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农村教育开始新的跨越 专家剖析三大症结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8日17:4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王黎、张景勇)我国农村教育在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后,又将迈向“两全”的新征程: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今后我国农村教育要进一步通过建立稳定的体制环境和制度保障,逐步进入全面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两全”新阶段。

  从“两基”到“两全”,一字之差,却折射出我国农村教育整体思路、发展方向的历
史性变化。历经几十年的稳步发展后,我国农村教育正在开始新的跨越。

  从“两基”到“两全”,是否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两全”目标的提出有着坚实的基础。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提出,到2000年实现“两基”的奋斗目标。截至2002年底,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40%提高到现在的91%,青壮年文盲人口比1990年减少了4100多万。

  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在2002年全面运行,这从根本上推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实现从主要由农民承担向主要由政府承担的转变、以乡镇管理为主向以县管理为主的转变。我国各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近年来有明显增加,2002年全国财政预算内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达到了990亿元,占当年义务教育总投入的78.2%。

  从“两基”到“两全”,为我国农村教育描绘了怎样的蓝图?日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要求,要用5年时间在西部地区实现“两基”;2007年底,西部地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到2010年,西部地区所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实现“普九”目标,全国实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在‘两基’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国还有431个县尚未‘普九’,其中372个县集中在西部地区。”周济指出。

  为此,教育部提出,要尽快建立规范的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低于税费改革前水平并逐步有所增长;大力开展帮扶中西部地区、帮扶困难群体的“两帮扶”工作,整体推进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完)

  他们缘何离开校园?——专家“把脉”农村学生辍学顽症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景勇、李薇薇、孙承斌

  家在山东省郓城县农村的张文乐才10岁出头,小学没毕业就离开了学校;湖南省新化县农民肖保国有一子一女,两个孩子初中都没有读完便到广东打工……在我国农村,像这样辍学的学生并不少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近日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实施情况时指出,我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全国2861个县级单位中还有431个未实现“普九”。已经“普九”的部分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居高不下,一些省、自治区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在5%以上,个别地区达15%左右。

  来自教育部的数字也显示:虽然自1994年以来,全国中小学入学率逐年提高,在校生辍学率逐年下降,但是近年来农村初中在校生辍学率又连年回升,2001年已达到5.47%。

  知识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已形成共识,提高自身素质也成为农民的呼声,但农村学生的辍学率缘何还居高不下?

  “为何辍学?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费用问题,有些农村学生没钱上学;二是一些人认为读书无用,农村教育不能很好地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不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文喆鲜明地指出症结所在。

  教育部部长周济则认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目前,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岁至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全国现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四分之三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培养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很难适应农民多样化的需求,农村各类教育资源整合不够。

  农村学生的大量辍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即使每年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3%,全国一年也有100多万人辍学。数以百万计的没有接受义务教育的人进入劳动者行列,将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中小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的主要原因。”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水山认为,学生辍学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如何解决农村学生辍学率连年上升这个顽症?专家们认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标本兼治。

  李水山认为,农村教育的“出口”是关键问题,是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和农村教育走不出低谷的核心问题,要彻底解决“出口”问题,让受教育的农村学生有一个满意的“归宿”。

  文喆非常系统地提出其思路:一要加大投入,特别是加大中央及省级政府的支持、投入。二是农村教育要为三农服务,使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把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面对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的浪潮,要为农民适应这种转移提供培训提高的机会。

  文喆还强调说,必须明确义务教育是当地政府的责任,同公共卫生一样,要大力支持。

  “要真正把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落到实处,让广大农民增强‘不送子女上学违法’‘招收未成年人做工违法’等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治教。”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周逸先博士非常重视法律的作用。

  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已下决心解决农村学生的辍学问题。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指出,控制辍学工作必须政府、社会、教育部门和学校以及家庭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必须坚决控制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完)

