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面不褪色的旗帜:共产党人的楷模--史来贺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5日09:3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史来贺同志生前在农田里劳动。刘轩摄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本报记者李杰 王明浩

  这是一个20世纪50年代就响遍全国的名字:全国民兵英雄、全国植棉能手、全国特级劳动模范……中共中央组织部曾把他的名字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列在一起,是群众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这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大地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他领导的村庄始终高举着社会主义旗帜,走在全国农业战
线的前列。今年春天,他离开了人世,但他的名字将被世人永远铭记:史来贺———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原党委书记。

  “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如果群众过不上好日子,那就是咱共产党人没本事!”解放前的刘庄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佃户村”、“长工村”。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住的土草房,糠菜半年粮。逃荒把饭要,忍痛卖儿郎。”1948年,刘庄解放了,工作队队长告诉史来贺:共产党是为穷人办好事的,是领导人民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剥削、大家都过好日子的社会。这话深深打动了史来贺。一年后,他站在庄严的党旗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冬,21岁的史来贺当上了刘庄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翻身解放后仍被贫穷、饥饿困扰的农民兄弟,史来贺的心头像压了一块石头:“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如果群众一直过不上好日子,那就是咱共产党人没本事!”那年秋季,连降大雨,刘庄收割到场的小麦发霉生芽,大片大片的秋作物被积水浸泡而死。眼看颗粒难收,村民们准备外出逃荒。史来贺和村上的党员干部一起做群众工作,他对大家说:“如今是新社会,有共产党领导,只要大伙心齐,就一定能战胜灾害!”史来贺带领大家一面改水排涝,抢种萝卜、蔓菁,一面建砖瓦窑,办豆腐坊、粉坊,到黄河滩割草,半年时间,给群众分了4次红,解决了群众的生活问题。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吃上了白面馍和饺子。

  刘庄地处豫北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给这块1.5平方公里的土地留下了4条3米多深、纵横交错的荒沟和700多块高低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荒地。从1953年开始,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车推、肩挑、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20年,投工40万个,动土200多万立方米,把一块块的荒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种粮种棉给刘庄人带来了温饱,如何让刘庄群众富起来,史来贺琢磨来琢磨去,看中了畜牧业。1964年,当时集体的家底还不厚实,史来贺花90元钱从新乡买回3头小奶牛,后来派人到新疆买回27匹母马。经过精心饲养,3年后,牛犊子变成了一群牛,小马驹变成了大马群!现在的刘庄畜牧场,有奶牛近300头,猪羊成群,年收入100多万元。刘庄工业的起步颇具传奇色彩。1974年,村里拖拉机上的喇叭坏了,换新的到处买不来,两名司机试着把坏喇叭拆下来修理,居然修好了。这下可乐坏了老史:咱能修喇叭,为啥不能造喇叭?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情况下,史来贺同大家一起搞试验,一次不行两次,小喇叭终于试制成功。开始时一天只能生产一对,后来增加到5对、50对、100对……刘庄的小喇叭响遍了大江南北。接着,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又陆续建起了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等,不仅有效转移了剩余劳动力,还为集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使刘庄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心与畅快。在史来贺带领下,刘庄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1985年,史来贺和村党支部其他成员经过反复考察,决定引进一项高科技生物工程,建设一座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制药厂——华星药厂。“这高、精、尖项目,咱‘泥腿子’能搞成?”有人担心“打不到狐狸惹一身骚”。史来贺还是那句话:“事在人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人家能干成的东西,咱们为啥干不成?”1986年5月20日,刘庄人自己设计、安装的华星药厂正式投产。打这起步,刘庄人创业的步伐迈得更快、更大了:1990年,筹资7000万元开始了华星药厂第二分厂的建设;1993年,建成青霉素钾、青霉素钠生产线;1995年,开始生产红霉素;1998年,氨苄青霉素投入生产;1999年,技术含量更高的生物发酵分厂破土动工……

  到去年底,刘庄村拥有固定资产9.1亿元,年上缴国家税金4500多万元,农民年人均实际收入上万元,户均存款20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原首富村”。刘庄人从刘庄的发展变化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遇事要有主心骨,不能听风就是雨。千变万变,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条啥时候也不能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过“大跃进”的“冲动”,也有过“文革”十年的“疯狂”。潮起潮落,风风雨雨,刘庄发展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人不解,曾请史来贺解“谜”。史来贺说:“俺刘庄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的办法是:遇事要有主心骨,不能听风就是雨。只有实事求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收到好效果。”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让广大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千变万变,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条啥时候也不能变!”

