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为民 还湖于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07:29 杭州日报 | |
--新西湖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杭州日报记者赵慈杰 (一) 西湖的历史,就是一部保护的历史。一位位致力于保护西湖的名人先贤,千百年来一直为杭州老百姓传颂称道。 时光回溯。 西湖的历史,就是一部保护的历史。正如竺可桢先生所说的,西湖若没有人工的浚掘,一定要受天然的淘汰,现在我们尚能泛舟湖中,领略胜景,这也是人定胜天的一个证据了。史书记载,从唐代到清末,对西湖较大规模的疏浚治理就有23次。 唐代宗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组织人力,在今涌金门至钱塘门一带,开凿了相国井、化成井、四眼井、六眼井等著名的“六井”,并通过分设水闸,开沟埋设竹管主瓦管,把西湖淡水引进城内; 唐长庆二年,杭州刺史白居易冲破重重阻力,疏浚西湖,筑堤建闸,使湖堤比原来的湖岸高数尺,增加了蓄水量,以供农田灌溉,并重新浚治六井,保证了居民用水; 吴越时期,钱专门成立“撩湖兵”,专司疏浚西湖,新挖水池3处,引西湖水入城,增加城市的淡水供应,又修建龙山、浙江两闸,以遏制江潮灌入内河。为彻底根治潮患,他发动民工,历时3个月,在候潮门、通江门外一带筑海塘百余里,后人称之为“钱氏捍海塘”; 公元1089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州后,“募民开湖”,除葑田,筑苏堤,建六桥。为防止西湖再次堙塞,还专门在湖中深潭立三座小石塔作为控制水深和防止葑草生长的水域标志,这就是后来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 公元1508年,杭州知府杨孟瑛力排众议,历时150余天重新疏浚西湖,开挖湖中被富豪霸占的田荡,加高苏堤,恢复了“湖上春来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荫浓”的唐宋西湖旧观,并修筑了“杨公堤”,使西湖又添胜景,形成了“一湖映双塔、湖中镶三岛、三堤凌碧波”的独特景观; 清代李卫和王钧再度疏浚西湖,用湖泥增培苏堤和白堤,堤岸补植花木,奠定了今天西湖的规模…… 这一位位致力于疏浚、保护、建设西湖的名人先贤,千百年来一直为杭州老百姓广泛称道。 (二) 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三代领导人,非常关心杭州,关心西湖。伴随着他们的谆谆教诲,杭州人民在西湖保护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西湖面貌日新月异。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片飘鹞下,欢迎有晚鹰。”这是1962年毛泽东同志第三次登上北高峰,感怀西湖秀美湖山,欣然提笔而作的一首诗。毛泽东同志对杭州情有独钟,曾先后40多次来到杭州。在西湖之滨,他写下了《送瘟神》、《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名篇章,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周恩来同志曾30多次到过杭州,并多次对西湖的保护和利用作出重要指示。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同志就特地指定杭州市主管园林文物工作的同志去伦敦参加国际园艺大会,并亲切叮嘱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把西湖建设得更加美好。1973年,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游览西湖时,指示要少用游艇,避免湖水污染,一定要把西湖保护好。 邓小平同志也曾多次到过杭州,游过西湖。他明确指示: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可是不多的,要把杭州的旅游业好好发展起来。 早在20世纪50年代,陈毅同志就曾告诫说,西湖西面一带是西湖的主要风景区,应搞好绿化,使之郁郁葱葱,不能在西山一线到处建疗养院,更不能形成一个“湖西城市”。 伴随着老一辈革命家、共和国奠基者和党的历代领导人的谆谆教诲,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历届杭州市委、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在西湖的保护、建设和管理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建国前夕,西湖水平均深度仅仅为0.55米。曾经林木参天的群山到处是荒山秃岭,名胜古迹和园林绿化败落,湖光山色变成了“山光湖塞”,对游客开放的名胜景点仅10多处。从1952年开始,实施了建国后第一次西湖疏浚工程,历时8年,总投资454万元,共挖湖泥720多万方,疏浚后的西湖平均水深1.88米,蓄水量增加了1.5倍。同时,开展大规模绿化造林运动,使荒山秃岭重新披上了绿装,西湖风景区内的主要景点也初步恢复了景观。1976年起和1999年起,又实施了第二次、第三次西湖疏浚工程。 经过多次疏浚,西湖碧波荡漾、桃红柳绿,呈现出一派美轮美奂的“天堂”胜景。 (三) 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保护西湖的接力棒传递到新世纪杭州人手中。保护好西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第一位的职责,是杭州每一位市民的应尽责任。 