  农村教育,如何走出“乱收费”怪圈?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 孙承斌 邹声文

  “在城市,乱收费的后果是上什么学校的问题;而在农村,后果则是这些孩子还能不能上学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周逸先博士长期从事农村教育问题研究,不少农村学生的命运让他感到揪心。

  在江西波阳,一位初三学生一年里先后向学校缴纳了数十种费用,名目有报名费、报考费、补课费、书本费、试卷费、英语听力磁带费等,缴费总额高达2089元,远远超过这个贫困县一个农民家庭全年的纯收入。

  贫困让许多农家子弟不得不提前品味人生的艰辛;而五花八门的收费项目,使他们本来就崎岖不平的求学之路愈加艰辛。

  周逸先认为,在城市,学校经费都是由财政支付,学校乱收费的主要动因是小团体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在农村,政府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学校运转的需要,乱收费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

  “有一次开会,一位来自宁夏农村的老师告诉我,学校除去必要的开支,平均到每位学生的办学经费只剩10元钱。就这10元钱,要维持学校日常运转,要支付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的工资,有时穷得连粉笔都买不起。”

  农村教师的工资分两块,60%由国家拨款,40%由地方财政支付。“如果地方财力不行,教师的工资就没有保证。”周逸先说,“为了给教师发工资,一些学校就会想出一些名目向学生收费。”

  基层政府搭车收费,更让农村地区的学生和家长叫苦不迭。家住四川东部华蓥山麓、现在县城上高中的谭健同学回想起自己上学的经历,总感觉有一些后怕:有一年春天,村小学开学当天,几名村干部把住学校门口,向每个学生家庭收取100多元的乡村道路维护费、宅基费等。像谭健这样没带钱的学生进不了校门,只好无奈地站在校门外。“要不是在外地工作的叔叔帮忙,我很可能早就退学了。”

  越演越烈的教育乱收费,损害了无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2月,中央纪委表示要坚决禁止和纠正中小学校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的乱收费行为。随后,有关部门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行动,相继查处、公布了一批教育乱收费案件。

  教育部部长周济认为,我国治理农村中小学教育乱收费已取得成效。“目前全国已有54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1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在农村中小学实现‘一费制’。”

  为解决农村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付出了很大努力。据介绍,199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内拨款为430亿元,到2002年,这一数字已增至990亿元,是五年前的2.3倍。周济表示,“我国初步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农民办’到‘农村教育政府办’的根本性变革。”

  标本兼治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周逸先则认为,要真正解决农村教育乱收费的问题,就应从学校、政府、财政等多方面同时入手。“但最关键、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通过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增强政府财力,才能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从根本上杜绝农村教育乱收费的问题。”(完)

  专家建言: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有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王黎、邹声文)我国目前有数百万农村教师,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恪尽职守,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专家认为,长期困扰农村教师队伍的一些根本问题依然存在。

  教育界专家认为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有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依然严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决,但不少地方仍存在着旧账未了新账又添的现象。农村教师工资严重拖欠问题,已成为直接制约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

  二、教师数量稳定增加,师资使用效益不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教师数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到2001年,我国农村小学教师达379万多人,农村普通中学教师达164万多人。农村小学和普通中学生师比分别为22.68:1和19.90:1,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生师比偏低,表明我国教师队伍总量偏高,师资使用效益不高。过于庞大的教师队伍必然加重教育经费负担,加大解决教师工资拖欠问题的难度。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农村教师中民转公教师多,代课教师多,层层拔高使用的多,教师整体水平难以保证。此外,由于待遇低、工资拖欠、专业教育程度低、师资来源复杂、管理松散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一些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职业意识淡漠。

  专家认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实际上都是体制性问题,因此加快体制创新,建立符合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实际的教师工资发放和人事管理制度,是解决农村师资问题的前提。要以县为主,多方支援,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提高工资待遇,实施贫困和边远农村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加快农村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控制教师总量,减员增效,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特别是向农村地区流动;建立严格的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建立合理的农村师资输入和交流制度。

  专家表示,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应该加强师范教育改革,建立符合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教育体系,强化教师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培养;建立新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除学历补偿教育、知识技能培训外,还应承担起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价值观引导、师德培养、科研指导、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重要工作。(完)

  城乡教育:令人警醒的巨大反差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 吕诺

  现代化的教学楼群、设施完备的运动场馆、宽敞舒适的学生宿舍……教师节期间,一位来自西部民族地区的中学教师,参观了一所北京的优质学校后流泪了:我们的学校差得实在太远,什么时候才能赶上?

