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打起人才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1日09:48 每日新报 | |
门莉娜王健 新报记者王健摄 今年,国内的汽车市场热闹非凡:汽车价格一天一变;新车上市每周都有。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背后,人才争夺已成了厂家的另一块战场。为了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实力,汽 3000岗位张榜纳贤 如今,在各类报纸和网站上,与汽车有关的招聘信息比比皆是,拥有一定汽车技术或相关从业经验的人才也成为了各大汽车企业竞相争夺的“香饽饽”。自一个月前奇瑞在全国大规模招聘汽车专业人才以来,天津一汽丰田和成立不久的上海华普汽车公司近期都在向社会招聘。一直不显山露水的广东宝龙汽车公司也在今年吸引了来自清华等高等学府近300名汽车专业人才。除此之外,按照北京现代、北汽福田等厂家今年的招人计划,今年我国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至少在3000人以上。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企业高层的空缺。 从今年年初开始,企业之间“互挖墙角”时有发生,高层人事变动相当频繁。原上海大众总经理投身吉利,原一汽大众总经理也到上海的一家合资变速器厂做了总经理。北汽福田的十余位副总经理中,有五六位是外聘的,许多下属生产厂的一把手也是招聘而来的。而空下来的职位也为那些有从业经验的人才提供了机会。 从“弃儿”到“香饽饽” 前几年,我国汽车类人才一直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去年,天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汽车专业的28名本科毕业生中,只有4人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天津大学专门负责学生分配的张老师对记者说,“从1999年开始,汽车专业的毕业生在择业时面临着无奈的选择。”毕业之后就从事与汽车相关工作的学生所占比例一直没有超过20%。 可是,近年来,国内汽车业已经逐渐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性行业。特别是轿车行业,年产销量增长率达到了47%,而一些主流轿车企业的利润和生产规模也在成倍增长。同时,由于世界厂家看好国内汽车市场的潜力,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造车;吉利、中兴、华普等一大批新兴汽车企业也不断涌现。作为后来者,这些企业在包括高管在内的人力资源方面没有长期的积累,不仅需要技能型人才,而且也需要对业内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精英,这势必将成为汽车界在市场之外的另一块战场。 一项调查显示,5年内我国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达到5万人,因此,我国的汽车行业人才将出现奇缺。为留住人才,不少企业用心良苦地展开了各种攻势。一汽集团构建了核心人才群体,对引进的博士生实行协议工资,月薪为3000—5000元,一次性安家费10000元,并提供三室住房等。对引进的本科毕业生,见习期工资每月2000元,一次性安家费4000元,提供大学生公寓。东风的“人才工程”规定:凡进入公司人才库的,每月享受200元津贴补助,并以4万元、2万元、1万元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毕业生上手需磨合 虽然企业想方设法地要留住人才,但是仍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汽车业人才流动频繁。在奇瑞公司,许多骨干来自一汽和东风公司;在吉利公司里,从天津夏利“挖”来的也不在少数;北汽福田六年来外聘人员已占总数的45%左右。 导致人才流动的根本原因是汽车专业人才与厂家之间存在一条鸿沟。而目前学校课程设置老化是主要原因。汽车产业,无论是车型设计、技术研发还是品牌营销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位汽车企业的老总告诉记者:“人才的需求和现实总是差那么一点,在国内刚毕业的汽车专业生不经过3—4年的锻炼是派不上用场的。”因此,不少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总是在企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觉无所适从。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汽车界“跳槽”如此频繁了。 新报记者门莉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