  1956年,初级社刚成立不久。这时,上级来了指令:刘庄所在的夏庄乡21个初级社要合并成1个高级社,并提名史来贺担任这个高级社社长。史来贺认为,现在成立大社的条件不成熟,不如以村为单位成立小社有利于发展生产,拒绝到任。就在夏庄乡召开万人大会宣布高级社成立的同一天,刘庄也召开大会,敲锣打鼓欢庆刘庄高级社成立。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目无领导”、“本位主义”……一记记棍子向刘庄和史来贺打来。开会、发文件没刘庄的份儿,该史来贺享受的待遇也没了。这一年,出现了多年不遇的涝灾。刘庄人在党支部领导下,齐心协力搞生产自救,硬是把上面不承认的高级社办得红红火火。而夏庄乡的高级社,因为管理不力,人心涣散,生产遭受很大损失,不得不以村为单位分为7个小社。

  在“大跃进”的日子里,公社开会布置并派人坐镇指挥各村“小麦高产放卫星”,要求挖地三尺,每亩上粪100车、下种150公斤,实现亩产小麦7.5万公斤。史来贺不理这一套。当时,工作组就住在刘庄,三天两头催办。没法子,史来贺勉强同意搞3亩地进行试验,其他仍按原计划种植。结果,3亩“卫星田”平均亩产仅130公斤,连种子都没打够。由于刘庄坚持只种3亩,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文革”期间,有人到刘庄煽风点火搞串联。史来贺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村里规定:“谁离开生产出外串联不记工分、不发盘缠;贴大字报,集体一分钱不报销。”那时最时髦的口号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史来贺说:“咱农民没苗咋吃饭?谁要草就叫他吃草好了,咱要除草留苗。”史来贺领着全村男女老少顶着压力搞生产,先后办起了机械厂、面粉厂、冰糕厂、食品加工厂等,使刘庄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工养农、全面发展、五业兴旺的新格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我国农村勃发出一派生机。这时,刘庄的土地分不分到农户?工厂包不包到个人?史来贺戴上老花镜,反复琢磨中央文件精神。他认为,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刘庄已由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入了商品经济生产,2/3的劳动力已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集体经济力量雄厚,如果一分了之,必然会阻碍生产力发展。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刘庄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兼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克服“大锅饭”的弊病,成立了农工商联合社,把农、牧、副、商、工等统一起来,实行“综合经营、专业生产、分级管理、奖惩联产”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践证明:史来贺的决断和刘庄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这种新的经营方式,既充分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极大地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比单一家庭经营更为充足和旺盛的活力。

  “经济搞上去,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跟上去。既要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又要把群众带到正路上。”

  “集体经济得有集体主义,共同富裕得有共同理想。”史来贺把思想政治工作看得很重。他生前常说:“经济搞上去,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跟上去。既要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又要把群众带到正路上。把人教育好,比啥都重要。”

  史来贺与村党委一班人几十年如一日,把对人的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刘庄村党委有15名成员,其中有6名党委成员分管思想政治工作。村里建立了党委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农户,干部党员人人有任务的思想政治网络。全村300多户人家,家家民主选举了家庭组长,让会当家理财的人负责一家人的生产生活安排和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在刘庄,思想政治工作村上管、厂里管,家里也管,真正实现了“齐抓共管”。结合农民的特点,刘庄村经常运用新旧社会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对比、待遇与贡献对比等方法,启发、引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通过对比,找到差距,比出干劲,激发奉献精神。

  华星药厂正式投产不久,有一次因为清理发酵罐的工人疏忽大意,干完活后忘了插上皮管,下一班工人向罐内输入的培养基被排入了地沟,等于半小时流走1000元钱。按常规,出现这样的事情,对违反操作规程的工人进行批评、处分,使大家引以为戒也就罢了。史来贺却想得更深更远:提高刘庄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比建设10个华星药厂更为重要。史来贺对干部们说:“农村现代化需要农民知识化,没有农民的知识化,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不牢靠。”