  老师的眼泪,不禁令记者想起暑期在一些中西部农村学校看到的景象。

  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一座必须拆除的D级危房,上学期还是马关镇小白岩教学点的教室,屋顶千疮百孔,墙壁满是裂缝。记者顺着一个木梯爬上阁楼,已开始腐朽的木板在脚下咯吱作响。直起身来,头几乎顶到瓦片……

  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记者见到花园小学的孩子们在7间庵棚里迎来了新学期——他们原来的29间破旧校舍,在今夏淮河流域特大洪灾中几乎全部坍塌。阜阳市教育局局长耿玲说,秋季开学,阜阳近6万名学生要在这样的庵棚里上课,我们正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在入冬之前搬进校舍。

  拿农村地区的薄弱学校与城市里的示范校简单对比未免有失公允,但城乡享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对比上海和贵州在校生人均教育经费,1998年,小学生人均经费上海为2621.16元,贵州是296.44元,前者是后者的8.8倍;初中生人均经费分别是3523.46元和520.78元,前者是后者的6.8倍。当贵州40%以上地区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上海高中阶段入学率已达97%。

  尽管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仍坦言,我们是穷国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农村教育基础尤其薄弱,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受教育机会很不平等,城乡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改革农村教育,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具有重要作用。

  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教育行政部门也在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认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改革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分税制后中央财政收入目前已提高到5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相应削弱,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重心应该上移,进一步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的地位和责任,特别是要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调整各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扭转目前教育资源以及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严重地区差异。

  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义务教育真正实现平等性、全民性、普及性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城乡教育的巨大反差令人警醒。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广大农村师生的共同呼声。(完)

  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 专家剖析我国农村教育的三大症结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孙承斌、李薇薇、张景勇

  安徽省阜南县柳沟镇的焦大姐最近有件难解的烦心事:初中毕业回乡的女儿在家闲着无事可做。“你说她能干嘛?考学考不上,地里的活没干过,连洗碗做饭也不会!”前些天,有人帮女儿找了个在城里做保姆的活,可是女儿思来想去还是一句“做不了”。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回到家乡。一些中小学毕业生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

  “农村教育没有出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曾多年从事农村教育的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水山指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高中、大学)和职业教育的出口被堵死或不畅,使得农村考生升学比例始终保持较低水平。据了解,我国普通初中毛升学率约为88%,但在农村地区却远达不到这个比例。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一项调查显示,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人,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了87.8%。

  经济困难是造成农村学生无法继续升学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在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时,盲目集中农村学校,使得原本能就近上学的孩子因交通不便等原因纷纷辍学。此外,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水平不高,导致许多农村学生难以在激烈的应试竞争中取得主动。统计表明,目前农村辍学孩子中,有近一半是因为升学无望。

  但与众多农村孩子“无学可上”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大多农村职业学校“等米下锅”。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德元指出,与现在农村劳动力80%以上没有经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形成鲜明反差的是,80%以上的职业学校正面临生存危机。

  张德元指出,从1996年到2000年,全国农村地区职业高中在校生数由67万人下降到55万人。其中,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滑坡更为严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出现生存危机,农林中专更是难以为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落差?“根本在于这些学校并不能为农村学生带来很好的就业出路。”李水山指出,目前进城打工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渠道,传统的农村职业教育一成不变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需求,对农村青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弱。

