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信:警惕违法排污“三区”现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09:36 新华网 | |
新华网太原9月22日电(记者陈忠华)记者近日随山西省人大组织的“三晋环保行”记者团采访时发现,随着一大批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土小企业被取缔关停,污染企业违法排污出现了“三区”现象:即环境污染的“灾区”、环保执法的“盲区”和结构调整的“误区”。专家建议应警惕和重视这些现象,防止违法排污死灰复燃,甚至变本加厉。 环境污染的“灾区”,即污染企业集中、污染程度严重的区域。如这个省的介休、河 环保执法的“盲区”,是指几经专项整治仍“逍遥法外”的污染企业。记者发现一些污染企业的排污较以前更为隐蔽:一些国家明令淘汰取缔的土小企业在平川无处藏身,便“钻山”“进林”,与执法人员捉迷藏、打“游击”。阳曲县西凌井乡一家无任何手续、污染严重的小金属镁厂建在国家天然林保护区内,不便的交通给执法带来困难;一些土小企业则躲进庄稼地偷偷生产,有的企业将烟囱“闲置”,由炉体直接排烟,若非亲临现场很难发现这些隐蔽性很强的违法行为。 一些规模大、有影响的大污染企业,则成为环保执法的又一“盲区”。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型污染企业的违法排污问题相当普遍,许多投资高、规模大的焦化、冶炼项目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和主管部门立项就违法上马,存在着“先搭车后补票”、甚至“不补票”的现象。在某县的一个大型工业园区内,国家早就明令取缔的土烧结竟然一直生产了8年,却从未被列入清理整顿名单。这些大项目有国企,也有民企,头上大都挂着“重点工程”或“利税大户”的牌子,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为环保执法制造了许多困难。 结构调整的“误区”,是指各地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关小上大”,上马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煤、焦、铁等高污染项目,这些项目往往没有进行“环评”,在建设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往往是建成一个新项目,增加一个重污染源。老污染问题没有解决,许多违法建设项目又带来新污染。如此结构调整,极易走入大项目、大污染而不治理的“误区”。(完)(来源:新华网) | |