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搭乘“金融快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09:30 解放日报 | |
本报讯 (记者顾耀)上海迄今最大的企业债券——— 21.84亿元的“03沪轨道”本月初正式上市流通。这笔资金连同未上市部分共40亿元,都将用于上海“十五”规划中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从这一债券上市延伸看去,一个金融现象在上海正越来越清晰: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已形成“四轮驱动”之势,城市建设搭上了一班又一班“金融快车”。据统计,一年来,外环隧道等6个城市建设项目,仅从信托业一项就获得近17.5亿元的资金。 金融四大行业在上海城市建设中扮演着两种不同的角色:除保险业为城市建设“保驾护航”外,银行业、证券业和信托业均发挥着“融资输血”的功能。长期以来,银行业一直牢牢把持着为城市建设“输血”的“主动脉”地位。近年来,随着证券业和信托业双双迅速崛起,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呈现出崭新的错位态势。从最初的政策性银行融资到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再通过借“壳”上市直至发行企业债券———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方式的沿革,已经成为折射出这一态势的“明镜”。 不单单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上海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上,几乎每一处城市建设的“大手笔”中,都舞动着金融行业的“身影”。东面:洋山深水港港口和东海大桥建设获总额75亿元、期限20年的银团贷款;南面:赛科90万吨乙烯项目创出百亿元安装工程险的沪上新纪录;西面:嘉金高速公路购入50多亿元的巨额保单;北面: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拿下5亿元银行贷款。格外值得关注的是,与银行、保险和证券三位“老大哥”相比,整顿后恢复仅一年时间的信托业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支金融生力军。外环隧道、外滩观光隧道、磁浮列车、复兴东路隧道、海港新城、环境投资……一个又一个城市建设项目被纳入信托的视野。 搭乘“金融快车”的已不仅仅是城市建设本身。各类资金特别是民营企业资金和居民储蓄通过嫁接金融业参与城市建设,同样也搭上了分享投资回报的“金融快车”。 专家指出,城市建设项目往往具有较高的担保和评级,投资回报具有稳定性强、风险较低的特点。投资主体中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对城市建设项目青睐有加,这已在城市建设信托产品一再地提高门槛而又一再脱销中显露无遗。令人欣喜的是,城市建设、金融机构和投资主体已形成多方共赢的良性互动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