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大轰炸死难者掩埋其下 谁来抢救白骨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00:51 重庆晨报 | |
本报讯 (记者 陈静实习生杨蓉)12座埋葬着大轰炸死难者遗骸的“白骨塔”,经60余年的雨打风吹后,其中的11座已面目全非,剩下的一座,还残立在大坪九坑子佛图关公园内的石梯岩边。塔身残落风雨飘摇 昨日上午,天空下着小雨,在佛图关公园内,记者见到这座破败的“白骨塔”。 “白骨塔”依崖而立,约六七米高,塔基至塔顶渐次变尖变小,四面塔墙中的两面已完全垮坍,垮落下来的水砖和着石灰、泥土,散落在地上。 塔身的另外两面虽仍在苦苦支撑,但墙面已经剥落。在雨水的浸泡下,用手一摸,石灰就粘在了手上。 据大坪街道办事处的退休干部方朝文回忆说,塔碑上有“大轰炸”、“死难者”等字样。他说,由于历史和人为原因,加上长期风化,另外11座塔,要么只剩下个墩子,被荒草掩埋,要么已不复存在。塔下埋葬数千尸体 1940年前后,日本对重庆先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轰炸,时间长达5年半。 方朝文说,由于没有确切记载,只能从有关资料和数据推算出,每个塔底埋葬了500—600具尸体。修复残塔意义重大 由大轰炸受害者及其近亲属自发组成的重庆大轰炸受害者联谊会(筹备组)的负责人王永钢说,现正在进行对日民间索赔工作。修复白骨塔,意义重大,想将其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拾散落的文物 呼归石、望儿楼、龙门浩、弹子石……南滨路沿线究竟有多少具有保护价值的人文景观?昨日,南滨路延伸研究课题组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课题组将对南滨路散落的历史文物进行摸底。 对于老重庆来说,南滨路沿线的人文景观耳熟能详。据称,巴渝十二景中,南滨路独占四景:龙门浩月、黄葛晚渡、字水宵灯、海棠烟雨。南滨路还云集了众多的宗教景观:觉林寺、千佛寺、慈云寺、大佛寺及马鞍山天主教堂。 在这条观光滨江路旁,还有晚清以来美、英、法、德、日等外国列强强行在重庆修建的兵营、使领馆和租界,如法国水兵营、美国水师俱乐部、日本租界等,1891年重庆海关就在南滨路上的玄坛庙开关;抗战时期,美国、英国、比利时、法国等国曾在此设大使馆或公使馆。 据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负责人称,南滨路的历史文物记录着1891年以来重庆开埠的历史,但这一带数量众多的旧迹中只有法国水师兵营和慈云寺挂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大量旧迹和普通房屋一样,没有任何标识。 昨日,记者在南滨路沿线看到,从海棠溪往弹子石方向的房子大多数破烂不堪,不少当地居民也无法说出南滨路到底有多少历史文物。 据悉,目前法国水兵营已被一家开发商重新包装为休闲场所,为南滨路历史文物的保护性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本报记者 张喻 实习生 刘倩消息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