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东亚模式极限论在中国不适用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5日16:52 深圳晚报

  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

  东亚模式极限论在中国不适用

  本报记者肖峰

  刘伟简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与樊纲、钟朋荣、魏杰并称“京城四少”。主要致力于企业制度、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研究,代表著作有《转型期的国有企业重组》、《工业加速时期的产业结构研究》、《产权通论》等,曾获“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等多项学术奖项。

  我们羡慕人家的秩序井然;人家还羡慕我们的盎然生机呢!

  春天的那场SARS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大约在1.2至1.3个百分点,减少了100万个就业机会。

  人民币不会因为美国人的鼓噪而升值。

  中国经济已高速增长20多年,会陷入“东亚模式极限论”的怪圈中吗?

  昨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在深圳报业大厦会堂为市民作了一场精彩演讲。作为我市首届社会科学普及周的首位演讲嘉宾,也因其在经济学界的先锋地位,刘伟教授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昨天,在其下榻的人民大厦,刘伟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堵车是一个城市经济繁荣的标志”

  记者(以下简称“记”):刘伟教授,最近您的一个观点,“堵车是一个城市经济繁荣的标志”在网上引起很大争议。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刘伟(以下简称“刘”):不管网上怎样讲,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今年年初,我在北京开政协会议的时候,我说的这话。被媒体曝光后,引起很多人的质疑。为什么这样讲?你看,所有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都是困扰其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到发达国家去考察,羡慕人家的井然有序,但我们十年前去和十年后去,感觉不到太大的城市变化;而发展中国家呢,到处热火朝天,堵车、环境污染诸多问题存在,政府也因此饱受非议。可每一年,我们的城市都有变化,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外国人还羡慕我们的经济生机盎然。

  堵车意味着你有经济活动,你有人员交往;相反,不堵呢,标志着你的经济不活跃、不繁荣。不信,你到西部去,保证不堵;SARS期间,北京人都躲在家里,街上的人车都少,自然没有每天的堵车。这说明什么?萧条,凋零。那时,北京人打电话,还有人说想念堵车的时光,这是玩笑话,其实,他真正怀念的是经济的繁荣。

  还有堵车不堵车也不能说明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我在北京七点钟出门的时候,在路上准堵一个半小时,每天如此。我避开这个高峰,早走一会,或晚走一段时间,就不堵了。所以,如果堵车堵得有准、有规律,说明政府的管理还是有效的;否则,今天堵一个小时,明儿两小时了,堵得抽风,那就有问题了。

  SARS让经济增长损失1.2个百分点

  记:有人预期,今年春天的那场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超过了4个百分点。您如何看?

  刘:这是国内一种很悲观的看法。国外的一些专家和机构认为,这场SARS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在0.5至1个百分点,这又有些乐观。今年三月我们北大经济学院与国家统计局联合成立了一个国民经济增长核算中心,这个中心是一个学术机构。我们测算出的结果,六月份结束的SARS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大约在1.2至1.3个百分点上下。

  记: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哪里?

  刘:今年年初,一到三月份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快速,达到9.9%,这是多少年没有过的。我们知道,经济增长超过9%,就是所谓“过热”的迹象。这种势头与我们年初“两会”定的7%的目标就有较大的出入。因此,在那个时候就开始酝酿出台紧缩的政策。比如,收紧银根,抑制过热的需求等。

  不成想,三月底SARS爆发。这场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在以下的行业:一是生活服务行业,特别是餐饮娱乐行业;二是工业和建筑业;三是旅游业,特别是国外旅游,下降了75%以上;另外就是交通运输业,客运和空运损失较惨重。

  如果没有非典,按照年初的势头,中国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应该能达到8.7%-8.9%,现在匡算,这个数字应该在7.5%左右。因此,今年定的7%的任务还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另外,SARS还加剧了一系列的矛盾,比如说,就业问题更加突出。两会时我们定的目标,今年要新增800万个就业岗位。今年的非典,让我们的经济增长损失了1.2至1.3个百分点,而每个百分点意味着80万个就业机会,这样一算,就减少了100万个就业机会。因此,就业的压力很大,形势不容乐观。

  比如,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非典在很大程度上扩张了财政收支的缺口。另外需求疲软也是后遗症之一。

  人民币不会因为美国人的鼓噪而升值

  记:人民币是否升值的问题最近很热,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刘:我个人的观点,人民币现阶段会保持基本稳定。

  先说我们目前面临的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抉择。由于这场SARS,目前国内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是认为中国经济目前过热了,要收缩;二是觉得中国现在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而且需求不足。

  两种观点都有很充足的论据,因此相持不下。认为就业问题严峻,市场需求弱,人民币就不可能升值;判断通胀压力太大,财政要紧,银根要紧,人民币就要升。

  关于人民币要升值这个问题,是美国人先挑起来的。美国又要大选了,有些人就拿中国问题做文章,认为中国对美长期的贸易顺差影响了美国的经济。因此鼓噪人民币应该升值。

  人民币是升是降?这是关系到中国国计民生的问题,它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国内矛盾及其演变,以及我们据此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我个人认为,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还是失业问题和需求不足。但是结构上某些领域、某些行业存在过热的现象。因此我认为现阶段人民币不会大动。

  中国经济不会停滞

  记:西方有一种观点,东亚的经济模式在高速增长20年以后必然会停滞。很多亚洲国家也没有逃过这样的一个怪圈。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了20多个年头,您怎样预期?

  刘:西方的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了东亚的经济模式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东亚的国家通常经济在高速增长22年之后,会出现停滞甚至崩溃。他们这种观点的得出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经验。他们通过观察日本、泰国等国家,这些国家的确取得了高速发展的经济奇迹,但没有一个能超过22年的持续经济增长的。二是研究了亚洲国家的企业制度。这些国家的企业过分依赖银行,直接融资市场极不发达。还有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的腐败问题等等。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已经20多个年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西方人照搬东亚模式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的时刻。但是他们忘了一点。中国不同于那些国家的是,中国这些年的改革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加强了市场化,生产力要素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而且中国每年新增人口是1600万,相当于澳大利亚的人口。新增人口的消费需求每年能拉动经济增长至少4个百分点。因此,中国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国经过这20多年的发展,人均GDP达到了800美元,成为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理论上说,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就算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如果我们国家能保持7%的增长速度,未来1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将达到18万亿,人均GDP1600美元,这是中等收入的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再给中国10年时间,其他条件不变,到20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增长一倍,达到36万亿,人均GDP3200美元,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所以十六大写未来的时候,2020年,中国人均GDP不低于3000美元;再给中国10年,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比2000年的时候增长10倍,达到9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达到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中国以工业化为内容的现代化完成了,进入到后工业化社会。

  而按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思路,到21世纪的中叶,2050年,中国将赶上二流发达国家的水平。

  所以,我们的蓝图是在这个世纪的30年代,基本结束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完成我们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工业化历程。这将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的。

  目睹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完成工业化的历史,进入到文明昌盛的未来,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所以,我们都应该善待自己!

  作者:本报记者肖峰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满足成年人的欲望
实现高品质的追求
非常笑话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图片
铃声
·[王 菲] 冷战
·[和 弦] 中意他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吸引异性
  • 佛罗蒙男用香水
  • 登喜路红瓶的诱惑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斑马深爱着小鹿,表达爱意时却遭到拒绝,斑马大吼:……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