西湖既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既有让人向往的神韵,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 历史上的西湖,水域面积最大时比现在大一倍,“一湖(西湖)”、“二塔(保亻叔塔、雷峰塔)”、“三岛(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三堤(苏堤、白堤、杨公堤)”的西湖全景,“一湖映双塔”、“湖中镶三岛”、“三堤凌碧波”的奇观胜景,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感慨万千。 曾经,让我们揪心的是,由于保护不力,加上人为摧残,西湖基本处于“守势”,水域面积成倍缩小,雷峰塔轰然倒塌,杨公堤风采尽失。西湖全景难觅,西湖十景残缺,人们只能泛舟湖上欣赏湖光山色,却无缘深入山间丛林寻幽揽胜,成了杭州核心景区旅游的最大缺憾,成了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一块“心病”; 曾经,让我们忧心的是,由于历史原因,西湖及周边地区的大量宝贵的公共资源,被景区内的单位、私人所占有、所侵蚀,成了单位资源,私人资源。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不断增加,1998年108个,1999年132个,2000年188个,2001年167个……景区建筑总量平均每年新增13.8万平方米,大量土地被侵蚀,区内人口机械增长迅速; 曾经,让我们伤心的是,西湖环湖沿线许多地方并未打通,公园与公园之间仍隔着一道道围墙、栅栏和铁丝网,进入公园还要层层收费。游客们不得不买票进入这个公园,出来后再买票进入另一个公园。对环西湖走不通和大量公共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曾经,让我们痛心的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实施之前,几乎整个西湖周边都没有截污纳管,几乎所有单位和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直接排入西湖,造成水质严重污染。特别是湖西地区,群山中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村落和房屋,基础设施陈旧,房屋破旧不堪,污染现象严重。而当地水体,已被人们当做生产生活用水,大量采用,并变成污水排出,导致湖体的生态关系到了失衡的边缘。西湖的水质降至劣五类水体,远远达不到风景湖泊三类水体的要求,水源水质遭受“重创”,周边环境卫生与“天堂明珠”的形象极不和谐。 保护西湖,保护天堂“明珠”,迫在眉睫。 杭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根据市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作出了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坚持积极保护方针,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力争通过5年努力,在充分展现西湖原有风貌和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西湖新格局,把西湖风景名胜区打造成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服务设施一流、交通便捷通畅、环境整洁卫生、管理科学合理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2年国庆节前夕,西湖环湖南线景区建成开放。2002年12月1日,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杨公堤、新湖滨和梅家坞茶文化村三大景区建设正式启动。 (四) 保护西湖,不仅是杭州的事,也牵动着上级领导的心。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和驻杭部队、省直各有关部门对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使之真正成为省市、军民、“官”民共建工程。 近两年来,来杭视察的中央领导,都十分关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要求杭州市委、市政府保护好西湖,还西湖于百姓,还西湖于中外游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杭州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给予了大力支持,安排杨公堤景区建设专项资金1500万元。 浙江省近两任省委书记、省长,多次实地考察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施工现场,对实施好这一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2年11月2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来浙江工作后第一次到杭州考察调研,就深入到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杨公堤景区建设现场,检查指导工作。看到杨公堤景区工地上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习近平高兴地说:“杭州重要景区、景点的恢复抓得不错,展现在杭州的是一派盛世景象。”他指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杭州的灵魂在于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生命线”和精华所在是西湖,人间天堂是历史留给杭州的一块“金字招牌”,再打扮装点一下,就可以形成注意力经济。要把西湖建设好,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使西湖的历史面貌得以还原,得到恢复,这是德政,也是得民心的善举。省里积极支持杭州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支持西湖申报“世遗”。 