  张德元援引的一组数据表明,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占到94.5%,转移到外地仍然从事农业的仅有5.5%,“可见,农民迫切需要的是第二三产业的专业技能,针对农村的职业教育应该适应这种需要,根据本地经济特点或劳动力输入地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安徽省金寨县职业高中设置保安、餐饮等专业,结果招生规模年年扩大等成功的办学经验值得思考。”

  许多人一提起农村教育难的问题,第一反应就是经济不发展,没钱搞教育。但在87岁的老教育家方明看来,“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这位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原全国教育工会主席认为,当前我国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和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作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学生,方明一直关注着农村教育。“要解决农村教育中致富无术的问题,必须改变教育观念。要把狭小的学校教育改变为大教育观念。”方明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试验点之一——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的经验说明“办好一校”,就能“致富一村”。

  这个曾经穷得出名的小山村,在1987年走上了“农科教结合”的路子,把脱离农民生活、脱离农村经济的普通小学改成“村校一体”的实验学校。在这里,孩子们多了一门课程叫“劳技”;在这里,教师不单纯教书,还是村里经济发展的“智囊”;在这里,村里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同步规划、同步运行。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不仅都达到初中文化程度,每人还掌握了一两门实用技术,全村人均收入也从以前的320元增加到1700多元。

  “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70多年前发出的呼喊,至今听起来仍振聋发聩。(完)

  教育投入: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王黎、吕诺)地处大山深处的贵州省沿河县后坪乡茨坝小学建一所简单的校舍竟用了6年的时间。校长刘恩和为筹措资金,多年四处奔波。这位从教27年的全国优秀教师告诉记者,他觉得目前办学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不足。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直接制约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随着“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在全国98%的县的全面运行,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格局发生改变,2002年,全国财政预算内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达到990亿元,占总投入的78.2%。我国农村教育正在实现由“农民办”到“政府办”的根本性转变。

  在农村教育投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仍有一些投入不足的问题凸现出来。据统计,2002年,全国共计新欠中小学教职工国标工资22亿元,中西部25个省份尚有中小学D级危房4000万平方米。同时,一些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紧张。目前,中西部农村地区有贫困学生2400多万名,受到各种资助的人数有限。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天山分析说,单方面的管理体制改革依然难解农村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之结,“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没有完全改变。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新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转移支付机制在不少地区尚未建立起来,使得原有的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曾天山建议,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应当从教育内外两个方面,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危改”进而“促发展”的目标,坚持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地区、分类别、按比例合理负担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方针,构建“以地方政府负责为主,以中央和省级扶持为辅,实施分级管理、重点保障”的新体制。

  此外,曾天山呼吁,需要尽快制定《义务教育投入法》,用法律的形式把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明确固定下来。(完)

  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 我国农村教育贡献突出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吕诺)经过多年努力,服务于我国60%以上人口的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历史成就,为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做出了积极贡献。

  “普九”“两基”与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事业使农村人口素质明显提高。2002年底,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1%,初中入学率达到90%,基本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目前,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受教育水平居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前列。

  “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截至2003年5月底,98%的县、市、区将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管理上收到县,94%的县、市、区将农村中小学人事管理权限上收到县。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有明显好转,解决中小学危房步伐加快,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也有力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体制建立。

  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为农村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2002年,全国财政预算内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达到了990亿元,占当年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78.2%。从“农村教育农民办”到“农村教育政府办”的根本性变革初步实现。

  此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治理农村中小学教育乱收费取得成效,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学业工作得到加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也取得了进展。(完)(来源:新华网)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北京上东区”的形成 标志北京国际化的进程
搜索引擎,最不容错过的网站宣传方式!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满足成年人的欲望
实现高品质的追求
非常笑话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图片
铃声
·[阿 杜] 一个人住
·[和 弦] 真情人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海安经洽会招商项目
最安全稳定的企业邮箱
中医抗癌革命性突破
加盟赠国际供求数字卡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搜“票”(沪)
心的夏季旅游(豫)
婚嫁交友在京城
占便宜的机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斑马深爱着小鹿,表达爱意时却遭到拒绝,斑马大吼:……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