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形势严峻 大龄下岗失业人员超300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8日09:15 温州新闻网 | |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记者林红梅)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今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做好再就业工作,需要对全国就业形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都将比较严峻。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 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居高不下,是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结果。一些国有企业冗员过多,是历史形成的。国有企业职工总数已从最多时的7500万人减少到2002年底的4400万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处于攻坚阶段。在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还会有一部分富余人员需要分流。一方面,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多数下岗失业人员文化偏低,技能单一,就业能力和就业观念不适应新形势,再就业相当困难。就业结构矛盾和总量矛盾相叠加,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变得更加艰巨。 尤其突出的是,全国大龄下岗失业人员超过300万人,用人单位一般很少招用,而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其中不少人的自身能力又难以适应,这部分人成为就业的特别困难群体。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抽样调查,失业周期最长的几乎全部是大龄人员。这部分人员大多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由于长期失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致使生活十分困难。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从我国实际看,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加大,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就业课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村仍有上亿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的已达8200多万人。今后几年,这种转移的速度和规模还会加大。 除以上因素外,今年上半年非典疫情的发生使就业矛盾加剧。受非典疫情影响大的旅游、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国89个大中城市二季度用工需求比一季度下降10%。在许多地区,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执行被迫推迟,常规性培训和招聘活动一度停止,给推动再就业带来了一定困难;大学生就业工作难度加大。截至7月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7%,尚有70万人未正式就业。 但是,我们具有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一是我国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这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这是增加就业的有利因素。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上升,同样的经济增长率将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效应将进一步释放,这是对再就业工作的有力推动。 近年来,我国再就业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从1998年至2003年6月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有2780万人,其中有1850万人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实现了再就业。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已经明确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再就业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关键是要全力以赴地抓好落实。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努力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调动各类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我国再就业工作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