省长吕祖善也对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给予了极大关心,帮助杭州解决了不少难题。在他的直接关心下,省财政厅先后两次拨款共计9000万元,用于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项目建设。 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和驻杭部队都十分关心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省军区领导明确提出要把这项工程作为军民共建工程来实施。驻杭部队、武警官兵纷纷请战,主动要求参加工程建设。今年“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省军区司令员张怀泗、省武警总队总队长王平安等驻杭部队首长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市长茅临生等一起,在金沙港组团建设工地,冒酷暑、战高温,与200余名官兵以及广大景区建设者一起奋战,挖光缆沟,埋电缆线,整治环境卫生,往新开挖的湖底铺设鹅卵石,充分展现出杭州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此后,在丁家山、杨公堤、龙井路、三台山建设工地,每天都有驻杭部队进驻那里,清理垃圾、搬运材料、整理场地。截至目前,共有2000余名驻杭部队官兵为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建设挥汗奋战,为扮靓“第二故乡”贡献了力量。 三大景区建设范围内,涉及拆迁的单位、居民多。广大拆迁单位、拆迁居民包括许多老干部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大局意识。他们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拆迁搬家。省政协联谊大厦、省民政厅、省旅游集团带头搬走了,广大拆迁户也毫无怨言地搬走了。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顺利推进,正是省市、军民、“官”民共建的结果。 (五) 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这是一项“还湖于民”的亲民工程。 西湖是杭州的西湖、浙江的西湖、中国的西湖、世界的西湖,也是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的西湖。西湖及周边地区的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处设施、每一处景观,都是极其宝贵的公共资源,都要让市民和游客共享。 还湖于民、还湖于游客,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夙愿,也是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去年,我们重建了雷峰塔,迈出了恢复西湖全景的第一步;整合西湖南线柳浪闻莺、老年公园、儿童公园、长桥公园,取消收费,免费开放,拆除沿湖大量建筑,拆迁单位住户数百家,初步实现了打通西湖、还湖于民的目标;今年,我们将建成开放杨公堤、新湖滨和梅家坞茶文化村景区,整治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杭州花圃三大公园,并全部免费开放。到今年国庆节,整个西湖周边将基本成为“免费区”。 据来自杨公堤景区的数据表明,该景区建设中,共拆除建筑27万多平方米,拆迁住户933户,单位125家,恢复水面70公顷,使西湖水系面积从原来的5.6平方公里增加到6.5平方公里,基本恢复了300年前西湖原貌。在新湖滨景区建设中,共拆迁房屋9万多平方米,有360余户居民和50余家单位迁出。在梅家坞茶文化村景区建设中,共拆除4000余平方米违法建筑,拆违还绿2000余平方米,外迁农户10多家。与此同时,首批推出的36个历史文化景观,点缀在“三大景区”内。“三大景区”建成后,景区内建筑将减少20余万平方米,人口将减少6000余人。 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根本目的,就在这时彰显出来。这就是:把西湖打扮得更加靓丽,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更好地亲近西湖,感受西湖,使西湖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大公园。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无论作为一项省市、军民、“官”民“共建工程”,提升杭州城市品位的“竞争力工程”,还是作为“还湖于民”的“亲民工程”,保护西湖的“生态工程”,传承杭州历史的“文脉工程”,都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直接受益者,是杭州,特别是杭州的老百姓。而执政为民的理念,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想像着今年的10月1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怎样一幅动人画卷,将是怎样一派盛世景象———“一湖二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世纪之梦终圆,300年前“一湖映双塔”、“湖中镶三岛”、“三堤凌碧波”的历史风貌再现。一个美丽、清洁、完整的西湖,回到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的怀抱;一个更开放、更美丽、更安全、更繁荣的新西湖、新杭州,展现飒爽英姿。 全市人民将为拥有西湖———一颗灿烂的明珠而感到无比自豪。秀丽的西湖,将成为全体建设者用心血和汗水浇筑的历史丰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