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当局在教育领域推动“渐进式台独”的主要表现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7日14:29 新华网

  教育领域的“台湾化”活动,是伴随“台独”势力鼓吹推动“台湾独立建国”,力图从文化教育领域“去中国化”而产生和发展的。以1997年的“《认识台湾》教科书”事件为标志,教育领域的“台湾化”正式进入台湾当局公开落实推动的阶段。在李登辉与“台独”势力同流合污下,“教育台湾化”在2000年台湾政党首次轮替后,又成为台湾当局推行“渐进式台独”的主要内容。

  教育领域的“渐进式台独”涉及到教育范畴内的各个领域,其中最主要者莫过于教科书、教学语言和户外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台湾化”改造。

  一、“教育内容的台湾化”

  教育内容,即“课程”,是指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培养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和依据,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改革是推进“教育台湾化”的起点。

  一是改革教科书编纂体制,为“台独”教科书的发行大开方便之门。国民党当局退台后,对岛内教科书的编撰长期采用“统编制”,即由“国立编译馆”统一编写出版。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后,在李登辉推行“台湾化”、“本土化”的口号下,民间教育改革运动蓬勃兴起,部分极具“本土意识”的民间教改团体和“台独”势力极力攻击现行教科书以中国意识为主体内容、“太中国化”,并成立“教科书改造联盟”压迫当局彻底改革教科书的编纂体制;在民进党“立委”的推动下,“立法院”也频频通过提案,要求全面开放“审定本”教科书。

  迫于各方压力,台当局不得不表示,教科书将逐步分阶段分科采行审定制,开放民间书商参与。1994年10月13日,“教育部”表示中学教科书“审定本”将以渐进方式开放。1996年,“国立编译馆”开始退出国小教科书市场。1997年4月,“教育部”着手研订“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全面启动课程革新;旋即又成立“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发展专案小组”,着手研订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从该年9月始,“国编馆”逐年开放国小教科书审定本市场。2000年6月,“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教科图书审定办法”出台,明确规定九年一贯国民中小学学生课本可以由民间编纂,但必须报“教育部”或委托机关“国立编译馆”审定。据此,教科书的“国定”编辑制度被打破,“教科书”开始走向“一纲多本”阶段。开放民间编纂教科书的闸门一开,无疑为台湾分裂势力推动教材内容的台湾化提供了方便,随后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审定了多个民间编纂的教科书版本。为进一步规范教科书的编纂,2003年1月,台当局又公布部分课程纲要及删除了2000年课程纲要中的“暂行”二字,预计于2004学年度一至九年级全面实施。

  二是推动“乡土教育”,强行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台湾历史、地理、社会、人文、风俗等教育。拟订乡土教材和加强乡土教育,是“教育本土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乡土教育在早期一直被作为“教育松绑”的内容而列入台当局的“教改会”咨议报告。

  教给儿童乡土教材,使儿童认识乡土和培养热爱乡土的观念,这本无可厚非。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民党当局本着“以俗教实则民不偷”、“以乡之物教万民而宾兴之”的古训,就一直比较重视台湾的乡土教育。1956至1959年,相继编辑出版了《台南市乡土教材》、《屏东县乡土教材》、《苗栗县乡土文化》,包括史学家连横撰写的《台湾通史》,都可以称作很好的乡土教材。1976年,时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先生也曾指示,“为宣扬台湾先烈贤士的民族精神和奋斗史绩,‘教育部’应速编台湾史籍”。自此以后,台湾各级学校的教科书中均有乡土教育的部分,乡土教育活动在岛内也从未停止过。而且,自1970年起,由台湾省文献会与台北市文献会主办的“史绩源流研究会”,每年寒暑假都举办各项研讨会;台南县编制的“南县之旅”、台北市颁发的《加强乡土教材教育实施要点》、台北县编写的“我的故乡——台北县”等活动,这些都说明了两蒋时代对台乡土教学的重视。

