年7月开始,我省在全国较早推出“鲁房景气指数”月报制度,及时将开发状况与市场行情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期望借此提醒开发商理智分析,冷静决策,规避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