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手上路谁来关照? 两大主流观点对对碰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08:28 新华网

  文/梁爽

  新司机的大量出现,不仅给道路造成数量上的压力,而且由于他们缺乏驾驶经验而引发事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怎么解决这一棘手的现代化社会“伴随症”———

  走在马路上,碰见汽车上挂着“新手上路,请多关照”的纸牌子,早就不是什么新鲜
事了。这些挂着自制“警示”标记的新司机自嘲地称挂的是“免撞屁帘儿”。一看到这样的“屁帘儿”,几乎所有人的脑海里都会立刻浮现出这样的景象:一条很畅通的路上,车速忽然慢下来,赶过去才发现,原来是有个“贴牌”的新手低速行驶;要么就是,繁忙的路口绿灯已亮,突然排在最前面挂着新手标记的车点了一下头,不动了,后面的喇叭声响成一片,而前面车里的司机也是急得满头大汗,可车就是动不了地方。

  不仅如此,据报道,今年一季度本市发生重大交通死亡事故302起,同期还发生大量其他事故。北京市交管局主管交通事故的副局长丁宝生分析了产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丁宝生说,新司机“手潮”是近期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许多新司机明知“手潮”,还往里道钻,他们不敢开快,导致整条车道的车速受影响,甚至堵车。据了解,一季度全市注册登记汽车5万多辆,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7%,全市机动车的现有量达到173万辆。全市新增机动车驾驶员7万多人,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4%。而且由新手造成的事故数量也在明显地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眼看就要进入“家电”的行列。正因如此,人们学习驾驶技术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每年拿着崭新的驾照上路的新司机更是以数百万计。然而这些取得驾驶资格的人,却并不一定具备在公共道路上熟练行驶的水平,甚至是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实际的驾驶经验,于是,大量的交通事故由于这些新司机的原因而发生;于是,在北京本已脆弱的交通体系里,“新手现象”成了影响交通的重大不利因素。那么谁该对此负责,又怎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听听大家的观点。

  两大主流观点

  正方:新司机上路应该受到严格限制

  反方:限制并不能解决问题,约束新司机不如约束老司机

  正方:新司机上路应该受到严格限制

  崔少平在“西祠胡同”论坛发表观点:

  新司机由于没有驾驶经验,而在驾校中学习到的知识夸张地说其实就是教你如何开动一辆汽车,而不是如何在路上开它们。由这种教学体制培养出的新司机,其实真的是“马路杀手”,他们连一些简单的情况处理起来都不熟练,在日益复杂的道路上,就更难很好地驾驶车辆了。

  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严格限制新司机上路。比如,在一些拥堵路段和易出交通事故的路段及主要干路,设立警示标志,禁止一年以下驾龄司机驶入。其实,这个做法是交通中“白本司机不得上高速(公路)”的延伸,目的也是相同的。

  周芮在新浪汽车论坛中发表观点: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新司机的行为是简单可行的。以色列交通部长斯内日前向政府正式提交了一份紧急方案,要求采取强制手段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该方案建议,除非有老驾驶员陪同,否则新司机在领到驾驶执照后的半年内不得独自上路驾驶,否则将被视同为违反交通规章而遭相关惩处。而以色列现行规定对新司机“磨合期”期限的要求仅为两个月。

  斯内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新驾驶员培训和考试的难度,并严格限制驾驶执照发放程序,避免出现更多的“二把刀”和“马路杀手”。以色列政府将在近日内讨论斯内提出的这一方案。舆论认为,斯内方案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从这一点上来看,在以色列本已有的新司机两个月内不得单独驾驶的规定仍显不足,我们没有任何限制,就更加危险了。所以,我认为,增加“新司机上路必须有三年以上实际驾驶经验的老司机陪同”的条文,应该被写进交通法规。

  出租车司机赵平发表观点:

  应该加重对新司机的处罚力度。很多新司机不光是“手潮”,他最大的问题是连起码的交通法规都不知道。所以我国大多数的事故是因为新司机不懂法规造成的,有的自己违章出了事,下了车还跟别人嚷嚷。如果处罚力度不够,谁都敢“手潮”上街。我觉得就是增加处罚力度,主要是抽查,如果你是新司机,被抽查到连标志都不认识的,马上就吊扣驾照,并送法规学校学习。反方:限制并不能解决问题约束新司机不如约束老司机

  北京恒信缘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欣发表观点:

  虽然,在事故中,新司机的参与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说新司机就是事故的根源。根据我们的调查,很多事故中,新司机并不承担主要责任,甚至是无责任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也就是说,很多老司机对事故增长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我们了解,有些事故完全是老司机强行侵害新司机造成的,是由于他们的“野蛮驾驶”造成的。限制新司机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新司机不是事故责任的承担主体。所以,只限制新司机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应该规范所有司机的行为。

  凤舞九天在网易汽车频道发表观点:

  新司机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驾驶经验和驾驶技术问题,新司机上路,也存在个人道德问题。不错,确实是有不少新司机引起了交通事故,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些新司机负有主要责任的事故中,有些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技术差,同时,还违反了交通法规而造成的。所以,关键的问题在于解决司机自律的问题,而和是否新司机没有关系。换句话说,这样的问题同样也会发生在老司机的身上,只不过因为他们的技术相对熟练一些,所以可能出现事故影响交通的概率会小一些,但同样会出事故,而且由于屡次得手,可能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会更严重。

  既然是道德问题,就不能通过强制约束来达到目的,关键是要增强驾驶员的自律,“礼让和礼貌”应该是我们现代化交通中,全体司机(包括老司机和新司机)必备的素质,如果大家都按照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驾驶行为,那么事故一定会减少。我觉得在全社会范围内搞一个礼让新司机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古道热肠在新浪汽车频道发表观点:

  大家都是由新司机过来的,都有“手潮”的经历,如果无端限制新司机,那么他们必将得不到充分地训练,技术更无法提高。如果只允许他们按照一些简单的路线行驶,那么以后遇上了复杂的情况怎么处理?还是一样会出问题。特别是有些人拿了“本儿”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开车,怎么界定他的驾龄呢?所以,限制新司机行驶不是好办法,也不好操作。而且老司机“欺负”新司机的现象也不少,所以,单纯管理新司机的做法是片面的。

  第三观点:必须通过改变管理体制来解决问题

  晁海在时代经济论坛汽车专栏发表观点:

  现在新司机上路“难”的问题,其实是我们相对落后和脱节的司机培养体系造成的。最早我们曾实行很长期限的驾驶员培训,当驾驶员一学就是一年半年的时间,而且考试也是在公路上进行。随着司机的非职业化,这种长时间的道路培训就逐渐被淘汰了,代之以驾校的场地培训和场地考试。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培养周期短,在驾驶员相对不多、道路相对不是很拥挤的情况下,可以很迅速地完成培训驾驶员的基本任务,而把他们熟悉交通环境、熟悉驾驶技术的过程留给驾驶员自己,让他们在实际道路上完成。

  但现在的交通拥堵程度明显增加,车流量大,道路情况复杂,新司机就极容易出现事故,而出现事故的后果也比较严重———直接影响道路的畅通。

  所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考核一个人是否具备驾驶员资格也应该做相应调整。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对学员的培训,是在教练场和实际道路上结合进行的,而且考试涉及的路况(天气和道路)比较复杂,审核过程也非常严格。官方还会在新司机取得驾驶证以后发给他们“初学”标记,强制他们悬挂借以提醒其他的司机。

  我们是否也应考虑改进我们的培训和考试制度呢?前一段时间,有媒体报道称,公安部正在对现有的交通法规和驾驶员培训相关条例进行修改,其中会增加一些夜间驾驶和增加真实道路考试的内容。这些才是从根本上管理源头的方法。

  我认为,延长必要的学习时间,把培训重点放在道路实际操作和高强度的道路交通法规培训上都是必要的措施,只有让取得驾照的人都真正具备合格驾驶员水平,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新手”问题的途径。

  第四观点:汽车陪练应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职责

  北京世纪网天公司孙培发表观点:

  现在很多汽车陪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事物存在必定有它的道理,很多新司机都要求助于这些汽车陪练。一些陪练公司有经验的师傅,也确实给这些新司机上了重要的一课,让他们了解了道路的基本情况,熟悉了汽车的操作,这一点对初接触道路的新手来说,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既然是这样,何不把他们也纳入新手培训的体系呢?现在,有很多陪练公司经营不规范,由于是新生事物,缺乏管理,所以出现了一些欺骗学员的事情。个别陪练公司还把一些不合格的教练安排上岗,反而增加了危险因素。如果国家能够明确汽车陪练的职责,并以国家管理的方式把他们纳入新手的培训体系,那么很多不能在驾校解决的问题就都可以交由陪练公司来完成,保证了学员的利益,更主要的是让更多的新手迅速成为合格的司机。