  然而,伴随李登辉推行“本土化”和“两个中国”的分裂路线,“乡土教育”成为“台独”分裂势力推动教科书内容改革的重要诉求。尽管自1993年度起,台湾教育当局公布修订的“国民中小学课程标准”,规定国小课程自三年级起增列“乡土教学活动”,国中一年级增列“认识台湾”、“乡土艺术活动”课。但“台独”分子对此并不满意,并在台湾报刊媒体发动“乡土教学”的论战活动,一时间舆论认为“仿佛所有的知识、学问都寄托在乡土教育上,学校的人力、物财力也都投资在乡土教育上”。在各种压力下,1993年台“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员会”和“人文及社会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相继成立了“本土语言教材专案小组”与“乡土语言辅助教材大纲专案小组”,以搜集资料研拟闽南语、客家语和原住民语本土语言教材。1994年8月,“教育部长”表示未来二、三年间将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时程,1996学年度将强调乡土教学,小学每周会有两小时进行乡土教学。同年10月,台“教育部”修订发布“国民中学认识台湾课程标准”,台湾本土历史列入国中正式教学科目。1996年5月,李登辉称“过去国民党太强调大陆的历史文化,要让新生一代了解台湾”,提出了推动“乡土教育”的方向。1997年,国中认识台湾课程正式启动。在李登辉的指示下,台“教育部”决定在中学开设《认识台湾》新课程,并于1997年2月编辑出版《认识台湾》教科书——《地理篇》、《历史篇》、《社会篇》。

  民进党上台后,台湾当局推动“乡土教育”更加全面而深入。2001年3月底,台当局公布了“本土化教育”政策,规定从2001年8月新学年开始,九年一贯教育推行“乡土教学”,将《认识台湾》作为教学范本,从中学推广至小学。2002年,台成立“本土教育委员会”,作为规划本土教育的机制,全面审视国中小九年一贯新课程中的“本土教育”内容,并了解“认识台湾”等本土课程是否已放入新课程,催促加快教材内容的“台湾化”。同年12月,台“教育部”举行九年一贯课程审议委员会议,决定新的课程纲要中语文及社会领域的课程目标与理念内容中“乡土文学”将修改成“台湾文学”、“闽南文化”则改成“台湾文化”,而通称的“汉字”将改成中性的“文字”;国中小课程正式纲要中“台湾史”内容往后延伸到国中阶段,明确规范“认识台湾”等台湾相关教材应纳入国中课程,国小高年级课程则改以教授台湾重要人、事、物为主,而国中小领域中的台湾教材比重,预估将可较原订比例增加约一半,以落实加强学生对台湾的正确认知与认同。该纲要已于2003年1月公布、将于2004学年正式实施。

  陈水扁当局推动教学内容“台湾化”的触角,还延伸到学生军训和军校课程的设置上。2002年11月,部分民进党“立委”就曾举行记者会,要求高中以上的军训课程应增加“公民防卫”等课程;一些激进“台独”分子甚至认为,面对“对岸中国发展超限战等新战争思维”,“国家安全”规划课程应确立“民主和平、主权独立、公义福祉”作为台湾的“国家目标”,在“公民防卫规划”中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同”。为加强对军队的思想控制,实现“军队课程的本土化”,2002年4月,民进党和“台联党”22位“立委”连署在“立法院”通过提案,“要求‘国防部’把‘国史馆’编的《台湾“主权”论述》、《战后“台湾民主运动”》等记述‘台湾五十年来奋斗历史’的系列书籍加入军队‘莒光日教学’,甚至列为军校的必修课程。”

  二、教学语言的“去中国化”

  教学语言的“去中国化”是伴随李登辉推行的“本土化”政策而产生的,是“乡土教育”推动的直接结果。

  (一)动摇“国语”的官方地位。语言是构成文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一些极端“本土派”看来,以北京话作为共同语言是“大中国沙文主义作祟的结果”,因而他们公开鼓吹应以“台语”代替北京话作为台湾的“官方”共同语言。为打破“国语”的唯一“官方语言”地位,一些极具“本土色彩”的社团如学生台湾语文促进会、哥城台语基督教会、育德文教基金会、台中台语演讲会等陆续产生,甚至出现了以“台语”为教育语言的“台湾文化学院”、淡水工商管理学院台湾文学系等。····视频热评····

