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做好城市交通这篇大文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09:1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不仅给出行者带来诸多烦恼和不便,而且大大降低了城市的运转效率,甚至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管理者来讲,这可谓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北京交通道路90%以上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由北京市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数据表明,几个月来,京城百姓对“这路怎么这么堵”的抱怨不是没有道理的。据近日新华社消息,“现在北京早晚流量高峰时间,整个城区的道路基本处于拥堵状态,经常发生拥堵 “没车时不方便,有了车,天天堵车更头疼”。交通拥堵,成为近年来一些大城市市民普遍的抱怨。有车人抱怨,没车人也抱怨,交警抱怨,司机更抱怨。 首先要澄清的是,抱怨城市交通道路拥堵,并不是否定多年来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所有努力与成绩。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发展速度,确实超出我们许多人的预想。而正视眼下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前提条件。 正如“减肥是吃饱了之后的烦恼”,有人说“堵车是经济繁荣的象征”,这话大体是拿现在与多年前百姓买不起车的情形相比,但却安慰不了正被堵在路上几十分钟动弹不得的人的烦躁之心,因为我们当然要向前看。因而我们并不甘心车畅其流与经济繁荣注定是鱼和熊掌的关系。“有没有让车跑起来,同时让我们的经济更加繁荣的路可走?”这应该是我们讨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出发点。 道路交通并非交管部门一家的事,也不是车多了、路少了的简单“加减法”。道路交通是由若干方面共同构成的动态过程。车多了,当然要修路,但怎么个修法,才能在有限的路面上让更多的车跑起来,却大有学问。实事求是地说,这门学问我们可能还掌握得不太好、甚至是远没掌握。于是,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城市规划当中较少考虑市民出行方便与否;投入巨资建起的立交桥并没起到预期的缓解路口交通紧张的作用;成本高昂的主干线修了起来,可成本并不怎么高昂的支路却远远不够;地面上的文章做了不少,可地下的交通能量却迟迟得不到开发…… 设想一下,如果城区功能设计与交通道路设计始终是“两张皮”,如果道路设计的水平跟不上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如果将解决拥堵的希望仅仅寄托在修路上而忽视道路的科学设计与管理,如果对交管部门的功能定位只是纠正违章,那么,高效率的道路交通只能成为空谈,再宽阔的马路也只能沦为“宽阔的停车场”。 对待群众的抱怨,我们希望看到有关方面不回避矛盾,不搪塞问题,不做事不关己的归因。车多、新司机多、违章的多,这些仅涉及交通拥堵的表面原因,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解决交通拥堵,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对于某些地方一贯的“摊大饼”式的道路设计,已有不少专家提出质疑,对此,有没有值得改进之处?再如,以同样的面积分析,在我国现有城市道路上跑的车,与其它国家比起来,数量是多了还是少了?有没有科学的比较研究?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比发达国家至少要落后10年”,那么,我们的差距究竟在什么地方?这些都有待我们认真求解。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不仅给出行者带来诸多烦恼和不便,而且大大降低了城市的运转效率,甚至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这些意义上说,做好城市交通这篇大文章,是对城市管理者的严峻挑战。 (来源:□本报评论员刘文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