  第五观点:改变道路设施,政府直接参与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

  北京淮海风云公司邵聪发表观点:

  除了我们能想到的直接管理新手的方法,其实,更多要依靠政府来增加交通设施,改造不合理的交通设置,从而改变交通环境。

  如何管理新手是个“软件”方面的问题,它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限,想要比较彻底地解决,还要靠“硬件”方面的改造。目前,北京的交通状况受制于硬件的地方很多,比如道路的老化,路口的平面交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混行,都是很尖锐的问题。虽然新手因缺乏经验而引发交通事故的问题不少,但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另外,不可否认的是,个别值勤的交通民警水平不高,素质较差,在处理问题和疏导交通上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造成道路不畅通的现象也客观存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造成了现在的交通拥堵。

  当然,政府在交通改造方面所做的工作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包括已经完成的二环路的改造和正在进行的三环路改造。但这些道路的改造并不意味着完全的科学化、立体化的交通管理,很多在路上开车的人都有体会,原来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并不拥堵,但增加信号灯后,反而拥堵了起来,甚至影响到了其他路段,这就说明,在我们的道路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缺乏科学性的原则。

  政府直接参与,引入更科学的软、硬件管理机制,才是彻底解决道路问题的关键,相比新手问题来说,其意义要深远得多。

  另类观点:为新司机开设新司机专用道

  蓝色沸点在新浪汽车频道说:

  “垒坝筑堤”不如“泻洪引流”。在对待新司机的问题上,我认为争论不休不会解决任何问题,至于对新司机的限制我也并不赞成,我觉得限制倒不如引导。

  最有效的方法是开辟一个向公交专用道似的“新手专用道”。作为一名新司机兼女司机,我对开车在路上的感觉有切身体会。我们通常是这样认为的:只有在速度低的时候才便于控制,我的这种观点一直受到我身边老司机的批评,他们说,开车上路就是为的速度快,要不干吗不走着?而对我们这样的新手来说,控制远比速度要重要得多。

  正是这样,我想到了,是否可以为我们这些新手开辟一条“新手专用车道”。在这条道上,大家都是新手,全能体谅前面的车慢,而且绝对不会主动去超车,大家谁都不会因为前面的车压车而着急,在不熟练的时候不并线,减少环节,当然也就减少了事故的发生。而且,由于所有的新手都集中在专用道上行驶,就不会跑到里面的车道上给别人造成麻烦。

  实行了分流的引导,不同车道实现了不同的速度,道路的交通能力也就提高了。在某车道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并线或借道行驶的机会就要减少,这样,还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条新手专用车道并不是像公交专用车道那样,不允许其他车辆占用,这条车道可以为其他车辆提供借道机会,也可以在其中行驶,但最好不要在里面行驶,因为,我们可是“压车”一族。

  零星观点:

  Hello-Baby:

  保险公司应该增加新司机特约保险,通过保险费率这一经济手段来实现对现有状况的调整。

  保险杠:

  应该建立一个依赖于社区的登记制度,对于那些拿本时间很长,但几乎没有摸过车的人实行追踪登记,并依此证明年审,这样可以确定哪些人是老本新司机,从而便于管理。

  郑重:

  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是一个老调却又的确不可忽视的环节。现在很多人在考本的时候,拿法规考试不当回事儿,应付完了就拉倒。这就为今后上路埋下了隐患,所以,加大宣传交通法规的力度是不可忽视的。

  和天杨:

  对在道路上超速行驶处罚的畏惧已经深入绝大多数司机的心里,但对于低于最低限速的行驶却有章程,没有实际的处罚措施。我觉得应该让低于最低限速的处罚落到实处,这样,那些新手占用快速道慢慢行驶的现象就会得到遏制,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老司机”的体谅和理解,“新司机”的自我约束可以使现在的状况有所改观,但这些都不是根本解决“新手现象”的办法,通过法规制度的科学化修改,同时,增加社会化的训练手段,让新司机和他们以外的其他人都心里有底,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更不要让新司机背上“马路杀手”的罪名。(来源:北京青年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生殖健康两性差异
有奖订阅尽在学堂
非常笑话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图片
铃声
·[阿 杜] 一个人住
·[和 弦] 真情人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吸引异性
  • 佛罗蒙男用香水
  • 登喜路红瓶的诱惑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斑马深爱着小鹿,表达爱意时却遭到拒绝,斑马大吼:……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