  然而,由于国民党当局的语言政策是在以“统一语言”、“国语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以选修方式开放“母语”,因此“国语”作为唯一“官方语言”的地位较长时间内并未发生动摇。然而,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这一状况迅速发生了变化。2000年6月,台“教育部”即废除了“国语推行委员会”,改为“本国语文字工作推展委员会”。2002年3月,“台联党”“立委”提案要求将“台语”列为“第二官方语言”。不久,台“教育部长”黄荣村表示,为配合“乡土母语”教学的推行,将在三年内针对闽南语、客家语及原住民语等各种“国家语言”提出“部版”统一文字与拼音系统,作为各语言文字化的建议版本和“官方语言”政策的选择参考依据。同时,拟将目前的“国语文推动委员会”改组为“国家语文发展委员会”,华语、闽南语、客家话和原住民语未来所谓的“国家语文”将包括,并列为该委员会的工作重点。2003年2月12日,为配合“通用拼音方案”的公布实施,台“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宣布,废止施行已数十年的“国语推行办法”,“国语不再是岛内的共通语言”,未来电视、电台、电影等也将全力推广“闽南语”予以配合。

  (二)推动“台语(闽南语)”方言教学。李登辉上台后,在语言教育上逐步推行以闽南语等“台湾话”为主的政策。1993年台当局正式宣布将实行“双语教学”。新修订的国小课程标准决定,从1996年开始三年级至六年级增设“乡土教学活动”一科,其中包括乡土语言教学。是年8月,“广播电视法”有关电视及广播电台限制“台语”节目时间的条款正式废除。但由于台当局仍坚持“国语政策”,因此当时积极推行“母语教学”的全部是民进党执政的县市,包括台北县、宜兰县、新竹县、台南县和高雄县,所谓的“母语教学”实际上是指“不禁止母语”,并没有配套的推行“母语教学”的语言计划。

  2000年,根据台湾教育当局颁发的台湾中小学九年一贯制课程暂行纲要,从2001年8月1日开始,台湾所有实行九年一贯制课程的中小学一至六年将专设“乡土语言课”,用台湾的地方方言,也就是闽南话讲课,台当局将之称为“母语教学”。2002年8月,“行政院”核备“中文译音使用原则”正式确定将采行“通用拼音方案”,国中小学语言教学虽不强制使用“通用拼音”,但台“教育部国民教育司”随即表示,“将修订乡土课程纲要,原来一年级教音标拼写,改为四年级后才教,小学前三年以听和说为主”。10月,“教育部中小学课程修订审议委员会”就做出决议,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提前实施乡土语言闽南语、客家语的音标符号系统教学。而每学年举行的“全台乡土歌谣比赛”,在小学“乡土语言教学”中仍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改变拼音系统。台湾的中文译音问题即拼音方案之争问题由来已久。台湾长期沿用1918年公布的注音符号。然而,1996年,台“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筹设“亚太营运中心”,统一中文译音开始浮出水面。1999年初,“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提出“中文译音统一规定”草案,以“国语注音符号二式”作为统一的方法,但遭到学界和翻译界的普遍反弹。1999年7月,“行政院教育改革推动小组”决议中文音译采用汉语拼音,立即引发10余名民进党执政县市长的反对。在此压力下,“行政院”被迫行文“教育部”针对执行细节再研究。

  陈水扁上台后,出于“台独”意识形态的考虑,着手推行一套适用于“台语”的“通用拼音”。2000年10月7日,台“教育部国语推动委员会”正式公布“中文译音统一规定”草案,确定以台湾本土研制的“通用拼音”取代“汉语拼音”。虽然民进党当局为之极力辩护,但这一方案仍立即遭致各界的强烈抨击。10月31日,迫于压力,台“教育部长”曾志朗作出“建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并送交“行政院”,且同时附上“国语会”建议使用“通用拼音”意见。然而,“教育部”的意见迅速遭到了基本教义派的强烈反弹,且由于“行政院”对此作出“退案处理”,“拼音方案”再度引发了激烈争议。由于各界意见不统一,该案最终被搁置。但2002年8月,在各方意见未统一下,台“行政院”强行核备了“中文译音使用原则”,正式确定将采行“教育部”建议的“通用拼音方案”,自此台湾地区的地名、姓名等将以“通用拼音”为准。

