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当选村官:“经济能人”叫板“道德权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5日10:16 新华网 | |
新华网长春9月15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鲍盛华) 吉林省一位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参加村委会主任竞选,三年前因为“太有钱了”没有竞争过村里的一位“道德权威”。三年后,村民们的选票却让这位德才兼备的“经济能人”胜出。专家认为,选择富人为自己“执政”,说明农民们的新道德观正在形成:从单纯追求“道德权威”转变到道德风尚与经济发展共求。 第一次竞选“输”在“有钱”上 (新闻回放)拥有2000多口人的吉林省长春市兰家镇孟家村,在1998年年底的几天里不再平静,村民们听说,镇上的首富桑洪吉准备回来参加“海选”,要与已经在村委会工作了24年的黄万成争个高低!40岁的桑洪吉是村里出去的,是当地私营企业信泽集团的董事长,个人资产5000多万元。黄万成,44岁,是村里典型的“道德权威”,谁家有大事小事都是他出面解决,乡亲们对他很信任。选举结果是,桑洪吉输了。 (当事人评说)桑洪吉:我后来专门总结了一下,觉得输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的观念还没上去,发财的欲望不强。二是村民怕我目的不纯。说穿了,那时老百姓主要认的还是道德权威,只要忠实厚道就行了。 黄万成:1998年竞选的时候挺激烈,老百姓对我的人品挺认,在农村,矮子堆里拔大个儿,大事小情的,我能插上手,老百姓拥护,就选上了。 王忠军(60岁,孟家村村民):担心哪,桑洪吉那么大的企业,有没有贷款?万一到村子里捞一把怎么办?大家认一个老理儿:得选道德品行最出众的,可靠。黄万成是一个挺忠厚的人,我们就选他了。 (专家点评)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宋冬林教授:“海选”在我国农村推行之初,农民无法认识到这里面丰富的内涵。突然有了选择的权,他们肯定会延续几千年来的传统,寻找在道德方面的依赖感。因为这是被经验证明可行的,这样选择比较稳妥和可靠。 第二次竞选“赢”在“有钱”上 (新闻回放)2001年底,孟家村历史上第二次“海选”开始了。桑洪吉又出现在候选人的名单里。黄万成也不示弱,继续参选,谋划连任。这次的结果是,桑洪吉赢了。 (当事人评说)桑洪吉:老百姓的观念变了,他们发大财的欲望强了,我是村里第一个发了大财的人,所以老百姓把赌注押在我身上了。同时,这几年,老百姓也看出来了,我这个人给村里做了不少贡献,还不错。 黄万成:咱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就是研究种地的人。我从老百姓怎么在种植业上发家致富写了一份竞选报告。农民能干啥?不就得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下功夫吗?但咱没那么大的资金实力呀。桑洪吉提出的规划像个梦似的:大力发展村工业,今后三年要使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达到1亿元。还要建经济开发区、工业区、商贸区、农业旅游区、文化区和生活区……整天在地垄沟爬的老百姓哪见过这个? 王忠军:老村委会主任虽然有威望,但老农们都在底下议论,如果这样下去,再过20年还是老样子。原来选忠厚的人,现在看没用,谁也不得罪,大家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而且,村里一有什么事,就往农民身上摊钱。桑洪吉在竞选报告中说,以后村里不要各种费用,如果上级要,他就从自己的企业拿,还承诺自己不要一分钱工资!人,就得凭实力说话。再说,桑洪吉这几年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人家的德行也不错。放着这样的人不用,我们不成傻子了吗? (专家点评)宋冬林:这些个体经营者从一点一滴做起到拥有目前的财富,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老百姓是最聪明的,他们知道,自己的小家搞富了,才能有带富大家的可能。我觉得这是目前发生在中国农村的一种巨大进步。几十年来,村干部一般都是村民当中德高望重的人物,他们沿袭着道德治村的传统,但在发展经济方面的能力往往不强。由于几千年来小农思想的束缚,农民传统的道德观是一种比较狭隘的道德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农民用他们的选择说明了新的道德观正在形成: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满足现状转变到“富而思进”不苟安一时,从单纯追求“道德权威”转变到道德风尚与经济发展共求。 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新闻回放)桑洪吉上任后,先后无偿拿出100多万元帮扶特困村民、为村里修路、改变村容村貌。今年9月中旬,村里将亮起路灯。他还利用自己经商中的关系大搞招商引资,目前已经引入资金数千万元,共有200多农民成了工人。同时,他坚持“四不原则”:不要一分钱报酬,不报销一分钱费用,不经自己手花村里一分钱,不给农民摊派一分钱。村民们感慨地说,孟家村一年多的变化比过去20年都大。由于成绩突出,2000年入党的桑洪吉目前已经是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一肩挑。 (当事人评说)桑洪吉:国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现在富了,就想干点什么,只要后人说,当年要是没有桑洪吉,就没有孟家村的今天,那就够了,就满足了。可是如果不在一定的位置上,很多事干不了。必须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才能把自己的理想付诸实施。所以,我两次参选村委会主任。干了两年多了,我自己的感觉还可以。传统的村干部是“头年干,二年看,三年想下来之后怎么办”,因为想连任,他们就“少说话,慢张口,见了问题绕着走”。我不在乎这些,不怕得罪谁。我想,光折腾“大苞米”,思想没放开,维持现状,就没出息,所以我做了一些比较大的规划。我想让老百姓知道选我没有错。 黄万成:咱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就想把咱农民的事儿弄明白,村里的大事小情得有个明白人、压事的人管一管。然后探讨探讨农业增收,调整一下种植结构,多挣点儿钱。桑洪吉把原来的这些东西打破了。我在任期间,铺了一些砂石路,还栽了一些树,搞了稻田开发。我自己评价自己,总体上还过得去。但跟桑洪吉比不了,他是轰轰烈烈,我只能算平平淡淡。这个结果我认。 王忠军:我都60岁了,村里从没有发生过这么快、这么大的变化。我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盖了两个蔬菜大棚,一年净收入在1万元以上。晚上没什么事,我就和乡亲们到村中间新修的水泥广场上扭扭秧歌,心里别提多美了。咱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就是觉得选了这个富人没选错。有钱人没什么不好,只要他不坏,全心全意带领农民致富,我看对农民最实惠! (专家点评)吉林省委组织部农村处处长程跃勇:先富起来的人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和意义,肯定会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启用这些人方面,应该大胆一些。如果因为这些人真正带动了农村的发展而有一天走进了乡(镇)政府,也未必不是好事,不能用一个人财富的多少判断一个人的政治身份。如果这些能人为民着想,又积极追求进步,就可以把他们发展成党员,或者走进村委会。(完)(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