  为全面提高刘庄人的素质,刘庄投巨资建起了高标准的学校,使村里的娃娃不出村就可以受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系统教育。在选拔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修的同时,刘庄又邀请大专院校到村里办班。村里建起了科技大楼、卫星地面接收站和电视差转台,开办了图书馆、阅览室和青年民兵之家,每年订阅500多份科技报纸杂志,为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创造条件。在刘庄,还有几项不成文的规定,就是高中不毕业者不安排工作,没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姑娘没资格嫁到刘庄来;新过门的媳妇,必须到科研队接受几个月的科技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安排工作。

  现在,刘庄有140多人被评为工程师、农艺师、会计师、技师和一级、二级技术员,一大批土生土长、具有现代工业生产和管理才能的优秀人才,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1985年春节,许多家庭小组长向党支部反映,一些外村人来刘庄串亲戚时,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有的甚至拉刘庄人参加封建迷信活动。史来贺敏锐地认识到,不刹住这股风,就会动摇刘庄人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就会干扰刘庄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在史来贺的倡导下,刘庄村开展了一场反对封建迷信的大讨论,让村民们在大讨论中长见识,自觉地抵制歪风邪气。

  几十年来,刘庄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没有出现过党员违纪。从计划生育、婚丧嫁娶到养老抚幼,刘庄的干部、群众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村里14个姓氏、300多户、1600多口人,没有宗族矛盾及派别之争,没有封建迷信、赌博、打架斗殴、婚丧事大操大办等不良现象。

  一面不褪色的旗帜

  本报评论员

  史来贺是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名字。

  史来贺从1952年开始担任河南省新乡七里营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共51年。他始终胸怀远大理想,忠诚党的事业,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带领全村父老乡亲发展生产,把一个“长工村”建设成为一个闻名全国的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老百姓服他、信他、爱他、敬他,党和国家给予他很高的荣誉。史来贺以他50多年的奋斗实践,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是农村基层党的干部的榜样,是飘扬在人们心中的一面不褪色的旗帜。

  史来贺同志是发展生产力,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他说,“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如果群众过不上好日子,那就是咱共产党人没本事!”不论形势多么复杂,不论道路多么曲折,史来贺“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始终不变。从上世纪50年代,他带领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推广科学种田,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高科技项目推动农村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刘庄一路高歌猛进,不仅在80年代率先实现小康,还朝着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新农村阔步前进。

  史来贺同志是为民办事、为民造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干部既是带头人,又是服务员。”无论是困难时期,还是日子比较富裕的年代,史来贺总是把乡亲们的冷暖挂在心上。节日到了,他把肉、油、面、菜和糕点送到群众家里;村民病了,他都要亲自去看望。80年代初,刘庄人最先住上小楼;90年代后,刘庄人又兴建了单元式住宅楼。2002年,全村人均收入比1978年增加20多倍,达到上万元,户均存款20万元以上。刘庄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依托经济发展,年年都有新变化。

  史来贺同志是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模范。“吃苦在前,实干在前,吃亏在前”,是史来贺同志思想和行动的真实写照。他获得党和国家的多项荣誉称号,从不居功不自傲,始终谦虚谨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当群众平均收入比他的工资低时,他按全村平均水平参加分配;当群众的分配水平超过他的工资时,他又只拿工资,不要补贴。新房建好了,他坚持和最后一批群众一起搬进新居。他从不搞特殊,从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奉献很多,从不索取。

  现在,全党正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党的干部,这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经常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问题。史来贺同志的思想和事迹,是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部生动教材。史来贺同志已经去世了,但是他坚定的理想信念,爱民的真挚感情,高尚的思想品德,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清廉的个人操守,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人启发,催人奋进。

  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就是一面不褪色的旗帜。愿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从史来贺同志的思想和事迹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化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团结和带领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北京上东区”的形成 标志北京国际化的进程
搜索引擎,最不容错过的网站宣传方式!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进入欲望都市 喝冰锐朗姆酒 体验性感新生活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满足成年人的欲望
实现高品质的追求
非常笑话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图片
铃声
·[王 菲] 冷战
·[和 弦] 中意他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浪奉化站隆重开通
每天四元企业邮箱热卖
中医抗癌革命性突破
加盟赠国际供求数字卡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搜“票”(沪)
心的夏季旅游(豫)
婚嫁交友在京城
占便宜的机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斑马深爱着小鹿,表达爱意时却遭到拒绝,斑马大吼:……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