  (四)鼓励筹设“台湾文学系或研究所”。与“乡土教育”和“母语教学”相配套的是“台文系(所)”的设立。1996年8月,台“教育部长”在“立法院”答询时表示,已核准新竹师范学院和台南师范学院于1997年度分别招收“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硕士班和“乡土文化研究所”硕士班,此前还核定新竹师院成立台湾语文研究所,以配合台南师院“台湾语言教学研究所”办理在职教师从事本土化教育进修工作。2000年9月,台“教育部”以提供师资等政策性措施鼓励公立大学成立“台湾文学系所”,以配合“乡土语言教学”,随后包括清华大学、台北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和成功大学相继提出申请增设台湾文学系所博士班、硕士班或大学部。2002年,台南师范学院将已成立的“乡土文化研究所”正名为“台湾文化研究所”。

  三、社会教育机构的“台湾化”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它是以作为课堂教育的辅助设施而独立存在的。所谓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社会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出版、电影院、剧院、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机构。近年来,为适应“‘台独化’乡土教学”的需要,一些极具“本土色彩”的社会教育机构和户外教学设施纷纷设立,逐渐发展成为“凸显独特台湾文化,并作为台湾人逐步认同台湾文化的凭借”。

  一是宣扬“台湾意识”的博物馆的设立。博物馆是搜集、保存、研究、展览有关历史文化、科学等史料文物的机构,是后人了解在地历史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台湾,博物馆是作为社会教育活动场所而设置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如火如荼的“本土化”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台湾博物馆数量和类型上的长足进展。高雄市立美术馆(1994年)、“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高雄,1997年)、台湾原住民文化园区(屏东)、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台南永康,正在积极筹备中),以及着重社区认同、凝聚社区意识的“社区博物馆”,如以彰显地方产业为诉求的莺歌陶瓷博物馆、坪林茶叶博物馆、清水韭黄产业文化馆、玉井芒果产业文化资讯馆、白河莲花产业博物馆等;以特殊的自然或人文景观为诉求的北投温泉博物馆、台南县菜寮溪化石馆、高雄县甲仙化石馆、宜兰县兰阳博物馆等等,加上县立文化中心附属博物馆,纷纷设立,形成了多元绽放的局面。它们通过举办教学性展览、展览室现场演说和重新调整文物布展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已成为研究台湾“本土文化”、学生户外教学的重要场所。

  民进党上台后,在台“文建会”的直接主导下,加快了各种极具“台湾本土”特色的专业博物馆的成立步伐。2000年,台当局“文建会”接管了“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预定2006年建成,其负责人声称该馆“未来就是代表台湾,犹如故宫代表中华文化一般的同等角色”。同年,“故宫博物院”院长杜正胜上任后即表示要重新调整文物布展方式,将“中国历史”与“台湾历史”分隔开来。2002年1月,创立50余年的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开始改隶“国家史料馆”,更名为“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将“在既有基础上,结合地主文史团体,扮演重建台湾文化的角色”,从而将“台湾地方文献提升为国史地位”。同年7月,历经11年筹备、具有“台湾本土之最”的“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在东台湾正式开馆营运。尽管如此,一些“台独”势力仍然建议,当局应从速筹设“台湾音乐博物馆”、“台湾美术博物馆”、“台湾电影博物馆”、“台湾戏剧博物馆”,以保存濒绝的台湾本土文化艺术资料。

