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服务于民 从管制行政到服务行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8日01:06 重庆晨报 | |
政府应该干什么?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从全能行政转向有限行政”;政府应该怎样干?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从管制行政转向服务行政。” 从自上而下、板着面孔的“管制”,走向相对平等、和蔼可亲的“服务”,对普通市民来说,可以感受到的是政府机关、官员工作作风、办事效率的改善,而在这种“改善”的背后,是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 告别管制 所谓“政府治理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政府用怎样的手段来行使社会管理的职能。传统的手段是“管制”,名目繁多的审批项目——办一件事,需要多次跑衙门、办手续、盖公章,是对这种模式的最好诠释。 2000年以来,本市政府累计取消行政审批项目602项,减少57.38%。但对直接与政府打交道的企业来说,“取消”仍有潜力可挖。 市内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告诉记者,他数了一下,在房地产开发中要盖的公章有30多个,如果有些环节不通畅,为此跑的腿可能更多。为此,这家房地产企业专门成立了一个办公室,负责在各个部门来回跑腿盖章。 老板的“不爽”之感,政府也在关注。市政府法制办有关人士说,现在,房地产开发商从征地到房屋修建竣工,要在10多个部门的行政审批中“层层过关”。所以,今年,我市将以改革基本建设领域行政审批为突破口,对全市基本建设领域的行政审批及其相关收费项目进行清理。 清理、取消的目的,是为了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对此,市长王鸿举说得非常明确:“多年形成的管制型行政管理模式,把行政相对人当成管理对象而不是服务对象,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而强化行政审批,不是提供社会服务、便民服务而是层层设卡,办事机构臃肿,手续复杂,程序繁多,效率低下。不仅不利于良好政策和政务环境的形成,而且严重不适应当今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那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走向服务 走向服务,首先的问题是官员的意识:是当官做“老爷”,还是做“公仆”为人民服务? 这是老话重提,但现在的问题是有有制度化的保障。比如说审批制度,西南政法大学经贸法学院院长唐青阳说,一个审批项目,因为办事人有求于“官”,就有可能为部门甚至个人带来利益,清理和取消不必要的审批项目,不仅可以让机关的门不难进、事不难办,而且,权力腐败的机会也就越少。 政府应该为公众想得更多、做得更好。政府法制办综合处处长赵德明说,今年的SARS危机之初,个别地方出现应对机制不健全,某些政府部门工作不力,这反映转进程中政府职能的现状,即经济建设的职能比较强,公共服务的职能相当薄弱。由此得到教训就是,政府应该加快公共型财政体制建设——政府的钱,应该更多投入到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等公益性项目中,造福每一位公民。 以人为本 今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这次会议认为,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施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用词的变化,已经足以让人感受到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地位的变化——过去,在管制型治理模式中,这些人可能没有违法,但却几乎被强制性地“收容遣送”,现在,在服务型治理模式中,他们是生活无着的弱者,应该得到“救助”。 从管制行政到服务行政,变化正在还将继续进行,而所有的变化的基调将是:以民为本。消息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