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入股新华发行集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7日13:03 外滩画报 | |
上海书刊发行市场迷局乍现 2003年,是图书出版界的“改制年”。9月1日,随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新颁布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的实施,一向被视为新华书店系统禁脔的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及批发权,终于对民营资本亮起了绿灯。 外滩记者 许凯/报道 小武/摄 “上海复星集团正在洽购当地的新华发行集团。”9月1日,一则出口转内销的消息通过一家权威经济媒体报道后,在国内图书出版界掀起波浪。 复星入股扑朔迷离 “有这么个事情,但具体情况我说不清楚。我们属于国有企业,这个事情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同时,记者也了解到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有和民营资本联手的打算。 那么,参与其中的“民营企业”是否就是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复星集团呢?为求证此事,记者与上海复星集团方面联系,得到的答复是 “复星目前正在做调研,调研的对象不止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一家”。 资金不足成了上海 新华发行集团扩张的“软肋” “其实,不管复星是否入股,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的改制已在所难免。”谈及复星入股国有出版发行业,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坦陈。 仍时常被业内称为“上海新华书店”的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成立于2000年6月11日,由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上海书城、中国科技图书公司、上海音乐图书公司及上海新华书店所属各区县店通过资产重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而成,总资产达12亿元,年销售总收入超过20亿元,并拥有176个直辖网点及仓储、广告、媒体、策划、速递等专业公司。 “集团主要目标在于连锁经营,建立全国大型书城连锁。”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哈九如说。 据了解,目前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已经“蔚然成规模”。集团已经形成东方音像连锁、大型书城管理连锁、社区书店连锁和跨地区连锁四种连锁业态。其通过与上海20多家出版社合资组建的和文公司,在杭州、广州、成都、西安、南京等地建立跨省市的连锁书店,在贵阳、福州等地建立了16家特约经销店,陕西和文公司还在西安开设了7家专卖店,形成了连锁经营的初级规模。 尽管如此,在推进连锁经营过程中,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还是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连锁经营是对技术性依赖特别强的一种经营方式,需要一套运作自如的软件技术系统和真正可以执行的运作系统,要长期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人才不够用、物流配送设施与技术落后都是进一步推行连锁经营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最重要的是,资金不够用也制约了集团连锁的进一步发展。”哈九如说。 哈九如所称的资金不够用,主要指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据了解,该集团近年来在网点发展方面投资比较大,利润所剩无几。“集团课本发行总量约占集团发行量的30%,所获利润不足以维持集团的大规模扩展。以东方音像连锁公司为例,2001年在新华书店网点重组的基础上,新开连锁店60家,其中装修费为300万元、设备240万元,合计540万元。2002年1-10月,又新开网点70余家,连锁店总量已发展到200家,资金缺口将超过l000万元以上。目前,东方音像连锁处于成长期,布点建网、抢占市场、规模连锁是它的主要特点。由于资金缺乏,连锁经营必备的电脑等设备在东方音像连锁公司还未尽快配置,出版信息、市场信息、进货信息、库存信息,销售信息、财务结算均得不到及时的了解与反馈,还没有达到出版资源与市场资源的共享,连锁经营的优势也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哈九如对集团所遇到的问题毫不讳言。 2002年全国图书发行总销售993.93亿元,其中新华书店系统总销售652.51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为65.6%。“尽管优势明显,但多年来新华书店一直实行各省直辖市单店采购、单店核算的模式,这种零散的采购方式很难产生规模效应。随着民营企业的介入,新华书店的销售份额已由之前的90%逐渐在减少。随着书、报、刊零售、批发业的放开,新华书店的政策优势将不复存在。”北京旌旗席殊书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席殊说。 复星集团进军出版业,发行网络先行 目前,净资产30亿元、总资产50亿元的复星集团,是上海滩近几年来迅速崛起的明星企业,尤其擅长于资本市场的“腾挪转移”:继复星实业成功上市后,复星集团先后收购参股了羚锐股份、友谊股份、天药股份、豫园商城这四家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其旗下的复星实业主攻药业,复地集团瞄准房地产,而由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担纲的信息产业集团触角伸向“传媒业经营”。 早在1月26日虹桥宾馆宴会厅隆重召开的复星集团2003年度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梁信军已经向集团总部、各产业集团和合资合作企业的二百多名经理描绘了一幅传媒业经营业务的发展蓝图。 这一发展蓝图,实际上是对2001年信息产业公司计划的进一步解读。2001年,该公司就曾许诺,复星信息产业经过3-5年的努力,构筑成为以资产经营带动产品经营,对接资本市场,由多家上市公司组成,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综合性现代传媒企业集团。 如今,这一“综合性传媒企业集团”轮廓初现。复星集团参与管理了广东《21世纪经济报道》等部分报刊的经营活动,主要把资本投向政策面上不太敏感的广告和发行领域。目前,其名下拥有的报刊发行销售公司主要有上海复星书刊发行有限公司、北京每日报刊发行有限公司、上海久远出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地铁书刊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译报出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汽车杂志社有限公司、上海微型计算机周刊有限公司和文汇出版服务有限公司等。 “复星信息及其投资企业不仅要善于收购、并购市场前景良好的、升值潜力巨大的各类企业。还要适时将已有投资企业的股权通过股权置换或出售的方式获得资金,并要努力通过上市的方法解决融资问题,真正拓展以投、融资相结合的资本经营。”复星信息产业集团高层多次在不同场合表露了参与传媒出版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操作思路。 “复星看中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是因为该集团在图书发行网络和物流传输方面的绝对优势。两家集团合作的方式是复星拿出10亿元左右的资金,新华发行集团拿出优质资产,双方共同挖掘图书发行这样一块潜力巨大的金矿。”席殊这样向《外滩画报》解读说。 复星参与新华发行集团改制的前景预测 2003年,被图书出版界认定为“改制年”,由于出版领域的管理机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压力,地方各级图书发行企业都面临着“奉旨改制”的课题。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改还是不改”,而是“如何改”。 2003年6月12日,在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三周年座谈会上,董事长哈九如曾就集团发展方向表态说,要全力推进集团向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转变进程。 9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实施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称:具备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经营场所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民营企业也可以和国有企业一样,申请出版物的国内总发行权及批发权。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民营资本进入发行渠道开了绿灯。 然而,针对复星入股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业内人士也存在不同看法。 知情人士分析,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吸引外来资金,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不外乎两点:巩固本地市场和跨区域发展。目前上海本地发行市场的盘子年均20亿元左右,而新华发行集团已经占到70%—80%的市场份额,新华发行集团在上海本地已经形成区域性的垄断,巩固本地市场的目标显得毫无必要。剩下的另一个理由就是走跨区域发展的路子。 但就跨区域发展而言,业内人士分析说,发行行业是一个画地为牢的行业,区域保护主义非常严重。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即使拥有复星方面雄厚的资本支撑,但能否向周边(譬如江苏、浙江)发展尚有悬念。双方的合作,仍显得不那么容易操作,其合作的目的——扩张也将受到诸多市场因素之外的限制。 在出版发行领域已经尝到甜头的复星集团是否能够一路顺畅?目前来看仍然有很多问号。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