  二是推动“地方文化馆”活动,充实校外教学设施。为推行“本土化”的需要,台湾当局积极鼓励成立以研究各地“乡土民性”为主要内容的民间自发性的文史工作室和社区发展组织,通过寓教于休闲的方式,落实地方文化扎根工作,建构“台湾文化的主体性”。1992年,在李登辉指示下,台当局开始推动“社区总体营造政策”。1994年,台“文建会”正式实施“社区总体营造”及办理“地方文史社团基础工作研习计划”等各项执行计划。1996年“文建会”订定“文化建设基金管理委员会补助地方文史工作处理要点”,加上此前通过的“社区总体营造奖助须知”等,对地方文史工作室的补助或奖励加以规范。在台当局的鼓励措施下,“地方文史室”以每年超过30个的速度成长。这些设施“既能增进当地民众休闲品质,也是活的乡土教材”。

  民进党上台后,继承了李登辉的“社区总体营造”计划,由“文建会”主导,在地方文史工作室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地方文化馆”项目建设,以搜集整合各乡镇现有历史、文化、艺术、观光、生态资源,建立“乡土文化”据点。2001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文建会”社区总体营造人才培育计划,分别在台湾北、中、南、东四处,各举办一梯次的“社区文史记录种籽工作坊”,通过文史工作者办讲座和实际田野操作来推动文化基层扎根。2002年,台当局“行政院”宣布实施“新故乡社区营造计划”,将于未来六年投入325亿经费进行活化乡村社区组织,活化地方文化活动等方案。“文建会”将“地方生活文化馆”作为年度重要施政计划,并举办“文化论坛——地方文化馆系列讲座”,希望通过设立具有创意特色的“地方文化馆”,将原有以县市政府所在地的核心生活圈重新规划,更往基层扎根。台“文建会主委”陈郁秀就表示,“希望各地的生活文化馆扎根计划,未来能成为认识台湾文化的重要基地。”

  三是允许设立鼓吹“台湾主体性”的出版机构、电子媒体等。图书出版等大众传媒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教育渠道,由于其能提供学生立体的知识和丰富的资料,可对学生的“基本定向或特殊意见发挥直接或间接的双重影响”。

  在图书出版方面,随着“政治解严”和“本土化”的推行,台湾当局于1999年初废止了出版法及其相关法规,使“本土图书出版业”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标榜“本土特色和台湾精神”的“前卫出版社”成为较具规模的“本土文化”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台湾文史丛书”、“新台湾文库”、“台湾研究丛书”、与“台湾教授协会”合作出版“教授论坛丛书”,2000年因出版《台湾论》更“名声大噪”。其关系企业“草根出版公司”则是另一个“本土文学”出版重镇。此外,望春风出版社、南天书局、玉山社也是有明显“本土色彩”的出版社。在李登辉“本土化”政策的影响下,过去一些较中立的出版公司也开始注重“本土特色”作品的出版活动。在报刊方面,一些宣扬“台湾化”的“本土”杂志报纸也纷纷出现,其中较具影响的有《自由时报》、《民众日报》、《台湾日报》、《新台湾周刊》等,它们通过开辟专刊等方式,刊登“导向性言论”。

  在电台和电视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民进党主导下,涌现了大批彰显本土的“地下电台”,并逼迫当局开放电波频道,最终民进党或亲民进党的人士获得了18家电台的许可,它们几乎全部用“台语”广播。而且,迫于民间要求开放电视频道的压力,台当局于1998年新开了主要播报“本土节目”为主的“公共电视台”,原有的各大电视台也因应“本土化”、“台湾化”,增开了“台语新闻”或“台语节目”。此外,90年代后,台湾电影不论是从创作还是从电影对白上都更倾向于“台湾化”。标榜“本土性”的电影人如吴念真、小野等,以“非常台湾”的方式,以电影这一载体呈现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台湾面貌,形成一股“台湾新电影”的热潮。新开的网站更越来越多地充斥着“台湾”、“本土化”的气息,成为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要渠道。(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刘佳雁)····视频 热评····(来源:中国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满足成年人的欲望
实现高品质的追求
非常笑话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图片
铃声
·[王 菲] 冷战
·[和 弦] 中意他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吸引异性
  • 佛罗蒙男用香水
  • 登喜路红瓶的诱惑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斑马深爱着小鹿,表达爱意时却遭到拒绝,斑马大吼:……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