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海湾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07:47 海峡网-厦门日报 | |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 ——厦门城市建设走笔之五 本报记者 唐亚强 在刚刚闭幕的投洽会上,我市目前供水规模最大的高殿水厂又拿出40%的股份对外招商。 在此之前,计划新开辟的201路、202路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也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今年以来,招标、出让这样的字眼,在厦门媒体上屡见不鲜,让人感受到厦门经营城市的脚步正在加快。 毫无疑问,将这些过去由政府包揽的市政公用事业推向市场,实行产业化经营,是经营城市的应有之道。比如拍卖水面经营权,可以解决筼筜湖新一轮综合整治所需的数千万元资金;公交线路公开招标,可以让企业负责购买车辆的资金。 但是,在这些举动背后,厦门市决策层看到的不是单纯的融资问题,而是一个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问题。 在许多城市还处于“采取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的层面经营城市的时候,通过建设海湾型城市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厦门已经先行一步,开始站在新世纪城市发展的新高度,以宽阔的眼界、发展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来经营自己的城市。 前不久到市规划局调研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郑立中这样说道:“城市是政府最大的国有资产,要把经营城市的意识、机制等运用到规划上;要加快新城区的规划,整合工业发展布局,搞好港口物流园区规划,加强区域合作,完善中心城市功能,为厦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提供发展空间,形成厦门独特的城市风貌和生态环境。” 短短几句话,勾画出厦门经营城市清晰的主线:先明确城市定位,再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然后再编制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最终形成支撑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品牌。 理性思维带来的是理性的抉择,着力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的厦门,请来国内外知名的规划机构,编制覆盖全市的《厦门城市发展概念规划》,解决了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五大问题:明确城市的性质,找准科学的总体发展目标,合理划分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城市开发建设的先后次序,以及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发挥的作用。仅去年一年,厦门便不惜花费资金,完成市级规划项目30多个。目的只有一个:建设高品位的城市。 科学的规划是最大的无形资产。事实证明,坚持“规划先行”是厦门实现高平台上新跨越的妙招。在旧城改造中导入这种经营城市新思路所产生“裂变”效应,就是最好的例证。厦门摒弃过去那样零敲碎打式高强度开发的落后模式,先编制好片区改造规划,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按照城市规划要求进行改造建设。对城市来说,此举达到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改善老城区功能的目的;对开发商而言,可以通过综合开发在政府改造目标与企业改造效益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居民来说,则达到最重要的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 (厦门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