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直点“中药大国”要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05:24 济南日报 | |
据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段世文)据已经披露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药已经成为不良反应“三大祸首”。有关专家提醒,由于传统观念认为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和有些企业广告的推波助澜,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因此必须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 北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对1993-1999年期间5900份北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报表 据新华社北京9月21日专电(记者杨步月)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并且至今仍有着为数众多的忠实拥趸者。然而,随着中药不良反应病例在国内外被曝光次数的增多,我们这个“中药大国”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名誉保卫战”。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中药出口额仅有4.4亿元,比上一年下降了大约30%。有关人士认为,造成中药出口额明显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这一残酷现实彻底粉碎了我们关于“中药无毒”的神话。 长期以来,由于受信息闭塞、瞒报漏报等因素影响,普通大众对中药的毒副作用知之甚少,甚至错误地认为“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1993年起,由关木通和广防己等组成的中药方剂接二连三地导致肾功能异常的报道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一时间,“中草药肾病”成为不少国家对我国实施中药“封杀”的借口。此外,有专家对我国1980年-1999年文献报道的2747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发现,中药不良反应导致的主要器官损害还包括消化道出血、药物性肝炎、严重心率失常等。其中,人们常用的丹参、板兰根、穿心莲、双黄连等中药制剂一旦使用不当,均可诱发过敏性休克。目前,中药不良反应已引起国内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广大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每年5000多万名住院患者中,与药品不良反应有关的多达250万人,其中有近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而我国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却微乎其微,去年全国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7万份,是过去10年总和的4倍。业内人士满怀忧虑地指出,在仅有2亿多人口的美国,2001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28万多份。相比之下,我们应该感到惭愧。 越来越多的亡灵为我们敲响了安全用药的警钟。但一些药品生产企业特别是中药生产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加上国家相关规定不够完善以及普通大众的安全用药意识淡薄,使得中药不良反应成为制约我们这个“中药大国”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碍之一。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新药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中药)主任杜贵友认为,要挽回“中药大国”的面子,加快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当务之急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使大家懂得中药的治病机理就是运用中药材的偏性纠正机体的偏性,如果不能辨证施治,中药相对就成了毒药。而以汉代医圣张仲景为代表,运用有毒中药“以毒攻毒”治疗急难重症正是我国中医药的一大特色。 同时,必须尽快实现中药现代化,对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运输到存储等各个环节统一标准,从而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中药安全评价体系;切实发挥遍布全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积极作用,加强相关信息的交流、研究等工作;详细制订中药不良反应的法律法规,对已证明有毒的中成药禁止上市或限制使用;严格监管制药企业,对说明书上未注明的不良反应而造成损害的,由药厂赔偿受害人损失,必要时由政府主管部门终止其药品上市资格;继续加大不良反应研究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对中药新药开发尤其要重视观察其是否具有不良反应。 最近又有好消息传来,我国已从今年9月1日起首次向社会公布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这标志着中国政府有信心也有能力应对药品不良反应,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药品的不良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的药品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在临床实验中,由于超剂量、药物滥用或药物依赖性、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损害被认为是不良反应。在我国,中药临床上为治疗目的而发挥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而与治疗无关且不利于病人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 中药的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临床上为治疗目的而发挥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而与治疗无关且不利于病人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依据中药药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出现程度、病理机制等,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癌和致畸作用等。 研究发现,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用量不当:如肉桂过量会发生血尿。药性偏性:药物特有的性能如寒热温凉,可纠正机体病理之偏,但运用不当,则雪上加霜。来源品种不同:不同产地、品种的中药差别很大。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如生半夏有毒,而经炮制后的法半夏则毒性大减或甚微。煎煮不当:一般认为长时间煎煮可以减毒,但也有相反情况,如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副作用越强。中药污染:中药保管不善引起霉变或种植采收中农药有机磷污染均可引起不良反应。用药途径不当:作为肌注用的丹参注射剂用于静脉注射易发生不良反应。用药时间过长引起蓄积中毒:朱砂蓄积中毒损害肝肾功能。个体差异:个体对中药的耐受性差异很大,尤其在病理状态或疲劳、营养不良时更为明显。中药配伍不当:某些中药相互间具有相恶、相反的作用,即传统认为的十八反、十九畏。 据有关专家介绍,依据中药药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出现程度和病理机制等特点,中药不良反应临床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高烧、药疹、休克等过敏反应,甚至肾功能异常、呼吸衰竭、重度昏迷乃至死亡。 具体来说,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通常为:神经系统的主要症状是口唇或肢体麻木,瞳孔缩小或扩大,严重者可见抽搐、昏迷等;循环系统的主要症状是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或升高、心电图改变;呼吸系统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消化系统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肝功能损害等;泌尿系统的主要症状是排尿困难或尿道灼痛、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血液系统的主要症状是白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据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